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限制型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7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9409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海峡两岸专科护理论坛等;限制型心肌病的相关文献由21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抒扬、田庄、侯宁等。

限制型心肌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 占比:0.3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9409 占比:99.63%

总计:19481篇

限制型心肌病—发文趋势图

限制型心肌病

-研究学者

  • 张抒扬
  • 田庄
  • 侯宁
  • 刘玲娟
  • 吴强
  • 吴炜
  • 张乾忠
  • 李振华
  • 李萍
  • 杨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文珺; 牛小伟; 雷鹏; 姚亚丽
    • 摘要: 限制型心肌病是以心室壁顺应性降低、心室充盈受限为特征的心肌病。本文报道了1例确诊为限制型心肌病的先证者,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了结蛋白(desmin,DES)基因的第4外显子R406W密码子转换杂合性突变。1病例患者女性,22岁,因“胸闷气短乏力8年,晕厥5次”入院。患者于入院前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乏力.
    • 杜明亮; 郑晓群
    • 摘要: 心脏淀粉样变性通常表现为限制性的心力衰竭和多浆膜腔积液。心电图表现为肢体低电压、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在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双心房增大,左心室室壁厚度增加,左心室腔不大,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或有颗粒状心肌强回声等改变;心脏磁共振表现为特征性的心肌延迟强化;组织活检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具有典型的苹果绿双折射和刚果红染色。现通过对心脏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结果的讨论,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 扬翼; 谢利剑; 肖婷婷; 侯翠兰
    • 摘要: 目的 分析TNNI3基因变异致可疑限制型心肌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方法 回顾分析1例可疑限制型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为4岁8月龄女孩,因咳嗽、发热,心电图异常入院.患儿心电图示双心房负荷重,左心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室壁运动减弱;心功能不全;少量心包积液;二尖瓣关闭不全(中量反流);肺动脉高压.患儿于入院2个月前曾有上楼时口唇发绀史.基因检测提示患儿存在TNNI 3基因c.575 G>A杂合变异,其父母未携带该变异,属于新发变异.该变异使TNNI 3基因192位的精氨酸被组氨酸取代.多物种对比发现该位点具有高度保守性.各种预测软件提示该变异为有害变异.结论 TNNI3基因c.575G>A(p.Arg192His)杂合变异很可能是本例患儿的致病变异.
    • 贾丽娟; 陈元颖; 郝婵娟; 郭若兰; 刘艳杰; 李巍; 郭俊; 冯迎军
    • 摘要: 目的 对2例限制型心肌病患儿进行高通量测序,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 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目标基因或全外显子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查与心肌病相关致病基因变异,并用Sanger测序法进行位点验证.结果 例1存在TNNI3基因c.549+ 1G>T杂合变异,父母未检出该变异,为新发变异,且目前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判定为致病变异(PVS1+PS2+PM2).例2和父亲的TNNI3基因存在c.433C>T(p.Arg145Trp)杂合变异,Clinvar、HGMD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其为致病变异,根据ACMG标准与指南判定为可能致病变异(PS3+PM1 +PP3).结论 TNNI3基因变异可能为2例限制型心肌病患儿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为患儿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 秦卫伟; 刘改珍; 杨慧宇; 阎丰; 杨志明
    • 摘要: 限制型心肌病(RCM)是一种混合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室壁僵硬度升高伴限制性舒张功能障碍.而心肌淀粉样变(CA)是导致RCM的常见病因之一.部分CA患者,尤其是免疫球蛋白轻链型(AL型)CA可以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M).本文报道1例MM合并AL型CA,临床表现为RCM的病例.
    • 陈剑
    • 摘要: 限制型心肌病是一种非常罕见且病死率高的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由非肌节、肌节和肌节相关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基因型-表型相关性的多样性使得通过基因突变预测疾病表型变得复杂化。本文主要综述限制型心肌病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并推测限制型心肌病的临床表型发展可能是由多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 唐中才; 李昱; 柏艳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STI)技术与心导管检查对缩窄性心包炎(CP)和限制型心肌病(R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CP患者(CP组)和30例RCM患者(RCM组),两组均行STI和心导管检查,分析STI和心导管检查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CP与RCM的鉴别诊断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STI联合值和心导管联合值,进一步分析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STI检查显示两组患者心尖、乳头肌、心底各切面的圆周应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P组心尖、乳头肌、心底各切面的径向应变(RS)、纵向应变(LS)均高于R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导管检查显示,两组患者肺动脉楔压、左室舒张压、右室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P组主动脉收缩压和肺动脉收缩压均低于R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心尖RS、心尖LS、乳头肌RS、乳头肌LS、心底RS、心底LS、主动脉收缩压及肺动脉收缩压鉴别诊断CP与RC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756、0.749、0.751、0.758、0.749、0.759、0.773;STI联合值和心导管联合值鉴别诊断CP与RC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和0.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45,P=0.213).结论 STI技术和心导管检查均有助于CP与RCM的鉴别诊断,但STI技术的价值更高,具有无创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许永健; 田庄; 郭潇潇; 张抒扬
    • 摘要: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伴发的脏器受累临床表现多样,以心脏受累最常见,是HE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因全心衰竭入院,经检查确诊为HES导致的限制型心肌病(RCM),结合文献对HES致RCM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因诊治及预后进行讨论.
    • 赵婉玉; 骆志玲; 董云兴; 赵晓刚; 钟德琳; 李慧; 沈艳
    • 摘要: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估限制型心肌病(RCM)患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由心脏磁共振或病理活检证实为RCM的患者15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保留组(LVEF≥50%,8例)和LVEF减低组(LVEF<50%,7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技术评价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LVEF、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E峰减速时间(EDT)、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平均峰值速度(e')、E/e'比值、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容积指数(LAVI)、三尖瓣反流速度(TVR)、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左室纵向应变(LS)、左室圆周应变(CS)等,比较RCM两组间及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LVEF保留组LVEF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减低组LVEF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LVEF保留组LVEDd明显小于LVEF减低组(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保留组与LVEF减低组E/A、E/e'、LAVI、TVR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RC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VEF保留组与LVEF减低组e'、EDT、IVRT、TAPSE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RC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切面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VEF保留组整体CS及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CS明显大于LVEF减低组(均P<0.05),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CM患者常规超声心动图均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并可逐渐出现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及左室重构,2D-STI表明LVEF正常的RCM患者已存在心肌收缩功能的减低,左室整体LS可作为一个敏感的预测心肌收缩功能的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