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侵入性胎盘

侵入性胎盘

侵入性胎盘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专利文献440105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磁共振成像、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等; 侵入性胎盘的相关文献由31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亚梅、孙佳、宋学薇等。

侵入性胎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40105 占比:99.98%

总计:440184篇

侵入性胎盘—发文趋势图

侵入性胎盘

-研究学者

  • 刘亚梅
  • 孙佳
  • 宋学薇
  • 胡鑫
  • 杨慧霞
  • 纪江海
  • 保秀翠
  • 赵先兰
  • 赵扬玉
  • 何晓春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妍; 李琴; 葛红山; 卞敏; 刘建琴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评分量表诊断为胎盘植入(PA)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AABO)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PA提供完整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术中超声引导下AABO并且术后证实为PA的19例患者资料,19例中植入型胎盘15例,穿透型胎盘4例。记录剖腹产产时失血量、子宫切除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19例患者球囊放置成功率100%,产妇产时失血量820(620,1600)mL,平均(1216.3±769.2)mL,1例孕妇出血量高达3100 mL。子宫切除率26.3%(5/19),未切除子宫的14例患者,6例在胎盘娩出后松开腹主动脉球囊,宫颈内口处仍有活动性出血,其中2例患者首先给予子宫动脉结扎术但止血效果不佳,紧急更换子宫动脉栓塞术并成功止血,另4例仅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便成功控制出血。结论:PA超声评分量表分析结果≥5分时选用超声引导球囊介入术,不仅有减少产妇分娩期间失血量的疗效,还能降低生殖器官的切除率,产妇及胎儿的安全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但子宫切除与否,与胎盘植入子宫肌层的深度以及侵入的范围相关性更大。
    • 路涛; 陈雅筝; 陈炜妮; 李缃琦; 郭爱文
    •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分型穿透性胎盘植入的MRI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0年5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经临床手术和(或)病理确诊的20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孕妇的产前MRI图像,分析不同分型的穿透性胎盘植入MRI特征:T2WI上胎盘内低信号带、胎盘内紊乱血管影、胎盘内信号不均匀、子宫下段增宽、胎盘-子宫交界面不清、胎盘凹陷征、胎盘局限性膨隆、胎盘向宫颈内口突出、膀胱血管征、子宫浆膜下血管征、膀胱帐篷征、膀胱壁中断、膀胱腔内肿块/结节,宫旁脂肪层内异常血管影。结果 20例穿透性胎盘植入中,3a级11例,3b级9例。胎盘内紊乱血管影和T2WI上胎盘内低信号带在穿透性胎盘植入3a级和3b级均较常见,胎盘-子宫交界面不清、胎盘内信号不均和子宫浆膜下血管征在3b级中较3a级常见,但两组患者MRI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a级患者胎盘厚度较3b级明显增厚[(5.18±1.22)cm比(4.53±1.93)cm;t=5.541,P=0.03]。结论 不同分级穿透性胎盘植入MRI表现有所不同,且穿透性胎盘植入尚未突破子宫浆膜面、侵犯膀胱时胎盘厚度明显增加。
    • 黎萍; 梁旭霞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胎盘主体附着部位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患者234例。根据胎盘主体附着部分为3型:Ⅰ型为后侧壁向前包绕型(86例),Ⅱ型为前侧壁向下生长型(126例),Ⅲ型为胎盘宫颈外口浸润型(22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和胎盘植入率。结果:Ⅲ型为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和胎盘植入率大于Ⅰ、Ⅱ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型患者子宫切除率大于Ⅰ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胎盘主体附着部位与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宫颈外口浸润型胎盘妊娠结局较差。
    • 陈练; 陈明; 裴新龙; 石慧峰; 史晓明; 王媛媛; 赵扬玉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MRI征象的评分模型对侵袭性胎盘植入及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超声检查同时存在2种及以上胎盘植入征象并行MRI检查的260例孕产妇.通过术中所见或病理结果诊断胎盘植入并分型.不良临床结局定义为术中出血≥1500ml和/或行子宫切除术.定量及定性判读胎盘内T2加权像低信号带面积、胎盘内增生血管面积、子宫膀胱交界面增生血管、子宫外突、宫颈受侵等5个MRI征象,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对上述5个MRI征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各MRI征象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约登指数最大时预测值为界值,≥界值则赋值为1,反之为0,建立基于上述MRI征象的评分模型,绘制MRI征象的评分模型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及不良临床结局的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5个MRI征象均与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不良临床结局显著相关;除宫颈受侵外,其余4个征象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和不良临床结局的AUC值均大于0.5.(2)取约登指数最大时胎盘内增生血管面积、胎盘内T2加权像低信号带面积、宫颈受侵、子宫外突以及子宫膀胱交界面增生血管5个征象单项预测界值,分别为2.0 cm2、0.6 cm2、1.0、1.0、1.0.基于MRI征象的评分模型预测侵袭性胎盘植入的AUC值为0.863,当分值≥2分,灵敏度为0.836,特异度为0.726.基于MR1征象的评分模型预测不良临床结局的AUC值为0.841,当分值≥3分时预测灵敏度为0.707,特异度为0.818.结论 基于MRI征象的评分模型对于侵袭性胎盘植入的诊断及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 刘石萍; 刘琳; 陈敏; 赫英东; 杨慧霞
    • 摘要: 本文报告了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穿透性胎盘植入病例.该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4个月发现妊娠,超声提示"中央性前置胎盘,穿透性胎盘植入".因担心射线及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患者强烈要求终止妊娠.经多学科会诊,术前使用替罗非班替代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并放置腹主动脉球囊,术中将穿透达浆膜的胎盘去除并行子宫修复成形术,术后予预防感染、抗凝及过渡抗血小板药物等治疗.患者于术后第6天出院.
    • 白桂芹; 刘冠媛; 陈琼华; 张林爱; 金力; 陈蔚琳; 黄向华; 赵绍杰; 赵淑萍; 陈秀娟; 陈素文; 杨华; 卢霞
    • 摘要: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期妊娠引产的诊治情况和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全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12家三级甲等医院因各种原因引产的中孕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单胎孕妇154例,观察其妊娠结局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严重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评价引产前超声和MRI检查在预测胎盘植入及严重不良结局中的作用;比较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对有、无胎盘植入孕妇预防引产中出血的作用.结果 154例孕妇中,胎盘植入发生率为42.2%(65/154),产后出血≥1000 ml的发生率39.0%(60/154),子宫切除率为14.9%(23/154),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6% (1/154).产后出血≥1000 ml且切除子宫的危险因素仅为胎盘植入(P<0.01).产次每增加1次,中孕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是产次未增加者的2.385倍(95%CI为1.046~5.439;P=0.039);随着引产前超声测量的子宫瘢痕厚度的增加,中孕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降低(OR=0.033,95%CI为0.001~0.762;P=0.033).超声且MRI检查提示胎盘植入孕妇的产后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与单纯超声检查或单纯MRI检查提示胎盘植入者无显著差异(P均>0.05).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中,行UAE者产后出血量(中位数为1300 ml)和子宫切除率[34% (16/47)]与未行UAE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未合并胎盘植入的孕妇中,行UAE者产后出血量低于未行UAE者(中位数分别为100、600 ml;P<0.01),但子宫切除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2% (1/56)、9% (3/33);P>0.05].结论 (1)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期妊娠引产中胎盘植入是产后出血≥1000 ml且切除子宫的唯一危险因素;多次分娩以及超声测量的子宫瘢痕厚度是发生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2)使用超声、MRI检查预测中孕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发生胎盘植入的技术有待于提高.(3)UAE预防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期妊娠引产中大出血的作用仍值得探讨.
    • 孟照琰; 刘小晖; 刘小玲; 张玉芳; 何晓春; 董燕
    • 摘要: 目的:评价子宫双切口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法在穿透性胎盘植入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住院手术分娩的根据术前超声检查诊断并在术中确诊为前置胎盘合并穿透性胎盘植入孕妇,对其中39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合并宫颈内口有胎盘侵犯的患者行子宫双切口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术式,回顾性分析39例孕妇的一般情况,术中、术后情况及围生儿结局等.结果:39例孕妇分娩时中位孕周为35周,所有新生儿预后良好,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83.33±927.60)mL,输血量为(1190.38±718.68)mL,手术时间为(160.13±56.96)min,平均住院日中位数为6 d.39例孕妇中,4例分离粘连时出现膀胱损伤,4例出现一过性凝血功能异常,6例术后出现发热,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无一例子宫切除及严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子宫双切口联合宫颈提拉式缝合法在穿透性胎盘植入合并宫颈内口有胎盘侵犯的孕妇手术中止血效果显著,降低了子宫切除率,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