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释光测年

光释光测年

光释光测年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36889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沉积学报、地质学报、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第六届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六届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大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全国第十二次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定年代学术讨论会等;光释光测年的相关文献由50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亚利、黄春长、庞奖励等。

光释光测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6889 占比:99.95%

总计:337048篇

光释光测年—发文趋势图

光释光测年

-研究学者

  • 周亚利
  • 黄春长
  • 庞奖励
  • 赖忠平
  • 查小春
  • 卢演俦
  • 张玉柱
  • 陈杰
  • 顾洪亮
  • 刘向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钰琛; 殷志强; 张绪教; 邵海; 谷明旭; 任伟; 彭超
    • 摘要: 河流沉积物蕴藏着其形成之时水动力条件及古气候变化等重要信息,因此研究河流相沉积物不仅可指示其沉积之时的水动力条件,还可对其反演的古气候进行一定的探索。伊逊河地处燕山东段,开展其下游河流相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及形成年代的探讨,可为燕山山地河流相沉积物蕴藏的古环境意义研究提供参考。笔者等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光释光测年、粒度分析及磁化率实验对伊逊河下游三级阶地(T3)前缘剖面展开研究,初步确立了伊逊河下游T3的形成时间,大致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13.14±0.76 ka BP至9.55±0.58 ka BP),结合野外实测及实验数据分析发现此剖面可划分为11层,探讨了伊逊河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厘定了伊逊河下游9次较为明显的水文事件,并提出新仙女木事件始末及全新世初期此剖面沉积物记录与多种气候变化指标和区域气候变化有较高的一致性,揭示了伊逊河下游河流阶地沉积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明显,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古环境研究提供了基础地质依据。
    • 陈忠良; 张晋喆; 沈仕豪; 黄蒙; 徐锦龙; 葛海影; Simon M.Jowitt
    • 摘要: 【研究目的】开展水阳江流域标准孔BZK0402孔多重地层划分,探讨长江支流水阳江流域冰后期海平面变化的沉积响应以及古丹阳湖的成因和形成时代。【研究方法】以岩石地层为基础,在磁性地层和年代地层的双重约束下,对BZK0402孔进行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分析BZK0402孔和长江河谷、长江三角洲等邻区钻孔。【研究结果】BZK0402孔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中—下更新统大桥镇组、全新统芜湖组。钻孔所属的长江三角洲西缘河湖环境沉积物对末次盛冰期以来海平面升降和气候变化存在沉积响应:末次盛冰期,长江中下游河流比降大,区内河流侵蚀作用强烈,沉积物以砂砾石层为主;全新世早期,区内受冰后期海侵影响,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沉积环境由河漫滩相向湖相过渡。植被覆盖类型以针叶林为主,林下蕨类植物生长茂盛。平原地区发育湖泊沼泽;全新世中期,海侵逐渐至最大,区内发育湖相淤泥质黏土。森林面貌以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全新世晚期至今,区内沉积物有扰动现象。【结论】长江支流水阳江河谷中不仅是全新世沉积,还发育更新世沉积。水阳江流域内古丹阳湖形成于全新世早期,其形成与全新世海侵在时间上存在一致性。
    • 赵秋月; 臧凯旋; 彭淑贞; 周锐; 范念念; 丁敏; 方慜; 吉春雯
    • 摘要: 黄河下游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鲁中黄土-古土壤沉积,是记录东亚季风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山东青州邵庄黄土剖面粗颗粒石英(63—90μm)光释光年代和磁化率、粒度、色度以及主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1)邵庄黄土末次冰期以来((51.3±2.5)—(8.1±1.1)ka)沉积连续;(2)与粒度、磁化率和色度指标相比,化学蚀变指数能够更灵敏地反映冰期-间冰期沉积旋回;(3)粒度结果表明“古土壤”层中值粒径(16.9—24.6μm)明显高于下伏黄土层中值粒径(11.8—22.7μm),主要是因为近源沉积在总的沉积通量中所占比例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的变化;(4)灰黑色“古土壤”层底界年龄为(19.1±1.6)ka,明显老于黄土高原全新世古土壤层底界年代(约10—11 ka),其既包含全新世沉积的加积型土壤,也包含下伏末次冰期黄土层基础上受风化、淋溶形成的非加积型土壤。虽然研究区的“古土壤”包含非加积型土壤,记录了间冰期风化成壤过程,但依然能够反映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是东亚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产物。
    • 周家和; 周亚利; 黄春长; 查小春; 庞奖励; 张玉柱; 尚瑞清
    • 摘要: 通过对若尔盖盆地进行野外考察,在盆地中部黄河唐克段右岸发现了包含深湖相的河岸沉积物,进行了细致的地层观测和系统年代学样品采集。在实验室利用光释光和AMS14C测年技术建立了年代框架,并结合各个层次的地层沉积相宏观特征和理化性质,分析探讨了若尔盖盆地内部从末次冰期古湖消亡以来的环境和地表过程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古黄河在37 ka沿着玛曲断陷谷地溯源侵蚀,沟通了若尔盖古湖水系,盆地内部在30.9 ka之前为深湖环境,稳定地沉积了蓝灰色湖相淤泥层。30.9 ka之后,黄河贯穿若尔盖湖盆内部,古湖水外泄消失,原有的古湖水系转变成为黄河源水系。黄河从湖盆上游远距离搬运携带来的浊黄橙色泥沙大量沉积,覆盖了古湖相沉积层,湖盆内部风沙作用盛行。在末次冰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LGM),盆地内部松散沉积物普遍地受到冰缘冻融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冻融褶皱现象。到了14.6~12.5 ka,响应B/A(Bølling-Allerød)时期的温暖气候,盆地周边山地冰川消融,冰融水汇入盆地,古湖盆底部各种浅洼地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浅湖,沉积了滨浅湖相的沙层。在12.5~11.7 ka,对应于全球性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YD)事件,盆地气候再次变冷,转变为冰缘冻土环境,盆地内部滨浅湖相的沙层受到冻融作用和古地震扰动,形成复式褶皱现象。进入全新世,在11.7~4.8 ka气候逐渐变得温暖湿润,古湖盆底部浅洼地积水成为淤泥质沼泽环境,在全新世中后期4.8~1.8 ka则转变成为沼泽草甸环境,在1.8 ka之后,盆地内沼泽面积收缩,风沙活动盛行,河岸台地的近源沙尘暴沉积物经过成壤改造形成亚高山草甸黑土类现代土壤。
    • 刘海金; 龚志军; 罗明; 彭花明; 郭福生; 钟宝元
    • 摘要: 光释光测年技术是晚第四纪碎屑沉积物沉积年代测定方法之一.本研究关注沉积物样品含水量及其误差的选取对光释光测年精度的影响.从已发表相关文献选取4个光释光样品,其类型包含黄土、河流砂、砂质土壤等.一方面对这些样品含水量及其误差重新赋予不同值,另一方面对环境剂量率其他参数进行固定,之后重新计算这些样品光释光年代及观察对应误差棒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低含水量(≤6%)样品,含水量相对误差的选取几乎不改变光释光年龄误差棒大小;而对于中等含水量(约11%)样品,随着含水量相对误差从5%增加到50%,石英光释光年龄的相对误差增加约1%;对于较高含水量(16%~26%)样品,随着含水量相对误差从5%增加到50%,光释光年龄结果的相对误差增加0.9%~3.9%.之后利用兰州天斧沙宫附近的一个典型黄土样品,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不同降雨组合,测量并计算该样品的年平均含水量及相对误差,实验模拟结果表明黄土样品无论在简单降雨模式还是复杂降雨模式下,黄土样品年平均含水量不超过15%,而含水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1%.该模拟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释光测年研究中,含水量及误差经验赋值的可行性,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样品晚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的水含量及误差估计提供了讲一步实验室数据支持.
    • 张文静; 李志忠; 靳建辉; 郑斐; 李志星; 徐晓琳; 程延
    • 摘要: 选取海南岛东北部JSD2和PQR2两个典型海岸沙质沉积剖面进行研究,共采集10个测年样品和89个指标分析样品,在室内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1)JSD2和PQR2剖面砂样以中细沙为主,粒度众数在225~400μm之间.风沙沉积后受化学风化作用呈现淡红棕色至红棕色;2)JSD2剖面OSL年龄范围为(2.20±1.09)~(9.89±1.65)ka,属于全新世风沙沉积;PQR2剖面年龄范围为(3.41±0.78)~(22.50±1.07)ka,上部为全新世风沙沉积,下部为末次冰期和晚冰期的老红砂层;3)综合海南岛和华南其他海岸沙丘、海岸风沙年龄数据分析,研究区全新世海岸风沙沉积年代序列可划分为10.5~6.0 ka B.P.和6.0 ka B.P.以来两个阶段,华南热带与亚热带海岸风沙活动趋势基本一致.
    • 张云鹏; 张家富; 阮秋荣; 王永强; 韩建业; 张俊娜; 雷华蕊; 郭玉杰; 周力平
    • 摘要: "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不仅发现了规格较高、保存完整的青铜时代为主体的聚落遗址,更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早使用煤炭的遗迹.遗址区的地貌背景和堆积物年代框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遗址的考古学意义,为此文章对遗址区进行了野外地貌考察,对该区阶地堆积物和黄土进行了粒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得出了如下结论:流经遗址区的喀什河在遗址区发育了4级基座阶地(T1、T2、T3和T4),阶地上堆积物的光释光年代指示它们的形成时间分别是≥2.4ka、≥14 ka、约60 ka和≥75 ka.除构造活动因素外,这些阶地的形成和阶地堆积物的堆积主要与气候有关,阶地的拔河高度和形成年代指示喀什河的平均下切速率逐渐加快.遗址所在的第三级阶地在基座上堆积厚层砾石,在其形成后堆积了黄土,黄土的来源主要是附近喀什河和伊犁河两岸阶地上的河流堆积物以及下游冲洪积物,遗址区在32.1 ~30.0 ka期间黄土堆积速率为0.12 mm/a,全新世晚期堆积速率为0.14 ~0.21 mm/a.古人最早可能在4.5 ka时就在该区活动,在3.6ka至3.0ka的某一时段,古人在第三级阶地黄土地面上生活和进行生产活动,并使当时地表30~20 ka(厚约1.2m)的黄土地层发生了扰动,随后遗址被废弃.遗址区1.9ka以来的地层可能未受扰动,古人活动遗迹被后期的黄土堆积埋藏并被保存;遗址区坡积物不发育,未受洪水或山洪影响,遗址区地貌环境相对稳定,古人生活时的原始地貌保留至今.
    • 刘智荣; 薛怀宇; 王昌盛
    • 摘要: 对河北平原中部保定西伯章厚20.74 m的剖面进行实测,系统采集粒度和光释光(OSL)样品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其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变信息.光释光测年显示该剖面为102~8.69 ka的沉积,时代属于晚更新世到早全新世.岩性和粒度分析表明该剖面为曲流河冲积沉积,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河道沉积和河漫滩沉积.河道沉积以含云母碎片的中粗砂为主,发育斜层理,频率曲线以正偏双峰频率曲线为主,分选中等到较差,概率累积曲线以跳跃组分为主的两段式为主.河漫滩沉积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含保存良好的腹足类化石和钙质结核,频率曲线以负偏双峰为主,分选差,概率累积曲线以悬浮组分占比大的两段式为主.C-M图显示该剖面以均匀悬浮沉积为主,属典型曲流河沉积.实测剖面与黄土剖面对比分析显示西伯章剖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下部20.74~16.14 m为末次间冰期晚期沉积,气候温暖湿润,以粉砂质沉积为主;中部16.14~3.18 m为末次冰期沉积,气候干冷,沉积物显示细—粗—细的特征,与末次冰期早冰阶—间冰阶—盛冰阶一一对应;上部3.18~0.2 m为冰后期沉积,与末次间冰期晚期沉积环境类似,以黏土和黏土质粉砂沉积为主.粒度成因分析揭示了河北平原中部保定凹陷区晚第四纪沉积环境主要为河流冲积环境,粒度阶段性分布特征是晚第四纪以来冰期-间冰期气候的物质响应.
    • 丛禄; 王懿萱; 孙爱军; 高东林; 刘向军
    • 摘要: 青藏高原是西风与季风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高原上的湖泊水位对气候变化响应极为敏感.本研究利用光释光测年方法对青藏高原中部当穹错东北岸高出现代湖面235 m的一个湖相沉积剖面(DQ)进行了测年,丰富了全新世当穹错湖泊演化的年代数据,并对前人重建的该湖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水位波动曲线进行了修订.之后结合TraCE-21 ka古气候模型模拟的当穹错-当惹雍错-许如错湖区古降水和古温度变化,分析了当穹错末次冰消期以来湖泊水位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当穹错湖泊水位在末次冰消期和早全新世(15.4~7.8 ka)期间比现在高235 m以上(高于DQ剖面),7.8ka之后湖泊水位下降到该剖面以下,全新世期间最高水位出现在8.8~8.2ka期间,此时湖泊面积可达2154.71 km2.TraCE-21 ka模拟的年降水量在15 ka左右突然增加,自8 ka开始逐渐减少.模拟的降水变化与湖泊水位波动过程几乎同步,因此印度季风加强所导致的降水增加可能是当穹错末次冰消期和早全新世出现高湖面的主要原因.
    • 李姝童; 靳建辉; 吴卫; 周雅婷; 左昕昕; 任永青; 戴锦奇
    • 摘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闽江下游的连江县黄岐屿遗址的环境背景和考古年代,在已有AMS14C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黄岐屿遗址的T2剖面进行年代学样品采样,在室内运用中颗粒石英的单片再生剂量法进行光释光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黄岐屿遗址地层的OSL埋藏年龄范围为8.5±0.5-4.4±0.2 ka,属于早-中全新世阶段的沉积/文化地层。其中2019118样品的年龄为4.4±0.2 ka,属于昙石山文化,与AMS14C年龄相当;2019117样品年龄为5.7±0.3 ka,可能存在年龄的高估;2019119样品的年龄为8.5±0.5 ka,受采样环境的影响,该地层的OSL埋藏年龄可能指示遗址底界的最大年龄。对比黄岐屿遗址所在的福州盆地地貌和环境演化过程以及区域史前人类活动发现,该遗址对应6 500-4 000 a B P的大暖期气候和相对高海面时期,该时期福州盆地发育了众多的同时期的史前遗存,区域内产生了繁荣的昙石山文化和昙石山下层文化。新石器时代末期4.2-4.0 ka气候突变的冷事件、4 000-3 000 a B P太平洋两岸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北方吴越文化的侵入可能是造成该遗址缺失后续文化遗存的原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