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共生发展

共生发展

共生发展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7篇,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282篇;相关期刊190种,包括现代商业、物流技术、中国名城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5城市规划学会年会、京豫陕晋冀五省市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共生发展的相关文献由266位作者贡献,包括唐永文、常运琼、许春晓等。

共生发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5 占比:2.8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282 占比:97.11%

总计:7499篇

共生发展—发文趋势图

共生发展

-研究学者

  • 唐永文
  • 常运琼
  • 许春晓
  • 陆晶晶
  • 佘湘
  • 刘晓虎
  • 刘素
  • 周美静
  • 徐艳
  • 曹允春1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洪阳; 兰传春; 洪功翔
    • 摘要: 从理论上阐释清楚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是更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需要。本文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实现了"1+1>2"的效应。本文利用1992—2018年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有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扩大,有助于国有经济发展;市场规模扩大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拓展了发展空间,促进二者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本研究成果从市场规模效应视角,解释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机理。
    • 朱云平
    • 摘要: 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了共生关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生关系的形成是新时代的要求,是实践的诉求。形成共生关系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还必须向共生发展演化,这需要建立恰当的驱动机制与实现机制。驱动机制是共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共建合作体制、共建课程教学标准、共建师资队伍;实现机制是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构建共享资源的运行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吸收大学生参与共享资源库的建设。
    • 潘晨波
    • 摘要: 社区教育作为服务并依托于社区的一种教育形式,双方在目标相同、利益相关、"资源"互补或共促基础上存在一种共生发展的关系。在服务与保障指向上,社区教育是一种为了社区的教育,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而社区又为社区教育提供存在与发展的空间,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托。有鉴于此,为深化社区教育与社区的互动共生,推进二者共生发展,应创造和提供如下前提条件:树立"共生发展观",为推进社区教育与社区共生发展提供理念支撑;做好"社区居民培育",为社区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强化"资源保障",为社区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 张前程; 范从来
    • 摘要: 由于共生利益分配的不对称,金融与实体经济在共生发展中存在非对称性,这是导致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的深层原因。基于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实现了共生发展,但在共生利益分配中偏向金融部门,呈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效应明显弱于实体经济对金融的贡献的"失衡"状态;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发展的非对称性及其所引发的失衡程度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行业有所区别。为此,应着力矫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非对称共生发展关系,推动二者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演化,促使金融和实体经济从"失衡"走向"均衡"。
    • 都铭; 季丽慧
    • 摘要: 在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快速发展中涌现出地毯式开发和碎片化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既保留村落独有的空间格局、山水景观,又能延续传统文脉,扩大民俗文化影响力,催生传统村落在发展中强大的内生动力,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基于共生理论,以浙江省丽水市鸬鹚村为例,采用景观基因分析法,以物质形态标准作为分类依据,剖析景观基因特征及其与村落发展的深层次联系,进而构建出传统村落活化保护和共生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路径选择。
    • 李艳庆; 张磊
    • 摘要: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基点,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构建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要素和动力是全国56个民族,核心和主线是增进共同性。其在“国家-民族”关系上,体现为各民族共同维护统一完整的国家观念、共同铸牢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共同拓展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体现为不可分割、紧密互利、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在“治理-发展”关系上,体现为共同保护、共同治理、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的概念构建和实践深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对推进民族地区发展繁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 林武夷; 王善杰; 庞肖
    • 摘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突破点,两者和谐共生发展有助于推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进程。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界面、共生环境四个层次阐述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的共生关系,寻求二者共荣共生的发展路径,为促进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共生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 安舜; 方海
    • 摘要: 广州恩宁路历史街区有丰富的岭南文化和独特的历史风貌,但面临着城市化发展的冲击。作为广州历史街区代表的恩宁路历史街区目前面临街道狭窄、文化遗产要素流失、空间杂乱密集等问题。岭南非遗对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恩宁路历史街区要结合自身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开放的人文环境等优势,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加强非遗宣传力度。弘扬粤剧、醒狮、广彩等岭南非遗的当代价值,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 陈兵; 傅小鸥
    • 摘要: 平台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抓手,不仅是数实结合的媒介和通道,还是民生保障的巨大蓄水池和压舱石。受互联网共享经济与新就业观念、需求、模式的影响,平台经济衍生出了能够为灵活用工多方参与主体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的新业态。相较于灵活用工领域的其他经营模式,为共享经济提供综合服务的共享经济服务平台在保障民生、促进就业、企业减负等方面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然而,由于该新业态发展时间较短,相关规范及治理经验较少,面临着数据安全合规风险、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风险等新挑战。亟待完善法治思维和规制工具,开展数据全流程的合规治理,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源合规性审查、夯实数据收集和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自身相关运营模式和底层信息技术架构;加强平台经济领域的竞争监管执法科技创新、多元协同共治,以监管促发展、以威慑促合规,通过多维度、多工具协同实施,科学有效保障共生发展下共享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要在法治框架下实现平台经济共生发展,充分发挥其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作用,带动中小微企业共生发展,服务助企纾困和民生保障。
    • 周维彬; 董成娣; 李丰
    • 摘要: 在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城校共同体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实施对外开放进行合理补位,释放其服务效能。本研究通过梳理当前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现状、动因及环境,认为以打造城校共生型服务共同体为载体,构建基于开放赋权模式的用户共同体,通过用户流动带动资源流动,可有效促进高校图书馆实现对外开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