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六甲

马六甲

马六甲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94篇,主要集中在地理、外交、国际关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1篇、专利文献74226篇;相关期刊278种,包括东南亚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旅游等; 马六甲的相关文献由323位作者贡献,包括伍振、伍祎、曹阳等。

马六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1 占比:0.51%

专利文献>

论文:74226 占比:99.49%

总计:74607篇

马六甲—发文趋势图

马六甲

-研究学者

  • 伍振
  • 伍祎
  • 曹阳
  • 贺培欢
  • 郑自海
  • 周仕洪
  • 孔远志
  • 杨乃运
  • 秋实
  • 翁罗丝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介苗丁
    • 摘要: 马来西亚华人的移民史可追溯至汉代,唐宋时期中国和马来群岛已有频密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元代时已有中国人在当地定居的明确记载。到明代,郑和下西洋曾多次在马六甲停留,至今马六甲仍然留有大量与郑和有关的遗迹。一些华人与当地人通婚,开始在马六甲定居,渐渐受马来文化影响,繁衍开来。
    • 许玉付
    • 摘要: 清风徐徐、浪涌鸥歌的马六甲,骄阳似火、烁玉流金的波斯湾,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北海道……这些尘封在记忆深处的片段,是我15年的航海生涯所留下的宝藏。如今走过半生,我已从一名海员变成了一名海事工作者,身前的舵轮也变成了案头的文书,而心中不变的是依然对平安的守望。
    • 冷东
    • 摘要: 在荷兰海牙国家档案馆中发现了数则东南亚华侨印信档案,反映了十八世纪末期马六甲、廖内地区的国际局势,体现了中国华侨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贡献和相互关系;展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华侨的布告条例和文书格式,为研究东南亚华侨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 介苗丁
    • 摘要: 最近,一段近百年前男孩自信用英文介绍中国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视频拍摄于1930年代,这段一分二十秒的自我介绍惊艳了无数网友。视频中的小朋友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自信淡定,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向世界介绍中国,打破了西方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视频中,小男孩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寓意(Chan Kim Hock,陈金福),还不忘得意地说:你不觉得我的名字很好吗?
    • 阙维杭
    • 摘要: 那年夏季,去了马来西亚槟城,领略了郁达夫笔下"东方花县"槟榔屿的闲适安逸之后,我便决意再到马六甲去看看,这个与槟城首府乔治市同时并列为联合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名录的马六甲,单单是这个耳熟却不能详的地名,也早已吸引我的目光和脚步了。走进马六甲城,站在流贯老城区的马六甲河桥头眺望,两岸大多是一两层的屋舍,粉墙彩瓦投影绿波微澜,韵味盎然;近在咫尺的几爿墙壁涂着大小不一的艳丽色块,有的整面墙就是一幅大壁画,视觉冲击感极强。
    • 寒月
    • 摘要: 在1960年代以前,峇峇娘惹在马来亚享有和马来人一样的政治特权;后来甶于政治因素,峇峇娘惹被马来西亚政府归类为华人,便再也无法享有特別的福利。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敦陈祯禄路上,有两排深百余英尺的旧时豪宅。这些建成于不列颠治世19世纪的建筑,充满了巴洛克与维多利亚风情,同时还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这条在过去被称为“荷兰街”(Hereen Street)的地方,便是峇峇娘惹(Peranakan,又称为土生华人或海峡华人)的发源地。
    • 菲尔
    • 摘要: 东南亚地区有许多族群,并都拥有独特的文化和特征,其中就包括“土生华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土生华人也被称为“峑峑”(Baba,男性)和“娘惹”(Nyonya,女性),文化上,至今保留马六甲苏丹王朝历史状态。他们的传统服装,比如艾性服装“Nyonya Kebaya”(或译为“娘惹卡省雅”),具有独特的特征。哏惹卡峑雅显示了各民族特征的跨文化融合状态,证明各民族文化通过时间的洗礼,其实是可以和谐共处的。
    • 王润华
    • 摘要: 研究从郑和登陆马六甲出发,结合相关新发现史实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典范,郑和船队协助当地人击败外来侵略者,建立了马六甲王朝;而之后马六甲的峇峇文化成为海外华人落地生根本土化的重要代表;而马六甲的英华学院、印刷出版文化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出版、近代中国革命与翻译事业以及马六甲地区传教士和华人文化活动家们的学术活动均在马六甲.作为曾经的殖民地地区,在长期的霸权话语之下,过去一直片面地认为是西方人在推动马六甲文化发展,事实上华人在当中做了很多推动工作,尤其是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更是源于马六甲,可以说马六甲是华文教育与马华文化的共同起点.
    • 航鹰
    • 摘要: 曾子才先生说,马六甲有一座三保山,是中国本土以外的最古老的华人义山。我的家族祖輩并无飘洋过海的先人,只是做出采访式客观询问:“三保山有多少座坟墓?”曾先生回答:“一万两千多座。”我以为听错了数字,惊问:“多少?”“一万两千多座,占地25公顷。”
    • 黄浪华(文/图)
    • 摘要: 一从我记事起,我就住在马来西亚(那时叫马来亚)马六甲北郊的一个叫峑都安南的小镇上。父母在那里开了一间小小的杂货店,卖些油盐酱醋、咸鱼香烟之类的日用品。这附近是马来人生活的农村,买卖对象主要是马来人^生意比较冷落,半天来不了几个顾客,维持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很难,何况那时我与哥哥已经上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