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剑叶

剑叶

剑叶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86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保护、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2篇、专利文献54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种子科技、种子世界、中国植保导刊等; 剑叶的相关文献由623位作者贡献,包括韦莹、李林轩、李翠等。

剑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2 占比:81.12%

专利文献>

论文:54 占比:18.88%

总计:286篇

剑叶—发文趋势图

剑叶

-研究学者

  • 韦莹
  • 李林轩
  • 李翠
  • 缪剑华
  • 陈立云
  • 陈贻竹
  • 韦坤华
  • 张桂莲
  • 彭长连
  • 林桂珠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莹莹; 李若思; 王一平; 袁筱萍; 章孟臣; 杨窑龙; 魏兴华; 冯跃
    • 摘要: 非洲栽培稻作为重要的水稻种质资源,其基因渗入系可以为普通栽培稻的遗传背景提供新的有利基因,如果能将这些优良基因引入普通栽培稻中,可为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本研究以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YIL60与轮回亲本中9B(Z9B)杂交衍生的包含188个株系的F_(2)和F_(2:3)群体为材料,对粒形性状包括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千粒重,剑叶形态性状包括剑叶长、剑叶宽进行数量性状点位(QTL)检测。结果共检测到16个QTL,包括2个粒长QTL、3个粒宽QTL、2个籽粒长宽比QTL、2个千粒重QTL、1个剑叶长QTL、6个剑叶宽QTL,分布于第1、第6、第7、第10和第11号染色体上,贡献率为2.25%~25.64%;有4个多效性QTL区间,有4个QTL qGW7-1、qFLL10、qFLW10、qTGW7在F;和F;群体中被重复检测到,其中在第7号染色体RM3859-RM3394区间检测到同时控制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和千粒重的QTL,贡献率最高达17.10%,是一个来源于非洲栽培稻的新粒形QTL。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粒形、剑叶形态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黄兴国; 王井章; 阳菁
    • 摘要: 源两优9567是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杂交中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稻瘟病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2018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高116.2厘米,株型适中,生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茎秆较粗、露节。剑叶中长、微卷、斜挺。
    • 杨经良; 罗永明; 李梅; 曾吉珍; 何丽群; 黄金艳
    • 摘要: 万香红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和广西万禾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香型优质常规稻新品种,2021年通过了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感温型常规水稻品种,在广西种植,早稻全生育期119天,晚稻全生育期112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分菜力中等。叶姿直立,剑叶不卷或微卷、后期直立。叶片、叶鞘绿色,柱头白色。小穗无芒。谷粒浅棕色,谷粒长11.1毫米,长宽比为3.9:1。
    • 何永梅
    • 摘要: 水稻干尖线虫病又称白尖病、干尖病、线虫枯死病。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受害,但症状主要在叶部和穗部发生。苗期症状不明显,偶在4~5片真叶时出现叶尖灰白色干枯,扭曲干尖。病株孕穗后干尖更严重,在孕穗期剑叶或上部2、3叶尖端4~8cm处逐渐枯死,呈黄褐色或褐色、略透明,捻转扭曲,与健部有明显褐色界纹。
    • 田容才; 高志强; 周昆
    • 摘要: 本研究测定了长江中下游不同晚籼稻品种的剑叶SPAD值及反射光谱数据,分析了原始光谱及其变换数据与SPAD值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不同晚籼稻品种剑叶SPAD值估测模型,并采用平均偏差率对模型精度进行品种间验证.结果表明,水稻剑叶SPAD值与原始光谱的敏感波段位于710~720 nm之间,与一阶微分光谱的敏感波段为690~700 nm,各光谱参数中以红边幅值(Dr)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达0.6~0.8;在回归模型类型的选取上,指数模型和二次曲线模型的估测效果较优;715 nm处的原始光谱反射率建立的指数模型y=85.512e-2.392x的估测效果最好,进行品种间验证的平均偏差率最小,仅为5.01%.说明以单一晚籼稻品种叶片光谱参数建立的模型在品种间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 王盛; 叶涵斐; 李三峰; 姜嘉骥; 张月; 潘晨阳; 周维永; 陈维娴; 王珂欣; 戴高兴; 方媛; 饶玉春; 王跃星
    • 摘要: 叶片是水稻的重要器官,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而叶长、叶宽、叶面积等剑叶形态相关性状能够直接影响叶片的光合效率.研究水稻剑叶形态相关性状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位点,并通过遗传育种的手段对水稻剑叶形态进行改良,可以为培育理想株型的水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籼稻品种华占(HZ)为父本,粳稻品种热研2号(Nekken2)为母本,杂交获得F1代后,连续自交多代得到12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将其作为实验材料.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后,对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剑叶叶长、叶宽、叶面积等性状进行考察分析,同时利用该RIL群体构建遗传图谱,对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剑叶叶长、叶宽、叶面积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分析,共检测到35个剑叶形态相关性状的QTL.其中包含6个与剑叶叶长相关的QTL(分蘖期5个、成熟期1个),其中一个的LOD值高达6.92;8个与剑叶叶宽相关的QTL(只在分蘖期检测到),其中一个的LOD值高达4.51;21个与剑叶叶面积相关的QTL(分蘖期12个、成熟期9个),其中两个的LOD值分别高达6.37和4.06.对这些QTL区间内与剑叶叶长、叶宽、叶面积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LOCOs02g52040,LOCOs03g46610,LOCOs04g52230,LOCOs04g44150,LOCOs04g52479,LOCOs09g37400,LOCOs12g42020这7个基因在双亲间的表达量差异显著,结合亲本剑叶叶长、叶宽、叶面积的数据结果,推测LOCOs04g52230,LOCOs04g44150,LOCOs09g37400,LOCOs12g42020的高表达可能会促进水稻剑叶的增宽增长,叶面积增大,而LOCOs02g52040,LOCOs03g46610,LOCOs04g52479的高表达可能抑制水稻剑叶的生长.本研究通过QTL分析,挖掘了调控水稻剑叶叶长、叶宽及叶面积的QTL位点,为培育株型优良的水稻新品种提供了参考.
    • 李静怡; 王忍; 孟祥杰; 梁玉刚; 龚向胜; 黄璜; 魏海林
    • 摘要: 为探究免耕半固态播种模式对水稻剑叶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设计翻耕半固态直播(FZ)、免耕半固态直播(MZ)、水稻插秧(YZ)和传统撒直播(CK)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剑叶生理和光合特性的特征.与CK处理相比,2016年早稻中早39、湘早籼45号FZ、MZ处理的剑叶SPAD值在乳熟期-成熟期显著高于CK处理,2017中早39的FZ、MZ、YZ处理较CK处理早稻与晚稻增幅分别为0.85% ~15.41%,1.60% ~13.04%,且在齐穗+28 d和齐穗+35 d均达到显著性差异.FZ、MZ和YZ较CK处理水稻剑叶POD和SOD活性在齐穗后均呈增加趋势,而MDA呈降低趋势,其中中早39各时期MDA含量的均值平均降幅分别为13.35%,9.35%,12.49%,9.43%,9.53%和7.12%,湘早籼45降幅分别为10.22%,7.75%,10.01%,6.72%,8.44%和6.01%.FZ、MZ和YZ处理水稻剑叶可溶性糖含量在齐穗+14 d-齐穗+35 d均显著高于CK.2017年晚稻,2个品种的FZ、MZ、YZ处理的蒸腾速率在齐穗+25 d显著高于CK,净光合速率在抽穗期和抽穗后10 d均显著高于CK,分别高出10.56%,11.13%,10.29%和12.40%,14.46%,15.65%.水稻半固态直播和插秧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剑叶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进而有利于提高剑叶光合能力,为水稻齐穗后干物质和有机物质等的积累奠定基础,进而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 彭伟业; 孙平勇; 潘素君; 李魏; 戴良英
    • 摘要: 以粳稻魔王谷和籼稻CO39配组衍生的280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2015年和2016年对其粒形、剑叶形态、株高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QTL检测.剑叶长分别与粒厚和株高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剑叶宽与粒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检测到17个粒形QTL,分布于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9和第10染色体上,贡献率为3.51%~48.65%;其中,第3染色体RM6080-RM6283区间对粒长和千粒重兼具显著作用,第5染色体RM8211-RM3381区间同时影响粒宽和粒厚.检测到12个控制剑叶形态性状的QTL,分布于第1、第3、第4、第6、第7和第9染色体上,贡献率为4.26%~38.40%;有5个多效QTL区间,其中,第4染色体RM252-SFP4_6区间同时控制剑叶长、剑叶宽、剑叶面积和粒长,第9染色体RM257-RM3909区间同时影响剑叶面积和粒长.只检测到一个控制株高的QTL,位于第1染色体的RM6333-RM5536区间,是一个主效QTL,贡献率为28.76%.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粒形、剑叶形态、株高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分子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 李杰; 叶勇; 黄佑岗; 冯跃华; 牟桂婷; 许桂玲; 黄世凤; 石欣; 罗强鑫; 罗康杰; 管正策
    • 摘要: 为了比较水稻剑叶主脉两侧(光滑侧、粗糙侧)对籽粒产量贡献的差异,以杂交水稻Q优6号和准两优527为材料,在3种施氮水平(0 kg/hm2、150 kg/hm2、300 kg/hm2)下,采用剪叶、粘叶的方法设置5种处理(距叶枕2cm剪断光滑侧,距叶枕2 cm剪断粗糙侧,粘光滑侧叶长中间部10 cm段,粘粗糙侧叶长中间部10 cm段和空白对照),分析相同条件下处理间的籽粒总质量、粒重叶长比、千粒重、结实率以及SPAD值变化等情况.结果 表明,处理光滑侧的籽粒总质量较处理粗糙侧的低,但相同品种同一施氮水平下各处理间的籽粒总质量、千粒重、每穗粒数、结实率无显著差异.Q优6号、准两优527剑叶粒重叶长比分别为1.00~1.20 g/cm和0.90~1.00 g/cm;剑叶一侧进行剪叶和粘叶处理后Q优6号粒重叶长比有所下降,准两优527粒重叶长比有所上升.粗糙侧SPAD值环比增长率绝对值较光滑侧高,处理光滑侧较处理粗糙侧具有更高的SPAD值变化.整体比较,水稻剑叶光滑侧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高于粗糙侧.
    • 王莹慧; 孙萌萌; 汪育文; 吴敏; 陈国祥
    • 摘要: 以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孕穗期和乳熟期的剑叶为试验材料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2个时期存在78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53个被成功鉴定,涉及7个功能类别,即:光合作用、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及氨基酸代谢、信号转导和胁迫响应.细胞代谢网络表现出合成代谢下降,物质转运活跃的趋势,而乳熟期叶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受阻则表明分解代谢可能也有所下降.光合作用是差异蛋白质网络的核心,乳熟期剑叶光系统II放氧中心复合物(Oxygen-evolving complex,OEC)、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还原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oreductase)、ATP合酶(ATP synthase)的表达量都显著降低,同时伴随着类囊体膜脂合成相关的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GPAT3)的表达下调.碳同化阶段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及其前体、活化酶(RCA)的表达也受到抑制.推测Harpin蛋白质结合蛋白1(Harpin binding protein 1,HrBP1)表达量的减少与叶绿体内部抗氧化系统能效的降低有关,防御蛋白下降造成的细胞内氧化失衡是水稻生长发育后期叶片衰老的重要诱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