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再狭窄率

再狭窄率

再狭窄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99269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心脑血管病防治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2届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足高峰论坛、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9届换届选举会议、2016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外科分会炎性血管疾病专家委员会学术年会、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学术年会、第5届“现代技术在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七次外周血管病介入新技术研讨会等;再狭窄率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华、丁寻实、于宏梅等。

再狭窄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9269 占比:99.90%

总计:99369篇

再狭窄率—发文趋势图

再狭窄率

-研究学者

  • 郭华
  • 丁寻实
  • 于宏梅
  • 冯娜娜
  • 刘宗军
  • 刘晓燕
  • 叶郁青
  • 姚玮
  • 崔连群
  • 张东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蔺松若; 唐文贤; 姜伟庆; 杨力
    • 摘要: 目的研究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球囊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术后1年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期通畅率、靶病变处血运重建率、再狭窄率、治疗前后踝肱指数、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靶动脉血管内径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一期通畅率、靶病变处血运重建率分别为93.33%、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60.00%,再狭窄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踝肱指数、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靶动脉血管内径分别为0.72±0.16、(25.03±5.78)%、(7.92±0.06)mm,对照组患者的踝肱指数、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靶动脉血管内径分别为0.49±0.18、(58.62±6.12)%、(7.21±0.16)mm,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靶动脉血管内径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型术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一期通畅率、靶病变处血运重建率,降低患者的再狭窄率,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杨新越; 潘亮; 郑悠阳; 林立; 邱春光
    • 摘要: 冠状动脉(冠脉)弥漫性病变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冠脉弥漫性病变比例逐渐增加[1,2],由于病变血管常伴发成角、钙化、扭曲及较重的粥样斑块负荷,冠脉弥漫性病变是PCI的治疗难点。单纯球囊扩张是最早尝试应用于弥漫性病变,因弥漫性长病变的斑块多不规则、弥漫性,球囊扩张时易出现受力不均,导致夹层的产生和弹性回缩,不宜应用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BMS)应用于弥漫性病变的治疗,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球囊扩张的不足,但手术成功率低、近远期效果差,再狭窄率达50%以上。药物洗脱支架(DES)因优越的抑制细胞过度增生和抗血管负性重构等特性,与BMS相比可明显降低弥漫性病变PCI术后的再狭窄率。本文就冠脉弥漫性病变的PCI现状作一综述.
    • 王建林
    • 摘要: 目的研究改良Y型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reverse crush支架植入术治疗,实验组实施改良Y型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手术时间、X射线曝光时间、球囊用量、造影剂用量、边支直径再狭窄率、主支直径再狭窄率),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球囊对吻成功率、主支再狭窄率、边支再狭窄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60.49±19.56)min、X射线曝光时间(41.32±11.25)min均短于对照组的(81.56±20.23)、(59.67±15.72)min,球囊用量(1.41±0.43)个、造影剂用量(184.32±20.63)ml均少于对照组的(2.68±0.55)个、(223.56±27.19)ml,边支直径再狭窄率(25.53±8.41)%低于对照组的(31.49±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3.57%、边支再狭窄率10.71%、主支再狭窄率0均低于对照组的25.00%、42.86%、21.43%,球囊对吻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Y型支架植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提升治疗质量、治疗效率、治疗安全性。
    • 梁嘉杰; 潘文
    • 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LEAOD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观察组给予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球囊PTA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0 d、3个月、6个月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内径、踝肱指数(ABI)及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并随访6个月时间,记录两组再狭窄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截肢率.结果:术后30 d,观察组和对照组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内径、ABI、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内径、ABI高于对照组,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PTA治疗LEAOD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与普通球囊PTA相近,但远期效果优于普通球囊PTA,更利于改善靶动脉段股浅动脉血管内径、踝肱指数,降低再狭窄率.
    • 陶源; 余朝文
    • 摘要: 目的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SO)病变病人中选用药物涂层球囊(DCB)联合Tur-bohawk斑块旋切(DA)减容治疗,并与单纯DCB治疗进行比较,分析其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2014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ASO病人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单纯组40例,接受单纯DCB扩张治疗,联合组44例,接受DCB扩张联合DA减容治疗.观察指标包括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指标及预后指标.结果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组(2.3%vs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时,联合组和单纯组Rutherford分级分别为(1.31±0.68)和(2.86±0.82),靶血管晚期管腔丢失(LLL)分别为(0.41±0.76)mm和(0.98±0.87)mm,再狭窄率分别为6.8%和25.0%,患肢踝肱指数(ABI)分别为(0.87±0.14)和(0.65±0.14),靶血管最小直径(MLD)分别为(4.18±0.84)mm和(3.17±0.55)mm,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分别为2.3%和15.0%,行走障碍改善率分别为72.7%和42.5%,6分钟步行距离分别为(44.23±9.24)m和(27.60±8.81)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中采用DCB联合DA治疗,安全、高效、稳定,可有效维持病人充足的血管管腔,控制管腔丢失及再狭窄率.
    • 赵旭; 任昊; 王刃
    •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使用药物涂层球囊(DCB)开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0例开展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25例患者使用普通球囊开展PTA术治疗(研究1组),另外25例则选择药物涂层球囊开展PTA术(研究2组),评估两组患者踝肱指数(ABI)、下肢动脉最小管腔直径(MLD)、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晚期管腔丢失(LLL)值等指标改善情况,并统计Rutherford分级>3级与≤3级人数占比、靶病变血运重建(TLR)发生率、再狭窄率、截肢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2组术后3个月患者ABI为(0.78±0.19)、下肢动脉MLD为(3.57±0.56)mm、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为(24.82±7.19)%、LLL值为(0.45±0.09)mm,均优于研究1组的(0.53±0.15)、(2.01±0.35)mm、(58.26±6.18)%、(1.67±0.24)mm(P3级人数占比为24.00%,显著低于研究1组的60.00%(P<0.05);再狭窄率、TLR发生率及截肢率分别为12.00%、8.00%、4.00%,均低于研究1组的68.00%、56.00%及12.00%(P<0.05).结论 DCB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PTA术中合理应用,能够显著提高ABI值、改善动脉狭窄情况,促使患者下肢动脉血流恢复,有效避免再狭窄情况发生,避免截肢.
    • 赵旭
    • 摘要: 目的:观察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球囊组、覆膜支架组和联合组各40例.球囊组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覆膜支架组行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联合组行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三组扩张成功率、再狭窄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命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联合组和覆膜支架组的扩张成功率均高于球囊组,再狭窄率均低于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球囊组和覆膜支架组,SF-36评分高于球囊组和覆膜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可提高生命质量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或球囊扩张术治疗.
    • 孙起军
    • 摘要: 目的 观察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67例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2).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支架置入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 血管再狭窄率及神经功能.结果 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管再狭窄率,改善其神经功能.
    • 汪恒胜; 马海
    • 摘要: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对颅内小动脉瘤患者支架介入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是否服用西洛他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均行支架介入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再狭窄率及预后情况,并比较2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2 min(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2组瘤腔栓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0时点,2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点,观察组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较为平稳,且观察组T1时点的血压高于对照组,T2-T4时点的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狭窄率为2.3%,低于对照组的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1.4%,高于对照组的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洛他唑应用于颅内小动脉瘤支架介入术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且再狭窄率低,患者预后良好.
    • 张东东; 叶郁青; 陈宁恒; 张闯; 欧阳璐; 郭学利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联合斑块旋切术与单纯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5例确诊为ASO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DCB扩张联合silverhawk斑块旋切40例(A组)和单纯DCB扩张85例(B组),比较术后6和12个月Rutherford分级、ABI、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远期管腔丢失(LLL)、再狭窄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LR).结果 剔除死亡及失访者后,最终A组38例,B组79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靶病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随访A组Rutherford分级、再狭窄率、LLL均低于B组,ABI、MLD均高于B组(P0.05).结论 对于ASO,DCB联合斑块旋切术相比单纯DCB具有更好的近中期疗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