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中药

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中药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中药,可有效解决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西洋参15-20份、水蛭3-5份、全蝎8-12份、三七5-8份、天麻10-15份、胆南星8-12份、熟大黄5-8份和决明子10-15份,本发明中药具有益气破血逐淤,熄风通络化痰之功效,可有效用于治疗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是治疗颈动脉狭窄药物上的创新。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2-04

    授权

    授权

  • 2016-04-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88 申请日:2015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中药。

背景技术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有报道30%-6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以归因于颈动脉的狭窄。颈动脉狭窄干预治疗是缺血性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基本措施。颈动脉狭窄的现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颅内、外动脉吻合术、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经皮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carotidangioplastyandstening,CAS)。据文献报道,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成功率达98.6%,但其高达40%的1年内的再狭窄率限制其临床推广应用。如何预防再狭窄已成为当前心、脑血管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为止没有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中医药具有作用广泛、多靶点治疗、“简、便、廉、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对颈动脉狭窄的防治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其存在即刻效应不明显的不足,中药联合CAS干预治疗颈动脉狭窄即可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又可获得很好的长期疗效,又可以防治CAS的并发症,具有良好的配伍之功,故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联合CAS干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药物上的改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中药,可有效解决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用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西洋参15-20份、水蛭3-5份、全蝎8-12份、三七5-8份、天麻10-15份、胆南星8-12份、熟大黄5-8份和决明子10-15份,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共碾细末,装入胶囊,即得。

本发明中药具有益气破血逐淤,熄风通络化痰之功效,可有效用于治疗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是治疗颈动脉狭窄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西洋参16份、水蛭5份、全蝎9份、三七8份、天麻11份、胆南星11份、熟大黄6份和决明子14份,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共碾细末,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西洋参17份、水蛭4份、全蝎10份、三七6份、天麻13份、胆南星10份、熟大黄7份和决明子13份,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共碾细末,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份数计的原料药物制成:西洋参19份、水蛭3份、全蝎11份、三七7份、天麻14份、胆南星9份、熟大黄8份和决明子11份,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共碾细末,装入胶囊,即得。

颈动脉狭窄引起的TIA及脑梗死等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中医学“中风”病范畴,申请人结合古代文献论述和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认为支架植入后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后再狭窄仍属“中风”范畴,与祖国医学的“血瘀理论”和“络病理论”关系最为密切,其病位在脑之络脉,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脏气亏虚为主;标实以痰、瘀多见,治疗则应以益气逐瘀,化痰熄风为法。

本发明组方由西洋参、水蛭、全蝎、三七、天麻、胆南星、熟大黄、决明子等组成。其中西洋参益气养血,滋阴通脉,水蛭、全蝎、三七破血逐淤、通经活络;天麻、胆星平肝熄风、化痰通络;熟大黄祛浊泻下,使疲血祛,新血生;决明子清肝熄风、利水泄浊、降脂通脉。诸药合用益气破血逐淤,熄风通络化痰之功。经反复临床试验,均取得了相同或相近似的有益效果,并经临床试验资料得到了证明,有关试验资料如下:

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60例)为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住院颈动脉支架术后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5岁,平均63.3±24.3岁;有高血压病史18例,糖尿病病史13例,血脂高14例。对照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4~74岁,平均62.8±25.8岁;有高血压病史16例,糖尿病病史12例,血脂高13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等资料两组患者经χ2检验检验在性别、年龄、伴发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中风中经络风痰瘀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之“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患者证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赛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

1.2.2西医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者。

1.2.3纳入标准:(1)术前符合西医TIA、脑梗死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中风病风痰瘀阻证诊断标准;(3)血管狭窄直径>80%或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狭窄在50%以上;(4)年龄40-75岁之间;(5)患者或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1)临床体征与血管狭窄区域不相关;(2)脑卒中或痴呆所致的严重残疾,6周内发生过脑卒中;(3)病变动脉完全闭塞;(4)导管行经的动脉严重硬化、迂曲,导管难以通过者;(5)合并颅内肿瘤或动静脉畸形;(6)患者或患者家属不同意。

1.4治疗方案

1.4.1对照组波立维(盐酸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拜阿斯匹灵片每日100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日1次。三种药物均连续口服180天。

1.4.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本发明中药,每次5粒口服,每粒1g,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冲服,连续口服180天。

1.5指标观察

1.5.1疗效性指标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80天进行检测做颈动脉彩超,TCD检查,观察植入的支架内是否存在再狭窄、颈内动脉不稳定斑块数量、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再狭窄的判定标准为术后支架内管径狭窄≥50%。

1.5.2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症候积分参照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原则》中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症候积分,采用积分法,按轻症1分,中症2分,重症3分计算。观察术前、术后180天两组患者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症候积分变化。

1.5.3血流变学指标、TXA2及PGI2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80天抽空腹血测定血流变、TXA2及PGI2变化,TXA2及PGI2放射免疫法检测,均由河南省中医院检验科完成。

1.5.4并发症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5.5远期疗效观察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电话随访1年,了解有无TIA和脑梗死发生。

1.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SPSS10.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数值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数据之间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管再狭窄情况比较术后180天对照组30例患者中9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30.0%,治疗组30例患者中8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26.7%。经X2检验P>0.05,说明两组间再狭窄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病变处狭窄率为35.24%±14.65%,治疗组病变处狭窄率为28.15%±12.14%,经t检验P<0.05,说明治疗组病变处狭窄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颈动脉彩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入组时颈内动脉不稳定斑块、斑块长度、斑块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80天两组患者颈部血管彩超显示颈内动脉不稳定斑块、斑块长度、斑块厚度均明显减少,经t检验均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斑块长度、斑块厚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颈动脉彩超比较[n=3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2.3两组患者风痰瘀阻证证候积分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入组时风痰瘀阻证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180天两组患者风痰瘀阻证证候积分较前均明显减少,经t检验均P<0.05,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风痰瘀阻证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患者风痰瘀阻证证候积分评分比较[n=30]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16.18±3.568.45±3.362)对照组15.98±3.3112.36±3.561)3)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治疗组治疗后比较3)P<0.05

2.4两组患者血液流变性学及TXA2/PGI2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GI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经t检验有统计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TXA2、TXA2/PGI2比值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GI2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经t检验有有统计意义(P<0.05,P<0.01)。说明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变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明显降低TXA2及TXI2/PGI2比值,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两组患者血液流变性学及TXA2/PGI2的比较[n=3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5,4)P<0.01。

2.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有2例消化道出血,2例皮下瘀斑,2例牙龈出血,给予对症治疗,中断西药治疗;治疗组仅1例牙龈出血。

2.6远期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临床随访期间均无TIA或脑梗死发生。

3结论

两组患者入组时颈内动脉不稳定斑块、斑块长度、斑块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入组时颈内动脉不稳定斑块、斑块长度、斑块厚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服用中风防治灵胶囊组治疗后6个月颈部血管彩超显示颈内动脉不稳定斑块、斑块长度、斑块厚度均明显减少,表明中风防治灵胶囊具有明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作用,可以减少不稳定斑块数量,减轻或消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脑梗死的复发率。

血栓素A2(TXA2)是由血小板微粒体合成并释放的一种具有强烈促进血管吸收和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物质,前列环素2(PGI2)是由血管内皮细胞(VEC)合成并释放的一种抗血小板聚集和舒张血管的生物活性物质。TXA2、PGI2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对血管状态和血小板功能具有强烈的相反的生物学作用,若造成TXB2与PGI2之间平衡被打破,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血液流变学指标主要是反映由于血液成分变化而带来的血液流动性、凝滞性和血液粘度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在外力(血压)的作用下,在血管内流动,并随着血管性状(血管壁情况和血管形状等)及血液成分(粘度)的变化而变化,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当血液粘度变大时,血液流动性就变差,也就最容易发生脑血栓性疾病。反之,粘度较小,流动性较好。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GI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治疗后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TXA2、TXA2/PGI2比值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GI2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说明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变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明显降低TXA2及TXI2/PGI2比值,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证明本发明中药可有效用于治疗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是治疗颈动脉狭窄药物上的创新,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