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3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7篇、会议论文31篇、专利文献743500篇;相关期刊348种,包括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临床肿瘤学杂志、现代肿瘤医学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首届环渤海地区病理技术新进展研讨会、2013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三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2013国际暨全国第十二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等;免疫组化染色的相关文献由2609位作者贡献,包括本刊编辑部、熊正文、余向东等。

免疫组化染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7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3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43500 占比:99.90%

总计:744268篇

免疫组化染色—发文趋势图

免疫组化染色

-研究学者

  • 本刊编辑部
  • 熊正文
  • 余向东
  • 周晓军
  • 李思勇
  • 胡海霞
  • 苏红
  • 余英豪
  • 张世馥
  • 李春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佳欣; 纪海茹; 任立群; 齐洁敏
    • 摘要: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32、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Apa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60例胃癌组织和相对应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炎症因子IL-32、Apaf-1蛋白表达变化情况,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IL-3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上调,而Apaf-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下调(P<0.05),两者与胃癌分化程度的高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不同均显著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结果显示,IL-32、Apa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IL-32、Apaf-1的异常表达状态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钱新月; 陈丽花; 周泉; 沈文艳; 莫娟芬; 王宙政; 韩艳霞; 张东凯; 张斌忠; 胡蓓莉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3(TRIP13)在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后进行淋巴结活检,并留取多余的新鲜淋巴结活检组织冻存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参照2016年WHO对B细胞淋巴瘤分型诊断标准,将44例患者分为惰性淋巴瘤组20例和侵袭性淋巴瘤组24例。采用RT-PCR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TRIP13 mRNA表达水平,比较惰性淋巴瘤组和侵袭性淋巴瘤组TRIP13 mRNA表达水平。采用En 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TRIP13蛋白表达情况。根据TRIP13免疫组化表达情况,将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TRIP13阴性组(0)和TRIP13阳性组(≥1+),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细胞淋巴瘤分型情况、增殖指数(Ki-67)、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白蛋白水平、T辅助细胞比例、活化CD4^(+)细胞比例、活化CD8^(+)细胞比例及CD4^(+)/CD8^(+)等临床特征;再根据TRIP13免疫组化表达强度,将TRIP13阳性患者分为TRIP13弱阳性组(1+)和TRIP13强阳性组(≥2+),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临床特征。结果惰性淋巴瘤组和侵袭性淋巴瘤组TRIP1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17,1.36)和0.69(0.28,1.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P13阳性组患者TRIP13 mRNA表达水平、Ki-67水平及活化CD8^(+)细胞比例均高于TRIP13阴性组,T辅助细胞比例、活化CD4^(+)细胞比例、CD4^(+)/CD8^(+)均低于TRIP13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IP13弱阳性组TRIP13 mRNA表达水平、Ki-67水平、活化CD8^(+)细胞比例均低于TRIP13强阳性组,活化CD4^(+)细胞比例、CD4^(+)/CD8^(+)均高于TRIP13强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TRIP13阳性及强阳性与更高的Ki-67水平、活化CD8^(+)细胞比例及更低的活化CD4^(+)细胞比例有关,提示TRIP13阳性可能和肿瘤细胞增殖及免疫调控异常等发病机制有关。
    • 王小梅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用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方法:用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院内收治的58例需做病理检验的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29例。参照组维持原有检验方法,观察组用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切片优良率。结果:实施后,参照组的切片优良率低于观察组,显示数据差异(P<0.05)。结论:在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使用免疫组化染色能保障切片质量,更好的影响检测结果。
    • 徐开敏; 陈芸; 孟庆印
    • 摘要: 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技术中最关键的步骤[1]。近年随着各医院病例大幅增多,病理技术对免疫组化自动化的需求也日益显著。云南省为高海拔地区,我院地处海拔1900 m,常压下水的沸点为94.3°C。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均无高压功能,抗原修复温度最高只能达到水的沸点。受高海拔和抗原修复温度影响,云南省免疫组化自动化发展较慢,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的单位极少。
    • 王小梅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固定液及固定时间对冷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方法:采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送检的15例肺、乳腺以及甲状腺切除标本,在对其实行冷冻切片后将其分别置入冷丙酮、95%乙醇、4%中性甲醛液、AAF液中固定5min和2h,热修复4%中性甲醛液、AAF液中固定的各2张切片,同时按照组织含有的抗原实行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通过分析可知,AAF液的染色效果最为明显,其次则为95%乙醇、4%中性甲醛以及冷丙酮;其中冷丙酮阳性强度最强。结论:在对冷冻切片实行免疫组化染色的过程中,AAF固定液的固定效果最为明显,其有着染色效果明显以及操作时间短等优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 李立; 许晓林; 李红全; 蔡晓燕
    • 摘要: 目的 探究免疫组化染色在诊断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及类型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的90例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肿瘤类型将其分为A1组、A2组、A3组,各30例,分别为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患者、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及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检测方法为免疫组化染色,记录各项蛋白质标记物(CK20、P63、P53、CK7、Ki67),比较3组蛋白标记物表达的差异。结果 3组CK7、P63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CK20、P53、Ki67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7与P53蛋白标记物可以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提供较好的诊断依据,而Ki67与CK20联合可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及类型鉴别中有较大参考价值,并判断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良性及恶性。
    • 金笛; 桑占发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在胃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中的表现。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30例,皆为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MALT淋巴瘤患者。回顾分析受试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基础资料以及病变位置、疾病分型、组织学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病理结果情况。结果在30例MALT淋巴瘤患者中男性较多,平均年龄为(41.60±2.50)岁,平均发病时间为(19.50±2.50)个月。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临床症状为腹部包块及消化道不适。病变位置,疾病类型大体区分,弥漫型、溃疡型、息肉型3类。30例患者中,18例疾病为息肉型,8例为溃疡型,4例为浸润型。测量肿块直径为1.4~16.8 cm。13例患者肿瘤于胃部原发,另外17例患者疾病原发于肠道。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8例为低度恶性,剩下22例为高度恶性,具有小或中等肿瘤细胞,存在不规则、致密深染细胞核形。将免疫组化染色应用于16例患者组织标本中,其中B细胞性淋巴瘤有15例。对其中13例予以随访,生存时间在5年以上的患者有10例。结论作为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特异性的肿瘤之一,MALT淋巴瘤的发病可能与HP感染存在相关性,以B淋巴细胞起源为主,与胃肠癌相比MALT淋巴瘤具有更好的预后。
    • 高笑欣; 瞿洪洋; 吴彤; 兰正苍; 陈鹏; 李洪涛
    • 摘要: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AML)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血管周围上皮的肿瘤,由于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诊断为恶性肿瘤,肿瘤性质明确常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文章报道1例腹膜后巨大AML,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高艳华; 陈凤; 董云虹
    •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块切片、常规细胞涂片免疫组化染色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胸膜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细胞块切片和常规细胞涂片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胸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00例胸腔积液患者阳性68例,阴性32例;细胞块切片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65例,假阳性6例,真阴性26例,假阴性3例;常规细胞涂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58例,假阳性12例,真阴性20例,假阴性10例。常规细胞涂片免疫组化染色诊断准确度为78.00%、敏感度为85.29%、特异度为62.50%,细胞块切片分别为91.00%、95.59%、81.25%,两者准确度与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细胞涂片免疫组化染色比较,细胞块切片法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更高。
    • 张琛琛; 于伟华; 杜亚婷; 张晶; 朱孔锡
    •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共21例胃肝样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结果:21例患者以男性为主(19例,90.48%),中位年龄67岁;好发于胃窦及胃体为主;病变类型分为浸润型、隆起型、溃疡型,以溃疡型为主(10例,47.62%),伴有远处转移者3例,淋巴结转移者13例,另有4例不易评估;病理类型主要是低分化或中低分化腺癌伴肝样腺癌;治疗前血AFP升高(>20 ng/mL)9例,与组织中AFP表达不完全一致,血AFP表达超过200 ng/mL患者病变组织中均能看到AFP表达;治疗前血CEA升高(>10 ng/mL)3例,在初治后(包括手术和化疗)均能看到AFP及CEA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据AJCC第8版肿瘤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3例,Ⅲ期11例,Ⅳ期4例。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有远处转移及能否行根治性手术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P0.05)。结论:胃癌患者中血AFP升高可能提示胃肝样腺癌的诊断,胃癌患者应常规筛查AFP。肝样腺癌作为特殊类型的胃癌,具有预后差,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风险高的特点,手术仍然是治疗的首选方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