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介孔氧化硅

介孔氧化硅

介孔氧化硅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37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50023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科技视界、材料导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上海染整新技术、节能环保交流研讨会暨上海印染2015年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等;介孔氧化硅的相关文献由883位作者贡献,包括施剑林、赵东元、屠波等。

介孔氧化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0023 占比:99.98%

总计:450120篇

介孔氧化硅—发文趋势图

介孔氧化硅

-研究学者

  • 施剑林
  • 赵东元
  • 屠波
  • 舒杼
  • 蔡强
  • 何丹农
  • 周俊
  • 李天天
  • 邓勇辉
  • 郭丽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鹏; 卜琼; 曹国定; 刘鹏; 方万顺; 刘俊; 刘军; 李旭升
    • 摘要: 骨创伤是最常见的战创伤类型,不同于普通开放性骨创伤,高能量武器导致的战伤性骨创伤具有出血部位深、伴凝血功能障碍、多菌种感染和骨缺损面积大等特点,战场救治较困难.介孔氧化硅(MSN)是一种新型无机纳米生物材料,因其超高的比表面积、较大的孔隙率和易修饰的特性,被广泛用于出血救治和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相较传统的战伤性骨创伤救治材料,MSN具有局部持续止血,广谱、缓释抗感染和机械支撑力较强的优势,目前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复合化和多功能化,经过表面官能化的MSN材料兼具止血和感染性骨缺损修复功能.但MSN材料尚存在体内生物分布不明确、大剂量使用具有肝肾毒性的问题;在制备工艺方面,也存在促骨生成的最佳材料孔径和形状选择不明确的问题.基于战伤性骨创伤的实际救治需求,该文对新型MSN材料的多功能性、易操作和便携性等军用材料特性进行总结.
    • 李成斌; 李贺; 李纯志; 任小敏; 杨启华
    • 摘要: 共价有机聚合物(COPs)是一类由轻质元素(C,H,O,N和B等)通过共价键的方式连接而成的有机多孔材料.COPs的共轭结构赋予其优异的可见光吸收特性,已经在光催化水分解制氢、二氧化碳还原、有机合成和污染物降解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虽然COPs具有能带结构易调控和高孔隙率等优点,但其光催化活性仍有待提升.使用助催化剂是提升COPs的光催化活性,促进表面反应普遍采用的策略.此外,底物活化官能团的引入和光催化剂表面性质的调控也是提高光催化剂反应活性的有效方法.虽然可以通过改变COPs单体种类、化学键的类型和拓扑结构来调控COPs的组成,但要同时兼顾COPs的结构和亲疏水性的调控以及底物活化官能团的引入仍十分困难.与纯COPs相比,与其他材料进行杂化为扩大COPs的化学组成和功能性提供了更多可能.迄今为止,在COPs纳米孔中封装分子、纳米颗粒或将COPs涂覆在其他固体材料上是制备基于COPs复合材料的常用策略.但是,考虑到COPs和无机材料合成条件的不相容性,在纳米尺度精确控制复合材料的组分、结构和形貌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制备了稳定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疏水核中的COPs胶体,其粒度分布在16 nm左右.通过溶胶-凝胶法在CTAB周围水解聚合四乙氧基硅烷,得到SiO2/COPs复合材料.表征结果表明,COPs均匀分布在氧化硅的骨架中.该复合材料具有分别来自于SiO2和COPs的介孔和微孔结构.与纯COPs相比,复合材料的表面疏水性降低.SiO2/COPs具有可见光响应特性,其吸收带边随COPs含量的增加而红移,表明在复合材料中COPs在高含量时发生团聚.SiO2/COPs作为光催化剂,可高效催化α-溴代苯乙酮的还原脱卤反应(汉斯酯为还原剂),其催化活性和SiO2/COPs比例相关,在COPs含量为22.6 wt%时达到最优.SiO2/COPs的催化活性较COPs有大幅度提高.在优化的SiO2/COPs比例下,SiO2/COPs的TOF是COPs的近12倍.控制实验表明,SiO2中的羟基对汉斯酯为还原剂有活化作用.此外,本文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活性与SiO2/COPs的比值呈火山型曲线,表明在光催化反应中SiO2和COPs之间存在协同效应.由此可见,将光催化剂和反应物活化材料耦合是提高光催化反应活性的有效策略.
    • 李琳; 辛智慧; 秦君; 冯锋
    • 摘要: 采用水热法快速合成了一种新型介孔氧化硅-石墨烯气凝胶复合吸附材料(MSGA).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对MSGA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经过水热反应和冻于处理后的MSGA材料的介孔结构保持完好,介孔氧化硅在MSGA中的分散具有高度均一性.当介孔氧化硅的含量达到88.2(wt)%时,MSGA的比表面积可达395.5m2/g.MSGA材料对苯蒸汽的常温常压吸附量为10.77mL/g,是石墨烯气凝胶的13倍,吸附穿透时间达到石墨烯气凝胶的34.4倍.在0.8%的环境湿度下,由于材料表面羟基的亲和性,进一步提升了对苯的吸附.得益于超低密度和丰富的内部孔隙结构,MSGA能够适应高达500mL/min的气流量.上述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VOCs消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邵雪梅; 陈进
    • 摘要: 近年来,介孔氧化硅微纳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易于修饰的孔道结构,在卫生分析和抗菌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国内外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对介孔氧化硅微纳材料在卫生分析和抗菌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评述.
    • 王志强; 韩伟昌; 张成宇; 祝强韬; 戚栋明; 孙阳艺
    • 摘要: 为制备一种催化性能优良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裁Au复合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硅源前驱体在Fe3O4种子粒子上的异相成核与生长,制备了一种AX2型胶体分子结构的Fe3O4-mSiO2载体材料,并继续负载Au后得到复合催化剂.通过TEM、BET、FI-IR、XRD对所得复合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组成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 表明:通过调控氨水的用量,可得到AX2型Fe3O4-mSiO2载体材料,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介孔孔道结构,可均匀负载Au NPs得到复合催化剂.在还原剂NaBH4存在下,将该复合催化剂用于催化罗丹明B(RhB)、4-硝基苯酚(4-NP)的还原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5 min内将RhB分子100%转换为leuco分子形式)、有效的循环利用性(高达7次)和高稳定性,且RhB和4-NP的催化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67 min-1和0.32 min-1.复合催化剂表面上均匀稳定分布有Au NPs,其存在的介孔孔道结构可将吸附的RhB、4-NP分子更好的与Au NPs活性位点接触,促进电手转移,从而提高了还原反应速率.该研究为设计新型高比表面积可回收催化剂载体材料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 刘相辉; 薛松; 马金忠
    • 摘要: 组织工程骨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骨移植材料,有效弥补了现今骨修复材料的缺陷.其中介孔氧化硅纳米材料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可进一步加工修饰等优点,适合骨组织工程对材料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针对前期已开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介孔氧化硅纳米生物材料的基本特性和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优势,并从药物载体和支架成分两个方面综述了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现状,其中药物载体方面主要介绍负载药物的种类和负载方法,支架成分方面则将含有介孔氧化硅纳米材料的支架分为无机支架、有机支架和复合支架三类,并标注了各种支架在微观结构、药物释放动力学、力学性质以及所培养细胞的分子学和细胞学行为等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突出优点.此外,本文还介绍了介孔氧化硅纳米材料在骨粘合剂中的应用,以及金属离子的引入.最后对介孔氧化硅纳米生物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设想.
    • 邹后兵; Rammile Ettelaie; 闫帅; 薛楠; 杨恒权
    • 摘要: 催化剂特别是酶的高效分离与循环利用是实现绿色催化合成的关键.本文发展了一种溶剂诱导的Pickering乳液可逆翻转的策略,实现了酶的原位分离和高效循环利用.首先,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氮气吸附以及热重分析(TGA)等手段,详细表征所使用的固体纳米颗粒Janus型介孔氧化硅纳米片(JMSNs).结果 表明JMSNs样品具有有序垂直介孔孔道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并且疏水性有机基团辛基选择性的修饰在纳米片的一端.然后,我们发现这种溶剂诱导的转相是一个快速的过程,且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可以适用于乙酸乙酯-水、正辛烷-水、环己烷-水等多种油-水双相体系,同时,这种翻转与固体乳化剂JMSNs的界面活性息息相关.通过仔细分析具有不同浸润性JMSNs样品的转相能力,接近于90°三相接触角和合适的油水比被认为是实现溶剂诱导转相的关键因素,这一结果说明该翻转可能是一种突变转相机制.最后,本文将这种可逆的溶剂诱导转相过程成功的应用于原位分离、循环利用对反应环境敏感的酶催化剂.具体地说,在反应时,反应底物溶解在油滴中而酶催化剂分散在水相(连续相)中,在反应结束并转相后,绝大多数产物从油滴中释放到上层油相(连续相)中,而酶催化剂被稳定地限域在水滴中,这不仅保证反应平稳进行,而且防止在移走产物时酶催化剂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在该乳液体系中,JMSNs平躺吸附在乳液的油水界面,其垂直的介孔孔道有利于反应物分子扩散,合适的JMSNs界面活性确保这种翻转过程仅通过调控油水比即可实现连续操作.因此,在酶(CALB)催化的酯水解动力学拆分反应中,该Pickering乳液反应体系不仅表现出3倍加强的活性,而且可以实现酶的原位分离与循环利用.得益于整个过程并不涉及任何敏感性化学试剂,在连续使用七次后,酶催化剂的本征活性依然可以很好的保持.本文不仅发展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催化剂的原位分离与循环利用,而且报道了Janus纳米材料的一种新的应用领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