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减震结构

减震结构

减震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423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力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1829937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振动工程学报、低温建筑技术、建筑科学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第二届大型建筑钢与组合结构国际会议、第三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论坛、第七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学术研讨会等;减震结构的相关文献由8167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侯钢领、倪祖根等。

减震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29937 占比:99.99%

总计:1830060篇

减震结构—发文趋势图

减震结构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侯钢领
  • 倪祖根
  • 孙晓丹
  • 张建华
  • 区彤
  • 张连飞
  • 徐昕
  • 焦柯
  • 王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子龙
    • 摘要: 阐述了复合耗能阻尼器的设计理念,并对3种典型的复合耗能阻尼器进行了介绍,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王宝顺; 何浩祥; 闫维明
    • 摘要: 与基于力、基于位移及基于能量的设计方法相比,基于损伤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更全面直接地确定或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由于缺乏消能部件附加等效阻尼比与主体结构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表征,目前基于损伤的减震结构性能设计方法只能通过消能器设计参数的迭代调整分析实现预期损伤。针对以上不足,从能量耗散角度剖析了减震结构主体部分损伤机理,通过弹塑性耗能差率损伤模型建立减震结构附加等效阻尼比与损伤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提出消能部件在地震动下的动态附加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提出面向损伤控制的减震结构体系性能设计流程。通过算例表明阻尼比解析计算准确,该流程具有通用简便、不需迭代等优点,能够将主体结构的损伤程度有效控制至预期损伤目标。该方法也可以兼容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且具有更严格的概率统计意义。
    • 吴山; 何浩祥; 王宝顺; 陈建伟
    • 摘要: 附加有效阻尼比是评价减震结构性能的重要参数,现有的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规定应采用双线性模型模拟位移相关型阻尼器恢复力性能,但该模型仅能在拟合位移下准确量化阻尼器耗能能力和附加有效阻尼比。Bouc-Wen模型能够在各级位移下准确量化阻尼器耗能,但目前缺乏基于该模型的附加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对Bouc-Wen模型进行显式化解析,推导出基于该模型的阻尼器附加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结合试验数据,对采用不同模型表征阻尼器耗能能力的精度进行了数值分析和对比,证明了所提方法的精确性。对基于Bouc-Wen模型的附加有效阻尼比进行参数分析,给出了其变化规律和各性能参数影响。基于有限元分析,对采用不同模型计算结构动力响应和附加有效阻尼比的差异进行了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 朱寻焱; 谈丽华; 张薇; 蔡永平; 周蔚; 奚源
    • 摘要: 红星发展大道商业综合体项目位于高烈度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黏滞阻尼墙。根据结构特点制定减震结构性能目标,附加阻尼比计算采用直接积分法,取累积能量法与规范算法两种算法的极小值3%作为结构设计附加阻尼比。子结构框架的设计采用等效线性化模型,控制该模型的楼层剪力不低于弹塑性分析所得楼层剪力的包络值,并在黏滞阻尼墙相连部位附加等效节点荷载(剪力和弯矩)。关键构件的中震性能分析基于等效线性化模型,结构的大震性能分析基于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子结构框架作为减震结构的重要构件,大震下满足极限承载力要求,建议控制损伤状态为中度与钢筋塑性应变值不超27倍屈服应变。
    • 杜传知; 邱廷琦; 骆明成; 夏玉龙
    • 摘要: 为解决现有铅阻尼器耗能能力较低、滞回循环少的问题,设计了分层剪切式铅阻尼器,并对其进行了剪切试验研究和模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阻尼器有较好的耗能性能,极限位移大,能够较好满足工程需求;结合模拟分析,该阻尼器铅芯会在首层和底层首先发生屈服,然后逐渐变形流动,当上层变形达到外部卡环限值,卡环会将剪力依次传导至下层,形成分层剪切的效果;在小位移时,经典的力学模型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仿真结果,而较大位移时,需采用多物理场模型进行模拟,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 王旭平; 谈佳欢; 陈尧; 董绍仙
    • 摘要: 本文公开了轿底托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槽钢、第二横槽钢、中间横槽钢、第一纵槽钢和第二纵槽钢,第一横槽钢和第二横槽钢的左端分别连接第一纵槽钢的首尾两部,第一横槽钢和第二横槽钢的右端分别连接第二纵槽钢的首尾两部,中间横槽钢安装在第一纵槽钢和第二纵槽钢之间,轿底托架上还设有若干个减震垫,第一横槽钢和中间横槽钢之间、第二横槽钢和中间横槽钢之间均设有若干个连接件和若干个加强筋,连接件上安装减震结构。此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轿底托架结构通过减震垫和减震结构增强轿底托架的稳定性,减弱轿厢运行时以及平层产生的震动。
    • 沈国栋; 何芝仙; 时培成
    • 摘要: 现有的摩擦型耗能减震器当预紧力确定后减震器阻尼力为常数,预紧力小时减震器提供的摩擦阻力小,预紧力大时减震器起滑位移大,小位移工作条件下减震器不耗能.为克服其不足,提出一种具有位移放大功能的新型耗能减震器.论述了该新型减震器的位移放大原理以及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案,并对减震器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该型耗能减震器的非线性滞回特性曲线.在此基础上,选择了考虑土体-结构相互作用的5层平面钢框架结构、加装现有减震器的减震结构和加装新型减震器的减震结构三种结构体系,应用ADAMS软件对其进行了频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得到了三种结构体系的楼层层间相对位移、层绝对位移响应峰值.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新型减震器可以将位移放大6倍以上,在小预紧力条件下就拥有较大摩擦阻尼力并具有马鞍形滞回曲线特性,在结构小位移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无论是传统减震结构还是新型减震结构对层间相对位移、层绝对位移都有明显的消减效果;新型减震结构对层间相对位移和层绝对位移的消减效果要优于传统减震结构,且在小位移下这种差距更明显.新型减震结构与原结构相比,层间相对位移幅值、层绝对位移幅值的最大降幅分别达到了 55.81%、51.60%;与传统减震结构相比,层间相对位移幅值、层绝对位移幅值的最大降幅分别达到了 42.71%、43.38%.提出的新型减震器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减震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 林名棣; 张羽; 刘凯; 杨军
    • 摘要: 隔震结构是目前普遍应用的减震结构,其减震效果已经得到实际工程的验证,但由于隔震支座集中设置在某一层,在某些不利情况下隔震结构会产生倾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和位移本质上是一种以地震激励为输入的多质点体系强迫振动,为了解决隔震结构的倾覆问题,可以分别调整结构的质量分布、刚度分布和阻尼分布来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传力路径简单明确,结构布置均匀对称的设计方法对减震结构仍然适用。当采用一种随楼层质量均匀布置减震器的减震结构时,理论上可以消耗全部的地震输入动能,使得结构在地震波激励下的动力响应趋于最小,并通过算例比较其动力响应与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激励响应的区别。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结论:随楼层质量均匀布置减震器的减震结构其减震率高于一般隔震结构的减震率,其消能减震性能高于一般隔震结构。
    • 黄慧隆; 郭远翔
    • 摘要: 基于某多层图书馆改造项目,其原建筑主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改造后保留的部分结构为框架结构,因此需对保留部分结构进行减震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由于阻尼器支撑的布置位置、数量及其屈服力可以不尽相同,因此结构的整体受力及造价也会有所不同,故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小震反应谱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YJK,小震动力弹性时程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大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则采用有限元软件Perform-3D.结果 表明,减震结构的优化设计对结构至关重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