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脉僵硬度

动脉僵硬度

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6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2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27047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中华保健医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血液净化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等;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文献由110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宏宇、胡大一、叶平等。

动脉僵硬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2 占比:1.21%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27047 占比:98.70%

总计:27403篇

动脉僵硬度—发文趋势图

动脉僵硬度

-研究学者

  • 王宏宇
  • 胡大一
  • 叶平
  • 华琦
  • 吴红梅
  • 王臻
  • 骆雷鸣
  • 吴寿岭
  • 杨勇
  • 汪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骆虎; 陈建民; 黄艳丽; 吕孝平; 徐院生; 冷楠楠; 王臻
    • 摘要: 目的评估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的动脉僵硬度“金标准”指标—颈-股脉搏波传播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骨科就诊的膝关节OA患者(病例组)及同期年龄、身高、体重匹配的非OA志愿者(对照组)共82例。其中病例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5~70岁,平均(60.54±7.01)岁。对照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45~70岁,平均(59.57±7.57)岁。研究对象的颈-股PWV采用一种基于超声多普勒的无创自动测量技术完成。结果病例组的颈-股PWV为(9.24±1.84)m/s,对照组为(8.25±1.25)m/s,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颈-股PWV显著升高(P=0.006)。病例组的总胆固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后,颈-股PWV在OA患者中依然显著升高(P=0.024),此外,年龄、收缩压也是动脉僵硬度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膝关节OA患者的动脉僵硬度显著升高,疾病本身、年龄、收缩压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动脉僵硬度升高可能在OA患者显著增高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王夕富; 沙蕾; 陈晴晴; 沈崔琴; 杜联芳; 梁夫友; 李朝军
    • 摘要: 目的 应用上臂袖带振荡波技术获取动脉僵硬度新指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招募2020年8~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 581例,依据年龄五分位数,即把年龄由大到小排列并分为五等分,分为≥69岁组651例、≥61.9岁组484例、≥51.6岁组482例、≥38岁组464例和<38岁组500例。采用袖带振荡波分析法获取所有受试者动脉波速指数(AVI)。其中,124例受试者采集了左心室射血分数(EF)。采用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分析AVI和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及EF的相关性。结果 五组受试者的AVI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AVI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的AVI与年龄呈线性相关(P<0.05),AVI与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r=0.539、0.072、0.486、0.192,P<0.01),与EF和身高呈负相关(r=-0.246、-0.111,P<0.01),但与体质量无相关性(r=-0.034,P=0.096)。结论 AVI是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新指标,其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及左室射血分数密切相关。
    • 杨子玄; 刘圣; 亢玉; 张庆
    • 摘要: 目的利用新型动脉僵硬度指标动脉波速指数(AVI)和动脉压力容积指数(API),对结缔组织病(CTD)患者的中心动脉与外周动脉僵硬度进行评估,并探索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关系。方法于2019年4—7月连续纳入住院CTD患者作为病例组(n=150),按照3:1同期纳入性别和年龄匹配的非CTD患者为对照组(n=50),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AVI和API的差异。在CTD病例组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VI和API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探究AVI和API与LVDD的关联。结果病例组收缩压[(120±18)mm Hg vs(113±16)mm Hg,P=0.009],AVI(17±6 vs 15±4,P=0.005),API(25±6 vs 23±4,P=0.007),以及LVDD(+)占比(24.7%vs 8.0%,P=0.0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病例组内,AVI和API均与年龄和收缩压呈独立正相关(P<0.05),此外,AVI还与C反应蛋白独立相关(标准化β=0.131,P=0.042)。经矫正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血压和CTD病程,AVI与LVDD(+)独立相关(OR=1.129,P=0.015),而API与之无相关性。结论CTD患者的新型动脉僵硬度指标AVI和API高于非CTD患者,且C反应蛋白增高、AVI升高以及合并LVDD之间具有相关性。CTD如何导致AVI和API升高以及其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 许名东; 李丽华; 李晚泉; 刘家超; 李小丹; 叶浩彬; 陈健芳; 邹文毕
    •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36例CHF患者及112例非CHF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B超结果,ELISA检测血浆Gal-3水平,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颈动脉和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肱动脉和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LVEF、LVEDD、cf-PWV、ba-PWV、Gal-3、NT-proBNP在两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中,Gal-3与NTproBNP、cf-PWV、ba-PWV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Gal-3、NT-proBNP和动脉僵硬度是CHF分级评估的重要指标并具有一定相关性。
    • 许文哲; 陈晴晴; 沙蕾; 杜联芳; 李朝军; 王宏宇
    •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超重与肌性血管高动脉僵硬度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418例受试者,依据年龄由高至低五分位数分为≥69岁(Q1组)、≥61.9岁(Q2组)、≥51.6岁(Q3组)、≥38岁(Q4组)和0.05)。结论超重者与体质量正常者API和高API均存在差异,体质量越大API值越大。超重者发生高动脉僵硬度的风险更高。
    • 蔡子纯; 李纪明
    • 摘要: 动脉僵硬度被公认能够作为评估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表明,动脉僵硬度的评估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和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然而,动脉僵硬度的改变经常被错误地等同于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并且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同时在应用评估方法时不知其原理与局限。因此,本文旨在综述动脉僵硬度增加的概念,阐述近些年研究者对动脉僵硬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并评估动脉僵硬度方法的原理、局限及临床应用。
    • 李琳; 杜瑞琴; 祝成红; 王爽; 王晓东; 李全民; 白玉蓉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40岁的体检人群中残粒胆固醇水平与动脉僵硬度的关联。方法 以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的2392名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将基线时残粒胆固醇按是否大于第50 th百分位数分为RC低组与RC高组,以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作为评价动脉僵硬度的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评估残粒胆固醇与动脉僵硬度指标的关联程度。结果 与动脉僵硬度正常的人群相比,动脉僵硬度异常组人群残粒胆固醇水平较高(0.56mmol/L vs. 0.49 mmol/L,P<0.001)。与动脉僵硬度正常人群相比,动脉僵硬度异常人群男性、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的比例、糖尿病的比例、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高,受教育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残粒胆固醇水平高于第50 th百分位数人群出现动脉僵硬度异常的风险是残粒胆固醇水平低于第50 th百分位数人群的1.48倍(OR=1.48,95%CI:1.18~1.85,P=0.001)。调整年龄、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后,残粒胆固醇水平高于第50 th百分位数人群出现动脉僵硬度异常的风险是残粒胆固醇水平低于第50 th百分位数人群的1.29倍(OR=1.29,95%CI:1.00~1.70,P=0.049)。结论 年龄≥40岁的体检人群,残粒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加动脉僵硬度异常的风险。
    • 薛玉婷; 任洁
    • 摘要: 目的探讨长时血压变异性(BPV)和降压治疗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6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进行降压治疗及管理的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411例,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指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血压指数及BPV与baPWV、ABI的相关性,BPV用收缩压标准差(SBP_SD)表示。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降压治疗的效果以及降压治疗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结果通过3年降压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平均SBP、DBP、PP、MAP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FPG、TC、TG也较前明显下降,HDL-C较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1.78±7.36)和(142.92±17.14)mmHg(1 mmHg=0.133 kPa),(80.22±6.31)和(81.49±10.01)mmHg,(51.57±7.81)和(61.43±14.06)mmHg,(97.41±5.57)和(101.97±10.98)mmHg,(5.30±1.67)和(5.81±1.69)mmol/L,(3.85±0.95)和(4.42±0.90)mmol/L,(1.27±0.68)和(1.79±1.13)mmol/L,(1.35±0.31)和(1.21±0.31)mmol/L;均P<0.05];而治疗前后LD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混杂因素后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SBP、PP、MAP、SBP_SD均与baPWV呈正相关(β=10.390,5.500,14.940,11.110;均P<0.05),与ABI呈负相关(β=-0.002,-0.001,-0.002,-0.003;均P<0.05);而DBP仅与baPWV呈正相关(β=8.690,P<0.05),而与ABI无相关性。降压治疗后,baPWV由(1782.70±308.87)cm/s降至(1732.43±261.73)cm/s、ABI由(1.12±0.10)升至(1.14±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baPWV在性别和年龄分层分析中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与降压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BI在女性患者及60~70岁患者中,与降压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降压前后SBP差值、DBP差值与baPWV差值均呈正相关(β=3.000,3.290;P<0.05),而与ABI差值无相关性。结论SBP_SD是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及综合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baPWV值,而降压治疗对ABI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去明确。
    • 曹胜兰; 杨萍; 繆翠; 谢文; 李晓菲
    • 摘要: 目的 观察八段锦联合抗阻训练对稳定性冠心病病人心功能、动脉僵硬度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病人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抗阻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八段锦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6MWD)]、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僵硬度[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肱指数(ABI)]及运动耐力[峰值功率(PP)、运动持续时间(ED)、峰值摄氧量(VO_(2)peak)及无氧阈(AT)]。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VEF、6MWD均高于对照组(P<0.05),LVEDD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TC、TG和LDL-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P<0.05),cfPWV、baPWV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P、ED、VO_(2)peak、A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八段锦联合抗阻训练可明显改善稳定性冠心病病人心功能、动脉僵硬度和运动耐力。
    • 郑玉姣; 吴晓晓; 韩强
    • 摘要: 目的研究杞菊地黄丸对肝肾阴虚型单纯收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于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6例肝肾阴虚型单纯收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杞菊地黄丸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脉压差(PP)及IMT、PWV、ABI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SBP、PP水平及IMT、PWV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BI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肝肾阴虚型单纯收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使用杞菊地黄丸可有效降低血压,减少脉压差,通过降低IMT、PWV,升高ABI,减轻动脉僵硬度,改善血管顺应性,疗效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