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倪元璐

倪元璐

倪元璐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书法、篆刻、中国文学、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紫禁城、中国收藏、美术大观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9年中国古桥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古桥学术交流会等;倪元璐的相关文献由13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瑞鹏、刘长春、吕金光等。

倪元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99.22%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78%

总计:129篇

倪元璐—发文趋势图

倪元璐

-研究学者

  • 刘瑞鹏
  • 刘长春
  • 吕金光
  • 姜寿田
  • 朱茂刚
  • 李廷华
  • 杨晓军
  • 王晓光
  • 米文佐
  • 老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祝童
    • 摘要: 考索明清民国文献,倪元璐在书法史上之接受,晚明以良朋推许为主,入清因赐谥受到关注,至清中期则逐渐沉寂。晚清民国,一方面因碑学大兴,倪书中之变革元素,被碑学家引为变法之历史参照;另一方面,因其时干戈扰攘,伦理派书学抬头,拥有变革书家和殉国良臣双重身份之倪元璐,成为人书俱传之典型代表,始确立其历史地位。就此个案考察,不难发现,以倪元璐为代表之晚明变革书风本身缺乏典范意义,书家在书法史上亦多以群体面貌出现,而且只有在特殊之历史时期,通过伦理视角,才能得到广泛审视。
    • 郑志超
    • 摘要: 章法是欣赏一件书法作品最直观且重要的方面。章法虽不是字之本身,但章法之和谐妥帖却取决于点画与点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起承转合、俯仰照应。明代解缙曾在其《春雨杂述》中言及章法:“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纷纷纭纭,斗乱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1]章法便是一种组合形式,是对字里行间疏密、虚实、大小、欹正等对立统一关系的把握。明代高堂大轴形式的兴起带来观赏方式的改变,更需要书家着意章法作为全篇的统领,以表现流畅奔放、大气磅礴的气势。
    • 简东
    • 摘要: 倪元璐是明代书法史上一个独特的艺术存在,其在传统书法美学历程中更具有典型的过渡性意义。其现实人生与书法作品里蕴含的美学精神主要表现为极富性灵的人格与生命意识,求变求新的艺术创作自觉以及在晚明个性解放时代环境下倾力于审美转换和审美博弈的艺术追求。通过对倪元璐传世书法作品的美学观照与阐释,并旁引同时代前后书家的相关书论来把握其整体美学精神,对丰富和完善近古书法史与美学史研究而言均能有所裨益。
    • 张铁林
    • 摘要: 关于欣赏有人看我经常出演"皇上",就问我说:你认为清朝皇帝的字写得好吗?我说,在2000年前后,北京的大拍卖会上有乾隆的字、康熙的匾,这种大的榜书匾很便宜,就是几千块钱……但你要把他们写的字给我,再拿两张倪元璐的、黄道周的,或者傅青主的、王铎的让我挑,那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的,对不起,一边站。明代那些书家如黄道周、倪元璐等,这些看似"非主流"的一流书法家身上,有很多非常细腻的东西。他们所体现出来的个性,恰恰是书法的话题,聊"帝王"字可能是社会学话题。
    • 谢君文
    • 摘要: 一、晚明末世背景下倪元璐《朱竹图》轴的特殊性倪元璐(1593-1644)[1],字玉汝,号鸿宝,又号园客,浙江上虞人[2],晚明殉节官员,与黄道周、王铎并称明末"三珠树"[3]。天启二年壬戌(1622)倪元璐进士及第,时年30岁。倪元璐的一生是短暂的,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三月十九日明思宗朱由检吊死煤山,倪元璐紧随其后自缢殉国,时年52岁。
    • 任宝龙
    • 摘要: 倪元璐(一五九四—一六四四),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明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李自成攻陷京师时自缢死。能诗文,工书画。倪氏书法水平极高,其书笔致刚毅劲拔,郁勃而有气概,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倪元璐与黄道周、王铎鼎足而立,并称"明末书坛三株树",又与王铎、傳山、黄道周、张瑞图并称"晚明五大家"。
    • 徐富昌
    • 摘要: 台静农是文学家、学者及书法家,其书法透显着人品、风范、情操与怀抱,深具文人气质和艺术境界.其作品以隶书与行书最为可观,量多而质精;篆书、草书与楷书,亦皆各具特色.台静农之书风,与其生命经历有关.他少时热血,老年沉潜,一生颠沛周折,丧乱离散.到台湾后,因其左派身份及与鲁迅之交,放弃写作,不谈过去,惟以烟酒自娱.此种压抑隐忍,惟以笔墨排遣.可知书法既是其抒怀解郁之良方,亦为其台湾岁月之寄托.台静农幼承先君庭训,苦临古帖,颇见书法功底.隶书初学《华山碑》、邓石如,楷、行书则学颜真卿,而以《麻姑仙坛记》《争座位》为其楷行范本.其后得鲁迅、陈独秀、沈尹默及胡小石等人之指导与影响,又师法明人倪元璐,书艺大进.赴台后,师友之书学观念和艺术趣味,更使其眼界大开,另有进境.台静农临摹《华山碑》《石门颂》《衡方碑》诸碑,师法二王、颜鲁公、邓石如、倪元璐等人,既能出入名家名帖,又能走出自我风貌.台静农之书法成就,不仅在于对前人有所继承,更在其书艺之创新,强调"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台静农从帖入碑,由碑到隶,然后巧妙融合帖、碑、隶三体于一,发展出风格独特之台氏行书结体."师古"与"法今",乃台静农书艺成就之二大源泉与路径.而在临习古人、得益师友下,台静农不断融合自己的创作思维、渊博学养和主体胸臆,因而能在书艺上自成一家.
    • 张磊
    • 摘要: 碑帖融合是书法实践在书法审美上的一次尝试,以其对帖、碑兼容的"清雄"美学特征在书法实践中与"帖学""碑学"风格并列,成为又一种新的书法美学实践趋向。明代末期,虽然碑帖融合思想尚未形成,但是,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等书家进行的融碑入帖的实践,却使得书法风格既具有"帖学"清俊的面貌,又能够体现出"碑学"的雄浑.
    • 蒋勇; 李国栋
    • 摘要: 在"道-艺"层面上,儒家思想内在地影响并塑形了倪元璐书法的品相。人格与书格存在着一种认同结构的转换,倪元璐的书法因此在其儒学观念、人格特征与殉节事迹的影响下具有一种典范格调与精神高度。倪元璐通过师法二王、颜真卿与苏轼等人,既对书写技法做出了效仿与更新,又对其中蕴含的儒道精神进行了传承与转化,书风"态异"而"神正"。中晚明心学的嬗变对士人心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在倪元璐身上既表现为心性化的书学观念,又表现为峻烈情怀与超逸心境的交融,其书法因此呈现出了"遒逸"的审美特征。
    • 夏焓萌
    • 摘要: 本文拟重点探究倪元璐书法"奇绝格调"所具有的"表现性"的四个方面:一为"新理异态,愈出愈奇"的审美表现内涵;二为"士奇心灵,心灵飞动"的审美表现诉求;三为"笔奇字奇,势足意足"的审美表现方式;四为"知奇不求,久之自至"的自然表现理想。以倪元璐书法"奇"之一"叶",知其"自我情感表现性"之"秋";继而以倪元璐书法"表现性"之"管",窥明清艺术时代堂奥之"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