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陕南

陕南

陕南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99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9篇;相关期刊495种,包括理论导刊、人文杂志、新西部(下旬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08年电力信息化高级论坛、2008年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第二届婺源国际茶会等;陕南的相关文献由1323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明放、陈兴平、张震等。

陕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7 占比:98.4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60%

专利文献>

论文:9 占比:0.91%

总计:992篇

陕南—发文趋势图

陕南

-研究学者

  • 冯明放
  • 陈兴平
  • 张震
  • 李文正
  • 王晓娥
  • 苏志玲
  • 邢海虹
  • 刘勇先
  • 彭洁
  • 丁德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成材
    • 摘要: 2015年郭沈青同志来信,请我为他的专著写书评,我欣然应允,因为我早已读过他的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是陕西近年来出版的方言著作中用力甚勤、专门研究客伙话的一部专著。怎奈我正给别的同志写书评,在同一时间不能写两个书评,因此推迟至今日才写。关于陕南的“客伙话”,无独有偶,我1957年写学年论文时,就已接触到这种方言。
    • 赵攀强
    • 摘要: 陕南,顾名思义,陕西的南部.它以秦岭为界,北为关中,南为陕南.在祖国版图中的这块地方,分布着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级市.每到秋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会担惊受怕,原因是秋雨.陕南多山,美丽的汉江穿境而过,江南为巴山,江北为秦岭,山环水绕,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满目绿野,按理说是一处很美的地方,但美中不足的是,地质条件较差,雨涝灾害频发.
    • 罗梅; 刘璠; 胡亚洲; 陈延龙; 张志飞
    • 摘要: 小壳化石是前寒武纪—寒武纪地层界限的主要生物标志,代表着地球生物矿化发生的起始,通常以磷酸盐化的骨骼碎片和微管保存,在寒武纪早期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该文首次系统描述了陕西汉中梁山地质实习基地大南沟剖面灯影组顶部杨家沟段以及寒武系仙女洞组灰岩中的微型壳体化石。研究发现,杨家沟段富含似软舌螺类、开腔骨类、织金壳类等小壳化石;仙女洞组保存有大量的三叶虫碎片(小寻甸虫未定种Syndianella sp.、宜良虫未定种Yiliangella sp.、瘤壳马龙虫Malungia granulosa)、腕足动物乳孔贝和博茨傅徒贝、软舌螺类、似软舌螺、开腔骨类、高肌虫、棘皮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壳体化石。其中,以乳孔贝和博茨傅徒贝为代表的磷酸钙质腕足动物,在滇东马龙地区主要出现在玉案山组顶部到乌龙箐组下部,但在鄂西三峡地区和镇巴房县地区主要从水井沱组的中下部大量出现。因此,通过与滇东和镇巴地区寒武纪早期壳体化石生物组合对比,认为梁山地区灯影组杨家沟段地层应属于寒武纪前三叶虫化石带,隶属纽芬兰世第二期;仙女洞组生物地层属于滇东地区沧浪铺阶,在国际地层对比中属于寒武纪第二世第三期晚期到第四期早期。
    • 王振
    • 摘要: 陕南地处“南山老林”,自古为封建王朝控制薄弱区域。康熙末年以来,数省流民聚集谋生,到乾隆末年,人数已多达数百万人。清朝于此控制虽薄弱,然胥吏、杂役盘剥太重,加之流民受“教匪”煽惑,终酿白莲教起义。白莲教起义被镇压后,清政府着手恢复陕南统治秩序,并筹划“山防”长治久安之策。时任陕南兵备道严如熤著《三省边防备览》一书,综核形势后提出办团练、安流民、筑堡寨、习兵法、兴文教等具体对策,有力地推进了陕南“棚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有效化解了“棚民”聚集带来的陕南“山防”安全问题,其中包含的一些政略思想对当今陕南社会治理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 张晓敏
    • 摘要: 石泉的乡村生态旅游有依托景区、农业、文化、民俗等四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注重点,总结了石泉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定位明确、政府主导、产业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同时指出了石泉在管理机制、专业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借鉴石泉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人才机制等三方面,提出了促进陕南乡村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 张文慧
    • 摘要: 为筛选具有抗病基因的番茄地方品种,培育出综合抗性好的优良品种。研究利用Ty-2、I-2、Tm-2a、Cf-9、Mi-1等基因标记对课题组2017-2019年在陕南三市收集的54份番茄地方品种,开展番茄主要病害的检测。通过试验,有3份材料同时检测出5个抗病基因分子标记,18份材料检测出2个以上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这说明陕南山区番茄地方品种具有抗性基因的重要基因源,可以作为抗性亲本材料进行杂交育种。
    • 张莉; 冯尚斗; 蒋仁奎; 张洪海
    • 摘要: 总结了近年来陕南地区冷棚羊肚菌亩产500 kg生产经验,具体阐述了田块选择与设施搭建、菌种选用、播种期管理、发菌期管理、外源营养袋管理、催菇期管理、出菇期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主要技术环节。2022年3月,在陕西省石泉县云雾山、城关镇、中池镇多点规模化生产基地测产平均亩产505 kg,最高达到750 kg。
    • 张安琼; 宋文皓; 刘立友
    • 摘要: 本文从选种育苗、大田移栽、剪苗栽插、大田管理及收获时期等方面介绍了陕南山区红薯栽培技术,以期为提升陕南山区红薯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 何佳佳; 杨艳; 王健
    • 摘要: 基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陕南民俗体育发展状况开展调查。调查发现陕南民俗体育文化深厚而丰富,习俗类、舞蹈类、游戏类等传统民俗体育项目有群众基础。群众传承民俗体育态度积极,但对民俗体育认知不到位,民俗体育发展不平衡。陕南民俗体育发展存在传承主体力量堪忧、保障条件仍显不足、推广体系有待优化等问题。在全民健身背景中推进陕南民俗体育科学发展,需要加强宣传推介,提升民众对民俗体育的认知度;鼓励传承创新,激发广大民众参与民俗体育的积极性;民俗体育进校园,为发展陕南民俗体育奠定人才基础。
    • 花东文; 李娟; 李劲彬
    • 摘要: 针对陕南丘陵山区幼龄茶园水土流失、养分失衡、产量低等问题,本试验以商南县安沟村茶园为对象,设置2种施肥处理和3种覆盖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地现行的纯化肥无覆盖农户模式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对不同培肥模式下的茶园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比较,以探索适宜当地幼龄茶园的最佳培肥模式。结果表明:与纯施化肥相比,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陕南地区幼龄茶园土壤的有机质、速效养分和土壤交换性酸含量;与无覆盖处理相比,稻草覆盖处理能显著提高陕南地区幼龄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而砂石覆盖对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有显著提高;覆盖、配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pH值,对防止茶园土壤酸化有积极作用。推荐化肥和有机肥混施与5 cm稻草覆盖的培肥模式为陕南地区幼龄茶园最佳培肥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