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景观基因

景观基因

景观基因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理、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9469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国名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地理科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十七次建筑与文化国际讨论会 等;景观基因的相关文献由27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沛林、杨立国、邓运员等。

景观基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9469 占比:99.89%

总计:109587篇

景观基因—发文趋势图

景观基因

-研究学者

  • 刘沛林
  • 杨立国
  • 邓运员
  • 胡最
  • 曹帅强
  • 李伯华
  • 袁佳利
  • 郑文俊
  • 李敏
  • 申秀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邱少勇; 周芷秀; 林润泽; 袁莹; 李霄鹤
    • 摘要: 从景观基因视角出发,构建赵家堡的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识别及解析其景观风貌特征。旨在拓展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领域与内容体系,指引赵家堡的旅游开发和景观基因传承。选取漳浦赵家堡为研究对象,基于理论梳理和实地调研,从防御空间、公共空间、文化信仰、语言艺术4个维度展开景观基因识别,最终以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变异基因4大类进行景观基因解析,结果表明:物质风貌景观基因可从选址布局、防御建筑、防御构造、民居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布置、农事空间7个角度识别;非物质风貌景观基因可从汴梁文化、宗族信仰、习俗活动、方言曲艺、传统工艺、诗画意境6个角度识别。由景观基因构成特征,对识别结果分类解析:完璧楼、城墙、城门和府第是主导赵家堡景观风貌的主体基因;强化主体基因特征的双层小楼、古井、暗道、城门匾额、林田、大埕、祖训等为附着基因;混合基因包括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园林布置、三堂、城隍庙、土地庙、民间崇拜、选址布局、习俗活动、方言曲艺和传统工艺等;饭馆、根雕艺术馆、武庙、戏台和公厕属变异基因;此4类景观基因共同构成赵家堡的景观基因体系。
    • 林润泽; 杨帆; 张丹; 邹诚; 曾真; 李霄鹤
    • 摘要: 为准确识别闽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特征,以闽江流域11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对象,基于景观基因相似度理论,依据其民居景观特征将闽江流域划分为客家合院区、邵将合院区、闽中合院区、闽中围楼区、闽东合院区、闽东围楼区、闽东混合区、闽南合院区、闽北合院区9大景观区系,以期为整合区域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凸显区域景观特色,提升区域旅游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 刘沛林; 彭科; 杨立国
    • 摘要: 与生物学基因依靠碱基对的排列组合储存遗传信息(DNA双螺旋结构)类似,景观基因通过遗传信息的有序排列组合来储存文化信息,并按一定的路径传递,实现独特景观的表达。文章基于生物遗传学视角,从景观基因的内涵与实质中提炼出主导、传承、归因、依附、尺度、意象六大遗传信息,并以此开展了对国家级传统村落湖南省常宁市中田村文化因子遗传及其景观意象表达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中田村景观基因识别为建筑石墙、半月形水系以及独特的平面布局形态;(2)遗传信息既可用于检验景观基因的识别结果,也有助于排除识别过程中的干扰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3)中田村景观基因遗传信息的储存方式与表达路径的探索,为景观基因的识别、传承与旅游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景观基因理论可以在遗产旅游地意象建构、传统乡村旅游地规划和文化旅游地景观修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 胡铭真; 傅红; 耿藤喻; 曾雅婕
    • 摘要: 针对藏族传统村落所面临的地域文化景观特色缺失的现状问题,以九寨沟县藏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景观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文章旨在深入挖掘九寨沟县藏族传统村落地域景观核心特征,在拓展景观基因理论应用领域的同时,为藏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与科学依据。
    • 林凌枫; 张鹰; 赵冲
    • 摘要: 基于景观基因理念,探索定性定量结合的系统识别传统村落景观外在表达和内在特质的方法,构建完善的景观基因识别流程,可为深度挖掘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生成特质提供一种新方法。文章以闽西客家传统村落雾阁村为例,以环境、布局、建筑、文化四个一级特征属性分级构建村落景观要素体系,基于景观基因识别四原则建构定性定量分析的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识别方法,梳理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四堡镇雾阁村景观基因谱系,并提出传统村落景观特征解读语法。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景观基因识别具体方法及流程能较准确地将决定村落景观差异性的景观要素识别为景观基因并准确解读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特征性保护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 杨立国; 彭梓洺
    • 摘要: 本文在分析文旅融合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景观基因视角,运用系统分析、层次分析和熵权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度、旅游活动的文化传承度、文旅发展的耦合协调度3个维度,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传承与旅游发展融合度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函数。据此,对首批侗族传统村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传承与旅游发展融合过程可分为“分散融合”、“融合调整”和“全面融合”3个阶段;(2)总体融合状况较好,内部差异不大;在融合维度中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度低,但旅游活动文化传承度高;在融合指标中文化资源景点开发度低,但文旅空间耦合度高;(3)案例评价证明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能为传统村落发展提供有效参考信息。
    • 罗一凡; 陈宇; 孙温庆; 陈悦; 余昕扬; 高千惠
    • 摘要: 以苏州历史文化名镇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基因角度,调查苏州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现状。参照景观基因识别体系,基于特征结构标准,分析其物质与非物质表征,提出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 张天杭; 徐华; 施成超; 董海; 宋钰红
    • 摘要: 随着城乡建设的加快,西双版纳州基诺乡基诺族传统村落景观风貌遭受严重破坏,对其村落景观基因的研究与保护势在必行。以仅有的5个国家级基诺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基因特征解构分类法构建指标识别体系,从环境、布局、建筑、文化四个层面识别基诺族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分析其成分与重要性,提取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和变异基因,构建基诺族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图谱,旨在为基诺族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 都铭; 季丽慧
    • 摘要: 在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快速发展中涌现出地毯式开发和碎片化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既保留村落独有的空间格局、山水景观,又能延续传统文脉,扩大民俗文化影响力,催生传统村落在发展中强大的内生动力,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基于共生理论,以浙江省丽水市鸬鹚村为例,采用景观基因分析法,以物质形态标准作为分类依据,剖析景观基因特征及其与村落发展的深层次联系,进而构建出传统村落活化保护和共生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路径选择。
    • 张子珍
    • 摘要: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蕴含着独特历史文化信息的中国传统村落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失去自身特色,故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尤为重要。文章以连城县白石村为例,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分析白石村景观基因特征,并结合村落现状,提出从布局基因、建筑装饰基因、文化基因三个方面探索白石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闽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