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面形精度

面形精度

面形精度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68817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光学精密工程、制造技术与机床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6年中国(国际)光整加工技术及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2016年中国光整加工技术产学研协调发展论坛、上海市激光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信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国际学术会议等;面形精度的相关文献由52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学军、官景栋、李建丽等。

面形精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8817 占比:99.94%

总计:268966篇

面形精度—发文趋势图

面形精度

-研究学者

  • 张学军
  • 官景栋
  • 李建丽
  • 王健
  • 范镝
  • 陈贤华
  • 高明辉
  • 刘磊
  • 张忠玉
  • 杜一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一民; 高雁; 许博谦; 张春悦; 匡也
    • 摘要: 为降低子镜促动器负载,保证拼接式主镜的面形精度和稳定性,针对子镜组件进行了一体优化设计。根据子镜组件设计要求初步确定了子镜的结构形式,基于反射镜背部三点支撑方案提出了一种开槽横梁多轴柔性支撑结构。为解决组件一体优化设计中引入变量过多,不易收敛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岛遗传与梯度优化的组合优化算法。建立了以结构重量、面形精度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对子镜组件进行了一体设计、工程分析及试验验证。工程分析结果表明:子镜组件结构重量为1.74 kg,X、Y、Z三个方向上的基频均在400 Hz以上,面形精度均控制在5 nm以内。最后对子镜面形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子镜面形精度的RMS值为0.019λ(λ=632.8 nm),满足优于λ/50的设计要求,验证了设计和分析的准确性,表明针对子镜组件的一体优化设计方法是合理的,为空间相机反射镜支撑结构组件级一体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 张瑜; 张峰; 郭芮; 苏瑛; 张云龙; 许增奇; 王阜超
    • 摘要: 近年来,磁流变抛光作为一种确定性加工方法已成为获得高精度非球面的重要手段。作者以回转对称二次抛物面为例,分析了磁流变抛光中使用抛光轮校正工件位置的理论方法,并通过实验在Φ230 mm熔石英样件上验证对刀理论,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以少于3次的调整次数校正工件位置,实现了X方向、Y方向偏置量均低于0.009 mm;采用磁流变抛光技术对工件进行了修形实验验证,加工后面形精度RMS由λ/7收敛至λ/40。实验结果表明:作者提出的非球面工件位置对刀校正方法简单、可靠,能够很好地对工件进行精确定位,利于高精度非球面磁流变抛光加工。
    • 康杰; 王元康; 杨伟声; 刘亚飞; 张万清; 谢启明; 刘尧; 邱红方; 肖建国; 魏奇
    • 摘要: 自由曲面光学元件与球面和非球面光学元件相比能够提供更高的光学设计自由度,应用于成像光学系统有利于简化系统结构和改善成像质量,在新一代空间光学遥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铝自由曲面反射镜的制造精度,使用快刀伺服加工(FTS)方法对铝材质、XY多项式形式自由曲面反射镜进行了加工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加工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并通过轮廓仪测量其面形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研究了进给率、主轴转速、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了进给率、主轴转速、切削深度与表面粗糙度的多项式和线性拟合曲线。结果表明:铝自由曲面的粗糙度受切削深度和主轴转速的影响较小,受进给率影响较大,随着进给率的增大,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铝自由曲面的粗糙度跟进给率、主轴转速、切削深度的关系曲线拟合程度较高。最终加工完成的表面面形精度PV达到3.786μm,表面粗糙度Ra值为3.5 nm,实现了自由曲面铝反射镜的高精度镜面加工。
    • 谭淞年; 王福超; 许永森; 王烨菲; 李全超
    • 摘要: 为了满足航空光电平台对可见/红外双波段两轴快速反射镜面形精度和动态性能的高要求,针对性地设计了轻量化平面反射镜和柔性结构。对快速反射镜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明确了快速反射镜结构的设计要素,分析了装配误差的影响。设计了背部中心支撑轻量化反射镜,通过定位工装实现了电机高精度装配。基于十字型柔性轴承,实现了双轴柔性结构的设计。最后,对快速反射镜的面形精度和模态进行了仿真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平面反射镜的面形精度(RMS)优于0.017λ(λ=632.8 nm),快速反射镜闭环带宽优于200 Hz,X向和Y向的定位误差皆低于1.2μrad。在满足高面形精度和高动态性能的基础上,该快速反射镜实现了小型化和模块化,能够在复杂的航空环境下稳定可靠地工作。
    • 张万清; 康杰; 郭彦军; 刘尧; 姚同; 邱红方; 邹俊东; 骆彦冰
    • 摘要: 扫描反射镜在红外光学、空间遥感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由于其薄壁特征以及铝合金材料质软性,在制造过程中极易产生加工变形,导致反射镜面形精度很难满足光学系统需求。本研究通过飞切仿真和装夹变形模拟,分析飞切加工中切削参数和装夹方式对扫描反射镜面形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较高的主轴转速、较低的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可使工件表面张力和切削力减小,切削过程稳定;采用后端面支撑的方式进行装夹,可减小加工变形。对扫描反射镜进行飞切加工验证实验,并借助Zygo激光干涉仪检测面形精度,结果显示,加工后工件面形误差PV值为0.186μm,满足光学系统需求。
    • 沈世云; 王扬帆; 罗吉润; 姜诲名
    • 摘要: 依据FAST射电望远镜主动反射面相关结构和工作原理,针对射电望远镜面对不同方向天体观察时主动反射面需要调整的问题,采用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对射电望远镜曲面进行优化。以主动反射面单元面板的结点及其下拉索促动器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形精度来反映反射面瞬时拟合程度。利用机理建模方式确定工作面范围和理想抛物面方程;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以工作面与理想抛物面拟合程度最高为目标的优化模型。为提高算法效率和拟合质量,求解采用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并与其他算法求解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atlab仿真与求解结果表明:改进的非常快速模拟退火算法较普通算法收敛速度更快,拟合结果更优。
    • 刘多; 江昱含; 董得义; 孙宝玉; 关英俊
    • 摘要: 传统的空间反射镜存在研制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为了缩短反射镜的研制周期并节约成本,将拓扑优化与增材制造技术相结合,以满足反射镜面形精度要求为前提,对高轻量化率的反射镜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与增材制造。首先,在确定反射镜材料和初始参数后,建立了反射镜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并在拓扑优化中引入了可制造性约束,获得了满足面形精度要求的反射镜背部创新加强筋结构;然后,对反射镜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了缩比模型与原尺寸模型的等效性;最后,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技术,以AlSi10Mg铝合金粉末为材料,进行了反射镜缩比模型增材制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重载荷下,光轴竖直方向裸镜面形精度达到峰谷值164.3 nm,均方根值27.6 nm,优化后的反射镜质量为4.75 kg,轻量化率达到了85%,实现了反射镜高轻量化率设计;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后,获得了高度还原拓扑优化反射镜结构的效果,可为空间反射镜的高效研制提供参考。
    • 颜晓强; 王晗; 张嘉荣; 姚洪辉; 朱相优; 邓建南; 卓少木; 何景帆
    • 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非球面光学模具的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方法分析当前非球面超精密抛光方式及其特点,针对小口径非球面光学模具,提出一种小球头接触式抛光及磁流变抛光的组合加工方法,对小球头进行设计,并抛光碳化钨圆片,对比小球头接触式抛光及轴向、径向、水平方向磁极的永磁体球头的磁流变抛光的加工性能。分别对编号为1#、2#、3#等3个相同轮廓形状的碳化钨非球面模具进行单一方式抛光试验和组合加工试验。结果通过对小球头抛光碳化钨圆片的加工性能进行分析发现,接触式抛光小球头的去除率为926.5 nm/h,表面粗糙度达到4.3961 nm;轴向、径向、水平方向磁极的永磁体小球头磁流变抛光的去除率分别为391.7、344.3、353.7 nm/h,表面粗糙度分别为1.4252、1.8776、1.8875 nm。对采用组合加工方法抛光碳化钨非球面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时发现,非球面1#在单一接触式抛光60 min后表面粗糙度从8.7866 nm降至3.6932 nm;非球面2#在单一磁流变抛光60 min后表面粗糙度从8.2121 nm降至1.6745 nm;非球面3#在组合抛光方法下先进行15 min接触式抛光,再进行15 min磁流变抛光,表面粗糙度从8.5972 nm降至1.2694 nm,面形精度由175.2 nm提高到138.4 nm。结论组合加工方法可以弥补单一抛光方法的缺陷,并能有效地提高工件的面形精度。与单一接触式抛光方法相比,组合加工方法获得的表面质量更好,抛光后表面粗糙度为1.2694 nm,远小于单一接触式抛光下的3.6932 nm;与单一磁流变抛光方法相比,组合加工方法更高效,将样件抛光到同等级别粗糙度所需时间从60 min减少至30 min。
    • 宋颖慧; 刘有海; 张敏; 戴晓静; 阳红; 陈东生
    • 摘要: 对刀精度是影响加工工件面形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实现平面或球面零件在超精密车削过程中的高精度对刀,设计了一种基于CCD传感器的光学对刀装置.通过LVDT对刀装置粗定位、光学对刀装置精定位的粗精结合的方法,快速准确地测得刀具的中心高、刀尖圆弧半径以及刀具定心坐标,重复对刀精度达到1 μm,实现精确对刀.对刀装置应用于自研三轴金刚车SGDT350机床,实现了直径75 mm、顶部球径为250 mm的凸球面铝件超精密加工,其面形精度PV达到0.24 μm.进一步证明了该对刀装置的精度以及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大幅提高了对刀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