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冬季降水

冬季降水

冬季降水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海洋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8664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大气科学、浙江气象、气象与环境科学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4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冬季降水的相关文献由241位作者贡献,包括胡桂芳、王娜、蒋国兴等。

冬季降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92%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8664 占比:98.88%

总计:8762篇

冬季降水—发文趋势图

冬季降水

-研究学者

  • 胡桂芳
  • 王娜
  • 蒋国兴
  • 任曙霞
  • 伯忠凯
  • 卞若玢
  • 周美娥
  • 孙照渤
  • 张福颖
  • 徐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索南才吉; 平措次旺; 强久卓玛
    • 摘要: 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El Nino事件对珠峰地区冬季降水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El Nino事件当年大部地区降水偏少,翌年大部地区偏多;东部型当年大部地区偏少,翌年大部地区偏多;中部型当年帕里和中西部偏少外各地偏多,翌年大部地区偏多。(2)在El Nino当年,冬季降水距平随El Nino的峰值强度呈反比,El Nino强度越强;在El Nino翌年,冬季降水距平随El Nino的峰值强度的相关性不显著。(3)珠峰地区冬季降水量与同期赤道中西部太平洋的海温呈负相关,与赤道中东太平洋、赤道印度洋和赤道大西洋呈较明显的正相关。
    • Yali Zhu
    • 摘要: 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末,伴随着东亚夏季风的两次主要年代际变化,高原积雪分别显著增加和减少.尽管很多学者研究了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机制,高原积雪变化也被认为是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关于高原冬季积雪本身发生年代际变化的潜在机制尚鲜有研究.本文揭示了20世纪90年代末高原及周边冬季降水的三极子变化特征:高原主体上空主要为降水减少,其南北两侧区域降水增加.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海温变化可以通过调节沃克环流和局地哈德莱环流,对上述三极子降水变化型态产生显著影响.
    • 姜冬昕; 景晓琴; 银燕; 杨璟; 杨军; 李斌
    • 摘要: 基于2014—2018年逐时降水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影响伊犁河谷地区冬季降水的主要气象要素及其与降水率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水汽通量是影响伊犁河谷冬季降水的最主要因素,其与降水率呈正相关;上游风速、水汽通量、弗劳德数和大气可降水量都会对该地区降水产生影响,这四个参数可以通过依赖于水汽通量的多元回归较好地拟合出降水率;静力稳定度与该地区降水没有明显统计关系,但较强的降水更多出现在稳定度较弱的天气;利用T模态斜交主成分分析法将伊犁河谷天气系统分为九类,在有降水时,出现频率较高的天气类型的主要特征是水汽通量大,但不同天气类型下降水空间分布存在区别。当河谷上游气压较低,水汽通量较大时,河谷内降水分布较为均匀;若河谷上游风速较大,但水汽条件略差时,降水强度向河谷内部逐渐增加。
    • 摘要: 目前,英国英格兰地区处于干旱状态,部分区域降水量甚至跌至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造成不少河流、水库及地下水水位严重偏低。专家预测,如果2022年冬季降水不足,干旱状况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春夏。英国政府表示,尽管2022年9月份降雨量达到往年平均水平,但夏季异常干旱,这些降雨还不足以补充水库蓄水量或湿润土壤。
    • 胡桂芳; 伯忠凯; 高理; 徐玮平; 王娜
    • 摘要: 利用19612018年山东省26个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东冬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冬季降水主要存在6种空间分布型:同多(少)型、南少(多)北多(少)型和东少(多)西多(少)型。东亚大槽是影响山东冬季降水的关键系统:当东亚大槽偏弱时,山东冬季易出现全省性降水偏多;当东亚大槽偏强且向南伸展时,山东冬季降水易出现全省性偏少;当东亚大槽偏强且乌拉尔山至贝加尔湖北侧为明显正高度距平时,山东北部尤其是半岛东北部地区降水易偏多,其他地区易偏少。东亚大槽对山东冬季降水影响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前期东亚大槽偏弱(强)、山东冬季降水易偏多(少)的关系在1992年以后不能成立。当东亚大槽偏强且贝加尔湖地区高度场明显偏低及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太平洋低纬地区高度场升高时,山东冬季降水也易偏多。
    • 赵琳娜; 慕秀香; 马翠平; 王秀娟; 李缔华
    • 摘要: 冬季降水无论对地面的生产生活还是对高空飞机航行都可能造成严重灾害,降水相态预报的准确性决定了冬季降水预报的成功,该文系统回顾了近几十年降水相态预报取得的成果.降水相态预报方法大致分为3类:第1类是基于观测或数值天气预报建立的指标以及回归方程,其中某些方法高度依赖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准确率;第2类是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微物理方案法和集合预报法;第3类是基于观测和数值预报产品的人工智能预报法.近年来降水相态模式预报产品准确率不断提高,成为降水相态预报中一个重要的产品支撑.但如何将降水相态形成机制的微物理研究成果用于改善数值预报模式降水相态预报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降水相态预报的准确率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努力.
    • 胡桂芳; 伯忠凯; 高理; 徐玮平; 王娜
    • 摘要: 利用1961-2018年山东省26个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东冬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型及其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冬季降水主要存在6种空间分布型:同多(少)型、南少(多)北多(少)型和东少(多)西多(少)型.东亚大槽是影响山东冬季降水的关键系统:当东亚大槽偏弱时,山东冬季易出现全省性降水偏多;当东亚大槽偏强且向南伸展时,山东冬季降水易出现全省性偏少;当东亚大槽偏强且乌拉尔山至贝加尔湖北侧为明显正高度距平时,山东北部尤其是半岛东北部地区降水易偏多,其他地区易偏少.东亚大槽对山东冬季降水影响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前期东亚大槽偏弱(强)、山东冬季降水易偏多(少)的关系在1992年以后不能成立.当东亚大槽偏强且贝加尔湖地区高度场明显偏低及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太平洋低纬地区高度场升高时,山东冬季降水也易偏多.
    • 卢泽彬; 张宇; 徐建军; 杨金艺
    • 摘要: [目的]探究大气环流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尤其是ENSO事件)对广东省冬季降水的影响,揭示降水变化的物理机制.[方法]利用1960年12月-2017年2月广东省地面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运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探讨广东省冬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降水变化的原因.[结果与结论]1)广东冬季降水自南向北递增,高值中心在粤北地区,近57 a降水总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4.25 mm/10a,P=0.58),降水强度显著增加(0.48(mm/d)/10a,P<0.01),降雨日数在显著减少(-1.19 d/10a,P<0.05).2)广东冬季降水偏多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压偏高,近地面冷高压活动频繁;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中高纬度亚欧大陆自东向西出现"+-+"型相关分布,乌拉尔山附近阻塞高压偏弱,冷空气易南下影响我国,南支槽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有利于向广东地区输送水汽.3)广东冬季降水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也存在密切联系,冬季降水与同期海表温差(SSTA)相关场呈类似厄尔尼诺年的SSTA分布.而厄尔尼诺年广东恰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角,受西南气流控制,且850 hPa来自南海与孟加拉湾的水汽在广东上空辐合,造成降水偏多.而拉尼娜年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南海上空受气旋性环流控制,广东地区以干冷东北偏东风为主,较难形成降雨.
    • 耿小爽; 李凤菊; 王晓亮; 郑伟
    • 摘要: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核电厂的外部事件风险受到人们广泛重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也加强了相关管理要求,要求根据外部事件对核设施安全的重要性,对其设计基准进行评价或再分析.中国幅员辽阔,大陆岸线纬度跨度达22°,南北海岸线气候特征不同.文章以国内两个不同气候区的核电厂为例,采用耿贝尔分布和皮尔森Ⅲ型分布(P-Ⅲ分布)函数开展极端积雪设计基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应选取不同分布函数拟合结果中偏保守值进行设计基准评价,当估算值未包括历史极值时,应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气候特征开展具体分析,避免超设计基准事件的发生,对核电厂的安全运行带来影响.
    • 尼玛吉; 柯宗建; 陈丽娟; 次仁央宗
    • 摘要: 利用西藏高原气象台站降水和积雪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海温资料等,分析了藏北高原地区冬季降水异常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藏北地区冬季降水存在2~4年周期性变化特征,其中3年的周期信号最强。降水偏多年,欧亚中高纬乌拉尔山至贝加尔湖附近500 hPa高度距平场呈现"西低东高"分布型,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路径偏西,西藏高原高度场偏低;高原上游中东急流偏强,高原南支绕流偏强,南支槽活跃。藏北地区冬季降水与同期中东急流的关系非常密切,相关系数达到0.61。进一步分析表明,冬季北极涛动正位相有利于冷空气路径偏西影响高原地区,高原上游中东急流偏强偏南,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也有利于中东急流呈偏强偏南的特征。北极涛动和ENSO位相的协同作用对藏北地区冬季降水的多寡起到重要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