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催化裂化油浆

催化裂化油浆

催化裂化油浆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363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01674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十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等;催化裂化油浆的相关文献由863位作者贡献,包括郭爱军、王宗贤、赵锁奇等。

催化裂化油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01674 占比:99.92%

总计:201831篇

催化裂化油浆—发文趋势图

催化裂化油浆

-研究学者

  • 郭爱军
  • 王宗贤
  • 赵锁奇
  • 唐应彪
  • 崔新安
  • 王振波
  • 李春贤
  • 沐宝泉
  • 蒋兴家
  • 许志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初人庆; 郭丹; 武云; 黄新龙; 宋永一
    • 摘要: 在实沸点装置上对掺炼一定比例减压渣油(减渣)的催化裂化油浆(催化油浆)进行馏分切割,考察减渣对催化油浆拔出馏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油A和混合油B拔出的窄馏分实际收率明显高于加权值,说明减渣组分可能进入到拔出馏分油中;减压蒸馏处理后,470°C以下各个窄馏分的灰分均低于0.01%,催化油浆掺炼减渣使得500°C以上残油馏分的灰分从1.833%降到0.392%;催化油浆中的硫在350°C以上各个窄馏分中基本均匀分布(其质量分数为0.98%~1.02%),混合油A中500°C以下的拔出窄馏分中硫质量分数为0.72%~2.42%,混合油B中500°C以下的硫质量分数为0.78%~2.75%,并且随着馏分越重,硫含量越高;从组成方面来看,与催化油浆相比,混合油A和混合油B拔出窄馏分的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提高0.5%~4.4%;380~410°C馏分饱和分质量分数提高8%以上,芳香烃质量分数降低约10%;从族组成方面来看,掺渣后350~500°C各个窄馏分的单环和双环芳烃含量均提高;在低沸程区域,减渣组分对三环至五环芳烃含量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在高沸程区域效果相反。
    • 安航; 华放; 周贤; 彭烁; 程易
    • 摘要: 针对热等离子体裂解催化裂化油浆体系中淬冷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介绍了耦合C1~C3烃类详细气相动力学和炭黑生成机理的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USC)扩展动力学,并对乙烷淬冷方案进行模拟,与在实验装置上进行的乙烷淬冷实验结果对照良好,表明USC扩展机理适用于该体系的动力学模拟。系统分析了淬冷过程中淬冷后温度、淬冷速率、淬冷氛围等关键因素对乙炔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淬冷后温度控制在800 K,淬冷速率控制在1.2×10^(5) K×s^(-1)以上可以保证乙炔的损失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氢气的存在可以减少乙炔损失,从而为淬冷过程的调控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 孙宝昌; 朱孔磊; 赵帅; 段仲刚
    • 摘要: 为去除催化裂化油浆含有的大量微小固体颗粒,选用树脂类物质和聚醚类物质作为油浆沉降剂主要组分对油浆进行脱固处理,探究了搅拌釜内沉降剂添加量、搅拌速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油浆脱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沉降剂添加量500μg/g,转速900 r/min,混合时间30 min,混合温度95°C,沉降温度95°C,沉降时间24 h条件下,催化裂化油浆中的固体颗粒含量可以降低到320μg/g。
    • 顾承瑜
    • 摘要: 针对延迟焦化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油浆的问题,采用重油微型热反应装置,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的热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尽管催化裂化油浆的残炭低于减压渣油,但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油浆的焦炭产率和气体产率均高于减压渣油;反应时间由2 h延长至4 h后,减压渣油的产品分布变化很小,而催化裂化油浆的焦炭产率降低了3.07百分点,表明催化裂化油浆热反应需要更多的热量和更高的反应苛刻度。通过工业装置焦化炉改造,进行了高苛刻度掺炼催化裂化油浆的工业实践。改造后在掺炼油浆条件下,焦化炉出口转化率由8%提高至12%,装置石油焦收率下降了1.1百分点,石油焦的挥发分质量分数降低了2.1百分点,表明原料的热转化程度有所提高,高苛刻度条件有利于油浆的深度转化。
    • 孙冠嵩; 李小军; 蔡文军; 张健; 陈骜; 许莉; 吴先为
    • 摘要: 催化裂化油浆是调合船用燃料油性价比最高的重油资源之一,有效脱除油浆中的灰分和金属,是实现油浆作为船用燃料油原料的关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选择DiSep电分离技术,创新油浆过滤系统的外围工艺,在第三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工业试验,装置无故障连续运行60d,累计处理油浆超3kt。工业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油浆进料作为反冲洗油,平均脱固率达97%,澄清油硅+铝质量分数低于30μg/g,平均灰分低于0.008%,澄清油收率超过85%,油浆过滤系统成本主要为电耗,运行能耗低于9kgoe/t油浆。DiSep电分离过滤系统处理的澄清油产品能够作为船用燃料调合原料,实现油浆作为船用燃料油原料的稳定生产、持续供应。
    • 郝泽光; 张乾; 高增林; 张宏文; 彭泽宇; 杨凯; 梁丽彤; 黄伟
    • 摘要: 基于生物质焦油氧含量高、品质差的缺陷,本文提出将生物质与重油共转化利用的方法。以催化裂化油浆(FCC)、稻壳(RH)、木屑(PS)为原料,通过低温固定床热解实验对其共热解产物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FCC的供氢作用下,共热解有利于焦油中含氧化合物的脱除,随着生物质比例增加,反应过程中脱羧基、脱羰基反应减弱,脱羟基反应增强,产物中CO、CO_(2)产率较计算值增加幅度减小,水的产率较计算值逐渐增大。焦油中烃类物质增加,其中芳香烃以二元环和四元环增加为主,脂肪烃中以C_(13)~C_(20)增加为主。整体上,共热解过程促进了半焦产率的增加,焦油产率虽无明显改变但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 邓遵安; 蔡国晏; 李阳
    • 摘要: 为进一步解决催化裂化油浆出路问题,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利用延迟焦化装置进行了高比例掺炼催化裂化油浆的试验。结果表明,油浆掺炼比例(w)由25%上升至29%时,石油焦收率明显下降,蜡油收率有所提高,轻油收率、总液体收率均有所升高,石油焦的挥发分、灰分分别提高了1.90百分点和0.04百分点,石油焦的硫质量分数降低了0.10百分点,高比例掺炼前后石油焦均满足企业4A级标准。同时发现,高比例掺炼加速了加热炉进料泵管线的腐蚀,但对焦化装置的工艺操作条件影响较小,加工每吨原料产生的经济效益提高67.0元,表明在优化方案下高比例掺炼催化裂化油浆具有可行性。
    • 林崧; 陈强; 朱亚东; 盛维武; 朱伟; 李小婷; 魏嘉
    • 摘要: 针对现有催化裂化油浆脱固技术存在的易堵塞、运行时间短的问题,开发了一种高效的组合油浆脱固技术:采用一级预涂过滤解决油浆内胶团堵塞滤管问题,二级旋错流精滤保证滤后油浆固含量达标.建设了一套处理规模为1 m3/h的撬装式工业侧线试验装置,对某炼油厂的催化裂化油浆进行脱固处理.通过近3个月的工业侧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过滤技术后,滤后油浆平均固含量为48μg/g,平均固体脱除率达到98.6%,实现油浆回收率99.03%.在实现油浆脱固的同时,能够减少过滤管内堵塞,延长油浆过滤装置的运行时间.
    • 孙昱东; 赵小宁; 冯祎
    • 摘要: 以大庆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与反抽提剂复配作为抽提溶剂,研究了复配比对催化裂化油浆抽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剂复配比增加,抽出油的收率增加,芳烃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芳烃的分配系数α和分离系数β均先增加后降低,说明合适的溶剂复配比有利于催化裂化油浆的抽提分离,溶剂复配比为2.3左右时,达到较优的抽提效果.
    • 曹语; 薛鹏
    • 摘要: 依托中国石化金陵分公司1.6 Mt/a延迟焦化(简称焦化)装置,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掺炼比对焦化装置工艺操作、产品分布、产品质量和装置能耗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油浆掺炼比(w)由5.6%增至12.4%后,装置的汽油、柴油收率降低,蜡油收率提高,焦炭产率提高,焦炭的灰分增加、硫含量降低.油浆掺炼比的增加还会明显增加焦化装置燃料气、蒸汽和电的消耗.此外,掺炼高固含量油浆会引发加热炉炉管结焦,堵塞分馏塔塔底过滤器,加剧设备磨损.因而,可以通过严控油浆掺炼比例、油浆脱固、调整工艺操作等方法降低掺炼油浆带来的影响,保证焦化装置长期稳定运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