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青稞

青稞

青稞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350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6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755篇;相关期刊431种,包括大麦与谷类科学、现代农业科技、甘肃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五届海峡两岸(青海)特色农业产业化论坛、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等;青稞的相关文献由4734位作者贡献,包括尼玛扎西、吴昆仑、赵辉等。

青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6 占比:49.03%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83%

专利文献>

论文:1755 占比:50.14%

总计:3500篇

青稞—发文趋势图

青稞

-研究学者

  • 尼玛扎西
  • 吴昆仑
  • 赵辉
  • 原红军
  • 王玉林
  • 曾兴权
  • 徐齐君
  • 张玉红
  • 强小林
  • 杜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恒; 王小强; 向思琪; 卓嘎
    • 摘要: 为掌握我国青稞应用技术研究现状,以文献计量学为统计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分析了2010-2020年我国青稞应用技术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10年间我国关于青稞应用技术的研究文献共计409篇,其中,发文量为227篇的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占55.50%;2019年发文量达到最高峰值,为76篇,占18.58%;以β-葡聚糖为主题的文献发文量最多,为29篇,占17.90%;以作物学科研究为主,占36.81%;发表文献的机构以当地的研究机构及院校为主;以工程技术(自科)研究层次的文献发表量最多,为194篇,占52.57%;刊登在《西藏农业科技》上的文献最多,为22篇,占23.16%;基金项目方面以国家项目资助为主。
    • 金慧敏; 党斌; 张文刚; 张杰; 杨希娟; 马萍; 刘煜
    • 摘要: 为优化低升糖指数(GI)青稞复合馒头的配方和加工工艺,文中以青稞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制得的青稞复合馒头的质构特性、营养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GI青稞复合馒头的最优配方及工艺条件为青稞粉添加量25%,藜麦粉添加量15%,荞麦粉添加量15%,改良剂添加量0.8%,酵母添加量1.3%,发酵时间35 min。此条件下制得的青稞复合馒头感官评分为81.2分,GI值为31.94,馒头的外观形状、弹性和麦香味较好,有一定的黏性,纤维含量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因此,本配方工艺制得的馒头兼具良好感官品质和低升糖指数功效。
    • 彭玉琳; 夏天意; 邹云阳; 王浩; 白玛德吉; 昌西
    • 摘要: 为探究干旱对青稞萌发的影响,以20个青稞种质为研究材料,采用17%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其萌发指标(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芽干重和根干重等),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以及聚类分析对供试材料抗旱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比较,17%PEG胁迫下,所有材料的萌发指标均受到抑制,但不同材料之间存在差异性。
    • 丁秀芳
    • 摘要: 青稞营养价值较高且脂肪含量较低,糖分较少,通过种植青稞,有助于提高粮食安全水平,促进农业全面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除此之外,青稞还可用作畜牧饲料,但目前中国高原地区青稞种植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青稞产量及品质的提升,导致种植户收益水平较低。因此,需加强对于青稞高产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分析,通过实施科学的栽培技术,促进高原地区青稞种植产业的良性发展。
    • 加永卓玛
    • 摘要: 西藏这样的高寒地区由于自然环境较为特殊,能够种植的农作物非常少,青稞作为高寒地区常见的农作物,是当地人民群众食物的重要原料。在新时期基础上,高寒地区要针对青稞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保证种植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提高青稞的种植产量。青稞种植技术的应用是提高青稞产量的关键手段,在传统的青稞种植技术中采用的为粗放式的手段,无法针对青稞实施有效的栽培和管理,导致科学种植无法得到优化且青稞的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高寒地区的青稞种植要采用绿色种植技术,提高青稞种植管理效果。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各个地区的青稞种植面积不断扩张,但是青稞的病虫害问题也是影响青稞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针对病虫害实施有效的防治对策,保证青稞的种植产量。
    • 邵美云
    • 摘要: 青稞作为青藏高原一种种植比较广泛的农作物,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受制于传统种植模式观念方法等方面的影响,病害问题也尤为频发,对青稞产量及品质构成不利影响。为此,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及探索出发,指出几种较为常见的青稞病害,分析发病规律的基础之上,指出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尽量减少病害影响,促进青稞的增产丰收。
    • 李雪萍; 徐冬丽; 刘梅金; 许世洋; 王国平; 郭建炜; 李建军; 李敏权
    • 摘要: 为获得防治青稞根腐病的生防放线菌,从大田采集健康青稞植株及其根际土壤,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青稞根表及根际土壤进行放线菌分离筛选;以青稞根腐病原菌木贼镰孢为靶标,利用平板对峙法进行初筛,选取平均抑菌圈大于20 mm的放线菌,用发酵液法进行复筛并计算其生长抑制率;采用盆栽法测定生长抑制率较高菌株的防效及致病性,并通过分子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初筛得到16株抑菌圈大于20 mm的放线菌中,复筛得到2株对青稞根腐病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菌株,分别为H35-1和AP11;测定其对青稞根腐病的防效发现,H35-1的防效为30.74,AP11的防效为48.31。对防效较好菌株AP11的16S rDNA序列进行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其与酸疮癖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abies)的遗传距离为零,1000次重复自展支持值为100,鉴定其为酸疮痂链霉菌。致病性分析发现,该酸疮痂链霉菌不具有致病性。本研究为青稞根腐病生防菌剂的研制提供了菌种资源,为青稞根腐病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 姚晓华; 王越; 姚有华; 安立昆; 王燕; 吴昆仑
    • 摘要: 为筛选与青稞条纹病相关的AGO类基因,本研究以青稞抗病品种昆仑14号和感病品种1141为材料,从感病和正常叶片的转录组测序结果中获得一个差异表达的AGO家族新基因,克隆验证了该基因为青稞HvMEL1 AGO。HvMEL1 AGO基因全长3462 bp,其中蛋白质编码区(CDS,coding domain sequence)在昆仑14号和1141品种中的一致性为100%,无内含子,全长3161 bp,包含一个3129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04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9.33,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15,865.58 Da。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HvMEL1 AGO为亲水性的不稳定酸性蛋白,具有高度保守的DUF1785、PAZ和PIWI结构域,属于AGO基因家族成员。进化树分析表明,HvMEL1 AGO与大麦AGO家族中HvAGO12、HvAGO18、HvAGO1D、HvAGO1B在拟南芥AGO家族系统发育树上属于AGO1一类;与HvAGO12的亲缘关系最近。蛋白质互作预测结果表明,在水稻中与MEL1作用密切的已知蛋白为DCL类,分别为DCL1、DCL2A、DCL3A、DCL3B和DCL4。半定量和定量PCR结果表明,条纹病胁迫下,抗病品种昆仑14号与感病品种1141的HvMEL1 AGO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且1141显著高于昆仑14号(P<0.01)。推测青稞HvMEL1 AGO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探索HvMEL1 AGO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 阮玲丽; 邹青飞; 鲁朝凤; 陈壁; 杨士花; 杨明静; 刘东南; 李永强
    • 摘要: 研究云南省黑青稞、紫青稞、蓝青稞和白青稞4种不同粒色青稞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根据最佳提取溶剂及最大吸收波长对4种色素进行初步定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色素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青稞、紫青稞及蓝青稞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剂为1%盐酸甲醇,白青稞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剂为1%甲酸甲醇;黑青稞与紫青稞色素初步定性为花色苷,蓝青稞与白青稞色素初步定性为橙酮化合物。黑青稞、紫青稞、蓝青稞与白青稞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分别为提取温度59°C,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30°C,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47°C,提取时间38 min,料液比1∶17(g/mL);提取温度41°C,提取时间41 min,料液比1∶16(g/mL)。4种青稞色素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 曹国成
    • 摘要: 通过层次分析法在青稞产量目标的外部影响因素降水、温度、土壤和内部因子粒数、密度、穗长、株高的分析应用,为提高产量建立科学、有效的指导措施,在农业生产方案决策中中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