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利率传导

利率传导

利率传导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670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当代经济、经济师、现代经济信息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暨第3届衍生品学术论坛等;利率传导的相关文献由14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雪莹、刘丹、刘乾坤等。

利率传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1.1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670 占比:98.86%

总计:9782篇

利率传导—发文趋势图

利率传导

-研究学者

  • 张雪莹
  • 刘丹
  • 刘乾坤
  • 孟颖
  • 张巍
  • 梁晓琳
  • 熊高强
  • 王剑
  • 章璇
  • 茹存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苗军
    • 摘要: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建立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表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阶段。LPR新机制是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改革政策安排,LPR对实际贷款利率产生了明显的导向作用,引导了银行业贷款利率的下降,初步达成了调控实际贷款利率的目标。同时,有数据显示,LPR调控后存在明显的梗阻和时滞,且无法取得持续长效的利率下降效果。本文通过分析LPR改革后的利率传导现状及制约因素,针对渐进改革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减少改革成本、实现利率市场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 项燕彪
    • 摘要: 利率双轨、银行市场竞争以及金融管理约束等是制约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重要现实因素。本文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将利率传导制约因素纳入银行行为方程及银行间货币市场流动性传导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以及不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在改善政策利率传导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经济下行时,在利率传导机制存在阻滞的情形下,央行需要合理搭配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才能相对有效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同时,流动性分层也是影响利率传导的重要因素,央行需要结合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操作,提高流动性调节的精准性,才能有效改善货币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的效率。
    • 赵俊
    • 摘要: 一、中小银行贷款定价背景介绍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使用。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定价以基准贷款利率为参照,但基准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造成实际信贷资产利率与市场利率脱节的现象,导致央行货币政策难以向贷款利率传导。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8月对LPR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贷款定价带来不少挑战。
    • 钮文新
    • 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存在的一个重要结构性问题是:短期的货币市场利率低,但长期的贷款市场利率高;货币市场交易非常活跃,但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却与中国经济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金融业界普遍认为这属于“利率传导不畅”——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变化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到长端资本市场。
    • 潘亚苹
    • 摘要: 近年来我国资本项目逐步放开,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活跃。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与利率、汇率、股票市场价格三重动机之间的互动关系,选取2005年1月—2020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TVP-VAR(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时变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利率与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中长期互动影响甚微,利率传导渠道受限;短期内汇率渠道畅通,且中长期影响也表明汇率渠道符合市场预期;股票市场传导渠道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在特定时点冲击存在时滞性。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几点政策建议: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测机制、完善利率调控机制、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稳健审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 张前程; 李云龙
    • 摘要: 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型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保障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打通金融市场间利率传导效率是一个重要的任务.针对我国近年来实施的金融市场改革,使用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运用置换检验对我国政策利率向银行存贷款利率传导效率的改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显示,除7天期SHIBOR对存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明显提升外,货币市场利率对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总体而言呈现下降趋势;但控制了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影响因素后,利率传导效率显著改善.为减轻抛弃存贷款基准利率所带来的短期负面影响,应当继续加强培育LPR等在金融产品定价中的作用;7天期SHIBOR更适合作为基准利率换挡期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 王天奇
    • 摘要: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在广义货币供应量以及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深化,货币理论不断完善,特别是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正在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关于银行理财业务的货币政策传导功能研究,日益成为重要课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对银行理财业务参与下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作用路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理财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功能不仅存在,而且使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能力不断增强.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货币政策操作和理财业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对金融实践和学术研究有所裨益.
    • 陈涛; 韩思达
    • 摘要: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决定了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基于预期理论与流动性升水理论,分析了国债市场在利率传导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基准利率对不同期限国债利率的影响程度、时滞和持续性为衡量标准,运用我国2006—2019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美国1982—2008年的联邦基金利率(FFR),实证分析了中美两国国债传导的有效性.研究发现,SHIBOR和FFR均对不同期限的国债利率有显著影响,但SHIBOR的影响明显小于FFR.同时,我国国债利率对基准利率的脉冲响应水平和持续性低于美国.此外,对长期国债利率预期因素的分解结果显示,我国基准利率对短期国债利率预期的影响弱于美国.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国债市场在利率传导机制中发挥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弱于美国.适度增加国债市场体量、提高短期国债的发行规模和频率、改变当前国债市场的分割状态、改善投资者结构和做市商制度有助于提高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 丁爽
    • 摘要: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本文指出,在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工具体系和利率传导体系已经取得明显进步的基础上,可以积极探索央行自主购买国债,实现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适度扩张,增强央行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影响力,进一步改善利率传导,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 盛松成; 蒋一乐; 何雨霖
    • 摘要: 健全利率传导机制是我国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任务。作为利率传导的起点,操作利率的选择应适应我国金融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发展需要。本文建议,我国应以稳定整体货币市场流动性为操作目标,构建多利率的操作体系,从而稳定短期利率预期,提高政策利率向货币和金融市场利率的传导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