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预后转归

预后转归

预后转归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3269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实用临床医药杂志、肝脏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三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肺损伤与急救高峰论坛、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等;预后转归的相关文献由32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燕、郭兰芹、刘忠华等。

预后转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 占比:2.69%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59%

专利文献>

论文:3269 占比:96.72%

总计:3380篇

预后转归—发文趋势图

预后转归

-研究学者

  • 王燕
  • 郭兰芹
  • 刘忠华
  • 刘海鹏
  • 奚政君
  • 张忠德
  • 徐圆圆
  • 戈宝学
  • 王天芳
  • 王艳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任登鹏; 周新管; 王磊
    •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微小RNA(mi R)-34a、miR-16及纤维蛋白原(FIB)与颅脑损伤程度、预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miR-34a、miR-16相对表达水平及FIB值,对比不同病情、不同预后患者与其血清miR-34a、miR-16相对表达水平和FIB值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4a、miR-16相对表达水平及FIB值对颅脑损伤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miR-34a、miR-16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FIB值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miR-34a、miR-16相对表达水平较轻中度组升高(P<0.05),重度组血清FIB值较轻中度组降低(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miR-34a、miR-16相对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FIB值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miR-34a、miR-16相对表达水平与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FIB值与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34a、miR-16及FIB联合评估颅脑损伤预后的AUC是0.948(95%CI:0.908~0.988),灵敏度是83.31,特异度是96.02。结论 血清miR-34a、miR-16及FIB水平与颅脑损伤病情程度、预后转归关系密切,3项指标水平联合检测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 苑梓楠; 张玉梅
    • 摘要: 构音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临床症状,且大部分患者合并有肢体运动障碍及感觉异常,纯构音障碍作为特殊类型的卒中后构音障碍,常作为单独的临床症状出现,深入研究纯构音障碍对了解构音障碍的发病机制及神经解剖结构均具有重要作用。纯构音障碍的临床发病率较低,病理生理学过程仍不清楚,相关文献多集中在病例报道,因而本文对纯构音障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围绕其发病机制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 黄金印; 刘巍; 李秋萍; 钟嘉玲; 刘正娴; 温庆辉; 赵伟华; 罗衬银
    • 摘要: 目的研究阴道微生态状况与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转归的相关性,为预防HPV的感染及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HPV筛查的育龄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高危型HPV感染状态的差异分成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组200例、一过性感染组100例以及正常对照组100例,检测其阴道微生态状况并进行对比。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此外,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持续感染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进行干预,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比较两组微生态状况及HPV转阴率。结果持续感染组无避孕措施人数占比高于一过性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持续感染组阴道微生态异常、菌群密集度异常、菌群多样性异常、阴道分泌物pH>4.5、过氧化氢酶异常、唾液酸苷酶异常以及白细胞脂酶异常发生率均高于一过性感染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均P4.5以及无避孕措施均是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转阴率及阴道微生态正常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状况与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及转归均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改善阴道微生态状况,从而实现对持续性高危型HPV的防治。
    • 王现玲; 孙吏聪; 郭培云; 吕艳丽
    •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癌组织中期因子(MK)、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及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的口腔癌标本组织84例,另取癌旁正常口腔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MK、SPARC在口腔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统计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状态的关系。结果口腔癌组织中MK的高表达率为52.38%,高于癌旁组织2.38%(P0.05)。MK高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SPARC阴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阳性患者(P<0.05)。结论MK在口腔癌组织中表达率更高,而SPARC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更高,两者表达水平均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MK高表达和SPARC阴性患者的预后更差,检测MK和SPARC对口腔癌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宋彩兰
    • 摘要: 危重症患者指的是一些病情极其严重的的患者,这类患者的生命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随时可能因为病情的反复,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高危并发症。危重症患者极容易出现病情急变,发病突然的情况,一些系统性、器官性疾病患者也因不稳定的病情属于危重症患者。临床上许多危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治疗和/或病情观察的需要,需要经常对患者施行各种有创性操作,如中心静脉置管、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透析及机械通气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疼痛不适,加之患者对疾病预后转归的担心和对死亡的恐惧,非常容易出现躁动挣扎的表现,不利于患者的治疗,非常容易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限制危重症患者各种有创性监测、治疗手段的运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认为,对于危重症患者来说,常需要安全、合理的镇痛镇静处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以减少危重症患者各种有创性操作所带来的损伤和各类并发症,缩短通气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对危重症患者进行镇痛镇静治疗,虽然两者具有一定的镇痛镇静作用,但整体治疗效果并不满意。
    • 李叶嘉; 黄伟韬; 李沛兴
    • 摘要: 目的研究单髁置换术对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病变患者预后转归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骨伤三科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49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病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84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评分、临床效果、股骨内髁参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①观察组手术后术中出血量、术后5 d血红蛋白(Hb)水平下降量等手术相关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矢状位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病变患者,预后转归效果较好。
    • 王晓炜; 张慈安; 修丽娟; 顾雨芳; 唐继贵; 刘煊
    • 摘要: 目的探析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随访其再发情况和癌变情况。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基线情况(病理类型、性别、年龄、腺瘤位置、瘤体大小等)、中医辨证分型、再发率、癌变率等。结果 (1)本研究期间,最终共收集有效病例316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21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99例;男性(58.54%)占比略多于女性(41.46%);患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65.82%);癌前病变好发于左半结肠(73.42%);瘤体大小,多数在2 cm以下(86.08%)。(2)患者中,脾虚气滞证73例,湿热蕴结证86例,痰浊壅盛证85例,阳虚寒凝证37例,血瘀证35例。(3)中医辨证结果显示,湿热蕴结证和痰浊壅盛证占比较高,分别为27.22%和26.90%,其次是脾虚气滞证,占比23.10%。在LGIN组中,脾虚气滞证和湿热蕴结证居多,二者占比均为27.65%;在HGIN组中,痰浊壅盛证占比最高,为32.32%,其次是湿热蕴结证,占比26.26%。(4)在LGIN组中,湿热蕴结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最高,为61.67%;阳虚寒凝证、痰浊壅盛证和脾虚气滞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分别为58.33%、56.60%、40.00%,血瘀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最低,为35.00%。在HGIN组中,血瘀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最高,为80.00%,湿热蕴结证、痰浊壅盛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分别为69.23%、62.50%,脾虚气滞证与阳虚寒凝证患者的5年再发率均为53.85%。(5)在癌变情况方面,痰浊壅盛证、湿热蕴结证、血瘀证组中均有发生癌变的患者,癌变率分别为9.38%、6.67%、3.85%。结论在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中,湿热蕴结证、痰浊壅盛证及脾虚气滞证是临床主要中医证型。对于本病而言,痰浊、湿热、血瘀不仅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是导致本病复发、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临床中应予重点关注。
    • 孙薇
    •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水平与多发性硬化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硬化病患者130例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对象进行外周血和脑脊液的IL-1α、IL-1Ra水平检测,同时对病例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7 d、14 d、28 d后分别采集外周血、脑脊液检测IL-1α、IL-1Ra水平.对比病例组中两个亚组治疗前、治疗28 d后的外周血和脑脊液中IL-1α、IL-1Ra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外周血、脑脊液中的IL-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IL-1R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预后良好组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外周血、脑脊液IL-1α水平则均高于对照组,且IL-1R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1受体拮抗剂与多发性硬化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外周血和脑脊液中IL-1α、IL-1Ra表达异常可能与MS发病及病情转归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 李芳; 李维娜; 李静; 宋丹丹; 许静怡; 高建蕾
    • 摘要: 目的 观察基于营养风险筛选联合肠双向模式的营养支持策略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转归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0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实施基于风险筛选联合肠双向模式的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生化指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营养生化指标中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有所改善,且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营养费用及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十二直肠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基于营养风险筛选联合肠双向模式的营养支持,可快速纠正患者营养不良,促进胃肠道快速排气和机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营养支持和住院费用,在保证患者住院疗效和安全性基础上,降低患者精神与经济的压力.
    • 付东; 王浩宇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presepsin及D-二聚体(D-D)水平与急性胰腺炎(AP)患者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 我院诊治的120例AP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42例)、中度重症组(40例)和重症组(38例),入院后均给予内科治疗.另选取同期体检者49例为对照组,比较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入院后第1、3、7 d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分析上述因子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轻中重症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症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高于轻症组和中度重症组(P<0.05);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生存组第1、3、7 d的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均低于死亡组,且生存组第3、7 d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低于第1 d(P<0.05);三者联合的AUC最大,其中D-D诊断截断值1.83 mg/L,敏感度为65.22%,特异度为90.72%;presepsin诊断截断值699.4 ng/L,敏感度为73.91%,特异度为82.47%;PCT诊断截断值3.36 ng/ml,诊断敏感度为78.26%,特异度为62.89%(P<0.05).结论 血浆PCT、presepsin和D-D水平与AP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通过动态观察上述因子水平可较好的评估患者预后转归情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