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静吸复合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87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17887篇;相关期刊335种,包括河南外科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国当代医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治未病”发展论坛、2014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九次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等;静吸复合麻醉的相关文献由167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玉忠、安刚、王宁等。

静吸复合麻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5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17887 占比:99.88%

总计:718756篇

静吸复合麻醉—发文趋势图

静吸复合麻醉

-研究学者

  • 李玉忠
  • 安刚
  • 王宁
  • 魏训科
  • 于有波
  • 刘艳萍
  • 吴崇天
  • 孙德峰
  • 孙莉
  • 曹胡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俞平刚
    • 摘要: 目的:探讨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近年来在兴安界首骨伤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复合麻醉组和神经阻滞组。术中对复合麻醉组患者进行静吸复合麻醉,对神经阻滞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神经阻滞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短于复合麻醉组患者,其运动阻滞起效的时间及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持续的时间均长于复合麻醉组患者,P<0.05。术后30 min,神经阻滞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均低于复合麻醉组患者,P<0.05。术后6 h、12 h及24 h,神经阻滞组患者切口周围皮肤的机械痛阈值均高于复合麻醉组患者,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复合麻醉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其感觉阻滞起效的时间,延长其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持续的时间,减轻其术后的炎症反应和疼痛的程度,且麻醉的安全性较高。
    • 贡瞻; 黄朝朝; 周磊; 高新跃; 郑佳佳; 王谊生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麻醉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脑瘫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收治的80例行小儿脑瘫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行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患儿行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相关指标、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及术后应激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意识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时间均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苏醒快,而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脑瘫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临床应用优势更明显。
    • 罗小云; 胥荣民; 刘红玉; 钟灵霞; 黄燕媚
    • 摘要: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7例。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后5 min、切皮时、拔管即刻时的纤溶功能[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麻醉后5 min、切皮时、拔管即刻时,两组血清t-PA、PAI-1水平均逐渐升高,但A组血清t-PA、PAI-1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的安全性相当,但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其纤溶系统的影响更小。
    • 吴雅松; 傅志海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麻醉维持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拟于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68例患者,用密封信封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8.73±6.52)岁,产次(2.86±0.58)次;观察组患者年龄(49.24±6.87)岁,产次(2.92±0.63)次。对照组予以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间断吸入七氟醚的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观察组予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单纯静脉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气管插管时(T_(2))、建立气腹后5 min(T_(3))、术毕(T_(4))、拔管时(T_(5))、拔管后30 min(T_(6))7个时刻]与不良反应情况。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和术后苏醒、拔管、定向力恢复的时间更短(均P0.05)。结论单纯静脉麻醉维持方案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方案,且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应激反应发生风险,不良反应较少。
    • 李江玉; 戴庆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分别应用于颌面部手术的效果及对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颌面部手术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患者40例,麻醉方式为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40例,麻醉方式为全凭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水平、认知功能评分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颌面部手术患者在T0、T1、T2、T3麻醉期间的心率(HR)指标、平均动脉压(MAP)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颌面部手术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等应激水平相比[(385.23±10.44)pg/mL、(291.48±15.46)mmol/L、(27.38±3.20)mmol/L],观察组上述指标[(258.52±10.77)pg/mL、(151.95±14.88)mmol/L、(16.15±2.89)mmol/L]更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认知功能评分(25.26±0.67)分和术后2d认知功能评分(27.94±0.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术后1 d认知功能评分(21.68±0.70)分和术后2d认知功能评分(24.14±0.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颌面部手术患者的拔管时间(14.12±1.87)min、苏醒时间(11.94±2.27)min、应答时间(16.65±3.07)min 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0.24±1.66) min、(16.15±2.17)min、(25.35±3.13)min],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颌面部手术中能够减轻对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减轻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术后的恢复时间更短,值得作为临床首选麻醉手段进行推广应用。
    • 牛晓光; 仝烨峰
    • 摘要: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肋骨骨折患者132例,均在院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予以静息复合麻醉;研究组66例予以全凭静脉麻醉。对比麻醉前30 min(T0)、麻醉后12 h(T1)、麻醉后24 h(T2)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血清中认知功能损伤指标[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差异。结果T0时两组MMSE评分、血清中认知功能损伤指标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T1、T2时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中Aβ、NSE含量低于对照组,IGF-1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Glu、Asp含量低于对照组,GAB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损伤更小。
    • 常毅; 田雨
    • 摘要: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对腰椎手术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全身麻醉下实施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中维持上,对照组应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观察组应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比较两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体感诱发电位指标、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体感诱发电位指标中N45潜伏期(46.5±3.5)ms和P38潜伏期(39.8±2.9)ms均短于对照组的(48.9±4.2)、(42.1±3.3)ms,N45~P38波幅(1.79±0.09)μV低于对照组的(1.89±0.11)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28.5±0.2)、(28.1±0.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4.1±0.4)、(26.7±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能有效减少腰椎手术对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减少手术副损伤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钟照明; 曹磊; 姚立群
    • 摘要: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combined intravenous and inhalation anesthesia,CIIA)与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对老年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海南省中医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1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CIIA组(56例)和TIVA组(57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d、3d、7d的MMSE评分以及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d、3d、7d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CIIA组患者术后1d、3d的MMSE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TIVA组患者术后1d、3d、7d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d、3d、7d,CIIA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TIVA组(P<0.05)。术后1d、3d、7d,CIIA组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TIVA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3d、7d的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CIIA组患者的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TIVA组(P<0.05)。结论与TIVA比较,CIIA对老年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关。
    • 黄博; 苏娜
    • 摘要: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5月5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瑞芬太尼与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的25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将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25例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5 min(T2)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完成指令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应用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可有效加速苏醒速度。
    • 欧楚君; 周路路
    • 摘要: 目的:探讨阑尾炎微创手术中应用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改善苏醒期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其按照电脑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静吸复合麻醉方式,对照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术后谵妄发生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血压、心率、Narcotrend麻醉深度。结果:两组在术后24、72、120 h谵妄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观察组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1、5 min,观察组的HR显著低于对照组,SBP、D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与术中15 min的Narcotrend麻醉深度数值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比较,静吸复合麻醉能够有效改善其苏醒期身体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