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质疏松患者

骨质疏松患者

骨质疏松患者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3年内共计22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5篇、专利文献38429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江苏卫生保健、健康大视野、中国社区医师等; 骨质疏松患者的相关文献由376位作者贡献,包括高红、唐文凯、张葛等。

骨质疏松患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5 占比:0.45%

专利文献>

论文:38429 占比:99.55%

总计:38604篇

骨质疏松患者—发文趋势图

骨质疏松患者

-研究学者

  • 高红
  • 唐文凯
  • 张葛
  • 朱杰
  • 李亚军
  • 杨允尚
  • 王志荣
  • 肖龙
  • 马坤龙
  • 任婕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常丽
    • 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随着骨密度降低而容易出现腰酸、背疼、弯腰、驼背等现象。在慢性病中,骨质疏松发病率居第7位,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列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三大疾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和糖尿病)之一。骨质疏松患者易引发骨折,一旦骨折则难以完全康复,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 麦锦辉; 麦燕兴; 吴秀芹
    •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与唑来膦酸(ZOL)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骨代谢、胰岛β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诊治的106例T2DM合并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ZOL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与观察组(予以ZOL联合胰岛素治疗),各53例。对比碱性磷酸酶(ALP)、骨特异型碱性磷酸酶(BAP)、护骨素(OPG)、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腹胀/腹痛、皮疹。结果:治疗前,两组的ALP、BAP、OPG、HOMA-β、HOMA-I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P、BAP、OPG、HOMA-β高于对照组,而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ZOL治疗T2DM合并OP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骨代谢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且安全性高,无严重不良反应。
    • 林小斌; 邱国栋
    • 摘要: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全身的骨质疾病,其病理改变为骨组织骨量减少,微观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骨质脆性升高,骨折倾向增加[1]。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一种比较常见的OP并发症,指骨质疏松患者遭受低能量暴力,出现相应压缩骨折[2]。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是OVCF的主要发病对象[3]。OVCF是导致老年人残疾、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4]。据统计,我国2035和2050年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髋部及椎体)的医疗费用将分别高达1320亿元和1630亿元[5]。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OVCF的治疗,以及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是当前OVCF治疗的重点。
    • 黄玮
    • 摘要: 骨质疏松大家并不陌生,顾名思义就是骨骼的质地变稀疏、变松散。打个比方,假设健康的骨骼像墙壁那么硬的话,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可能只有沙子那么软。骨质疏松又被称为"寂静的杀手"。因为骨骼的变化肉眼不可见,骨质疏松总是静悄悄地出现,同时可导致全身疼痛、骨骼变形,甚至是脆性骨折。所谓脆性骨折,就是在没有严重创伤的情况下,普通跌倒就会导致骨折,老年人的髋部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腕部骨折等多属于脆性骨折。脆性骨折的危害不可小觑,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 龙燕
    • 摘要: 目的:分析阿仑膦酸钠+他汀类调脂药治疗高脂血症伴骨质疏松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高脂血症伴骨质疏松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在阿仑膦酸钠基础上增加他汀类调脂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骨密度等指标水平及疼痛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与他汀类调脂药治疗高脂血症伴骨质疏松的效果确切.
    • 豆银霞; 王玲玲
    •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将探讨骨质疏松患者跌倒风险,并通过运动疗法和药物干预措施进一步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108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运动疗法和药物干预措施,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结果.结果: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患者的调研分析中,可得患者的跟骨定量超声传导速度SOS得分为(1451.36±132.75)分,对照组则为(1319.52±130.8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SPPB评分中,观察组患者在平衡实验、步态速度测试以及椅子坐立测试的结果中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对患者的ADL生活质量调研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运动疗法和药物干预可以大幅度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健康意识及生活质量,有效提升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改善骨密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胡婉
    • 摘要: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及跌倒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南昌地区常住≥40岁汉族人群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男女各500名,根据样本人数的年龄段分为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比较不同年龄段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指标.结果 随着年龄段的增加,血钙、血磷、维生素D、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降低,而甲状旁腺激素、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β-胶原降解产物、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均增高(P<0.05);股骨颈和腰椎L2~L4的骨密度指标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骨折风险及跌倒风险的相关性研究,可提高本省骨质疏松的防治水平,减少患者病痛,降低医疗费用,为我国一级预防制定参考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代小佩
    • 摘要: 今年的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为“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谈及预防骨质疏松,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主任王卫国强调,补钙很重要,但预防骨质疏松仅仅靠补钙还不够。临床上,骨质疏松大致分3种类型: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绝经后的骨质疏松,以及特殊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近些年,骨质疏松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专家认为,这与当代人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 赵飞; 董米花
    • 摘要: 髋部骨折是现代老年群体常见骨折类型,还可称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由于骨折部位、发病群体等因素的限制,导致髋部骨折治疗难度明显增加,特别是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导致骨折发病率居高不下。正常情况下,老年髋部骨折集中在股骨近端处,如股骨胫骨骨折、股骨粗隆骨折,发病率约为90%及以上。但如何做好该部分骨折患者治疗、护理等工作呢?
    • 张宜君
    •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患者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肾病、骨质疏松的风险极高。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4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10%左右,其中随着糖尿病发病风险的不断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并且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其发生髋骨或者股骨骨折的概率明显要高于同龄的健康人群。并且我国内分泌以及骨科专家通过大量研究也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患股骨胫骨骨折及自发性腰椎骨折的风险较大,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于骨质疏松患者的病情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