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态血糖

动态血糖

动态血糖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4489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医疗装备、黑龙江中医药、新中医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四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等;动态血糖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于东方、胡一川、肖林春等。

动态血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3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4489 占比:99.95%

总计:124554篇

动态血糖—发文趋势图

动态血糖

-研究学者

  • 于东方
  • 胡一川
  • 肖林春
  • 吴伟华
  • 杨立峰
  • 何嘉健
  • 夏重光
  • 徐坤山
  • 王艳
  • 陈兰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严宇飞
    •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糖与昼夜动态血压波动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血糖波动情况分为平均血糖0.05),糖尿病病程、24 h动态血压、昼夜血压差值、血糖标准差(SD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SDBG与糖尿病病程与昼夜血压差值相关;Spearson分析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3倍组SDBG与昼夜血压差值呈正相关,平均血糖≥血糖标准差3倍组SDBG与昼夜血压差值呈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糖对昼夜动态血压波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治疗时应适时监测患者血压水平,减少血糖波动以维持稳定的血压节律。
    • 杨洁; 丁文萃; 王海英; 史亚男
    • 摘要: 目的探讨含动态血糖分析的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及效能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糖尿病一科收治T2DM患者265例为研究对象,均口服降糖药治疗,随访观察2年,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慢性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观察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动态血糖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行一致性检验。结果随访2年,排除失访4例,最终纳入261例,其中出现慢性并发症125例(47.89%)为并发症组,未出现并发症136例(52.11%)为无并发症组;并发症组动态血糖指标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CE)、日内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BG-SD)、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PG-CV)、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HbA_(1c)标准差(HbA_(1c)-SD)、HbA_(1c)变异系数(HbA_(1c)-CV)、血糖波动系数(BGFC)、低血糖指数(LBGI)、平均日风险范围(ADRR)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5.551/<0.001,7.713/<0.001,4.242/<0.001,10.396/<0.001,7.454/<0.001,8.514/<0.001,8.357/<0.001,9.909/<0.001,6.791/<0.001,4.565/<0.001,6.965/<0.001);并发症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P=2.110/0.036,2.179/0.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GE、MODD、FPG-CV、MPPGE、HbA_(1c)-SD、HbA_(1c)-CV、BGFC、LBGI、ADRR、LDL-C、IMT升高为预测T2DM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13.353(2.064~86.407)、5.160(1.268~20.991)、9.266(1.202~71.398)、12.532(2.446~64.213)、9.832(1.392~69.424)、11.452(1.592~82.374)、5.360(1.359~21.146)、3.098(1.253~7.656)、4.067(1.069~15.472)、28.419(1.414~571.109)、8.001(1.657~38.645)];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列线图模型,其预测T2DM慢性并发症发生因素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94。结论动态血糖分析指标可预测T2DM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由此建立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安慧杰; 高珊
    • 摘要: 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连续72 h血糖波动,并分析其与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GDM患者97例,其中正常体质量(孕前BMI18.5~23.9 kg/m2)者35例(正常组)、超重或者肥胖(孕前BMI≥24.0 kg/m2)者62例(超重组).动态血糖监测初期采集两组静脉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尿酸(UA);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孕妇进行72 h血糖监测,观察两组平均血糖波动水平(MBG)、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有效血糖波动频率(F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分析血糖波动指标及其与孕前BMI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超重GDM患者HbA1c、LAGE、MODD、UA升高(P均<0.05).LAGE与GDM患者BMI呈正相关(β为0.326,P<0.05),MODD与GDM患者BMI呈正相关(β为0.335,P<0.05)、与HbA1c呈负相关(β=-0.240,P<0.05).结论 GDM患者孕期连续72 h血糖波动存在波动.GDM患者的妊娠期血糖LAGE、MODD升高.超重GDM患者妊娠期血清HbA1c及LAGE、MODD、UA更高.LAGE、MODD与GDM患者BMI呈正相关,MODD与HbA1c呈负相关.GDM患者孕期应注意控制BMI.
    • 彭方书; 赵晓溪; 吕燕; 张彤; 宋成
    •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糖与昼夜动态血压波动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江苏省太湖疗养院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的变动幅度将其分为血糖高漂移组(42例)和血糖低漂移组(5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舒张压下降率(DBPF)以及收缩压下降率(SBPF),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BPF的相关影响因素,Spearman法分析SDBG与DBPF和SBPF相关性.结果 血糖高漂移组糖尿病病程和SDBG高于血糖低漂移组,而SBPF和DBPF低于血糖低漂移组(均P<0.05).糖尿病病程和SDBG是SBPF的影响因素(P<0.05).血糖低漂移组SDBG与DBPF、SBPF呈负相关(r=-0.689、-0.579,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波动与昼夜动态血压波动呈负相关,减少患者的血糖波动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血压节律,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 杨茜; 毛文博; 张海雄; 韩雪梅; 韩萌; 张麦浪
    •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联合个体化营养运动在高龄妊娠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治疗的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联合个体化营养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分别为(5.00±0.98)mmol/L、(7.03±1.63)mmol/L、(6.10±0.98)%、(1.05±0.32)mmol/L和(2.70±0.6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孕期总增重、体重指数增加值分别为(13.60±2.21)kg和(5.40±0.98)kg/m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早产比例分别为24.44%和4.4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比例分别为8.89%、20.00%和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联合个体化营养运动在高龄妊娠糖尿病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
    • 张翠平; 沙雯君; 陈琳; 徐碧林; 朱近悦; 雷涛
    • 摘要: 目的:结合子午流注理论中气血在经络脏腑间的分布规律,分析2型糖尿病各时辰血糖情况,探讨各脏腑与糖尿病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386例,将测得的所有血糖数据按12时辰分别统计计算平均血糖(MBG)、评估血糖波动[血糖标准差(SDBG)]、低血糖指数(LBGI)、高血糖指数(HBGI),并分析各个时辰血糖情况与总体血糖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各时辰MBG以巳时(脾)最高,酉时(肾)次之;各时辰MBG与全天总体血糖之间的相关性:亥时(三焦)相关性最强,寅时(肺)次之.各时辰血糖波动SDBG以酉时(肾)最高,申时(膀胱)次之;血糖波动SDBG相关性分析中亥时(三焦)、未时(小肠)最强,寅时(肺)次之.LBGI风险最高点在子时(胆),与总体情况相关性最强的在未时(小肠);HBGI最高点在巳时(脾),与总体情况相关性最强在亥时(三焦).结论:MBG及HBGI最高点均在巳时(脾),酉时(肾)血糖波动最大,寅时(肺)在MBG、血糖波动、HBGI中均有重要作用,与全天总体情况相关性分析,MBG、血糖波动、HBGI相关性最强的时辰均为亥时(三焦),LBGI最高点亦在亥时(三焦).
    • 李砚文
    • 摘要: 目的 探究OSAHS对T2DM患者动态血糖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T2DM患者根据合并OSAHS的情况,分为A组(T2DM)35例、B组(轻度OSAHS)34例和C组(中重度OSAHS)31例.分析并比较各组动态血糖、肾功能情况.结果 在24h平均血糖和平均血糖标准差、24h尿蛋白定量和24h微量清蛋白方面,A组
    • 范冠清; 金有标; 汤程晓
    • 摘要: 目的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糖与昼夜动态血压波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就诊于该院的11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72 h血糖监测,将血糖水平变化大的患者设为研究组(56例,平均血糖0.05);两组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尿病病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对照组,研究组的24 h动态血压、昼夜血压差值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血压波动性影响大,继而增加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时,应当监测24 h血压变化,以便指导临床对疾病进行治疗,延缓病情的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