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陆相

陆相

陆相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416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06512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沉积学报、甘肃地质、矿床地质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全国第四届油气层序地层学大会、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中国石油学会第三届含油气系统及其在油气勘探中应用学术讨论会等;陆相的相关文献由1122位作者贡献,包括胡受权、胡素云、白斌等。

陆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0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6512 占比:99.74%

总计:106790篇

陆相—发文趋势图

陆相

-研究学者

  • 胡受权
  • 胡素云
  • 白斌
  • 冯子辉
  • 陆相适
  • 陶士振
  • 冯军
  • 张博为
  • 张居和
  • 蒲秀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洪林; 张介辉; 计玉冰; 李晓波
    • 摘要: 页岩中广泛发育的沥青质纳米孔是商业化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对沥青质纳米孔隙的评价也逐步成为页岩储层和地质选区评价的重要参数。该研究以四川盆地海相、鄂尔多斯盆地过渡相及陆相页岩为例,采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吸附和电镜等技术手段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页岩有机地球化学、页岩孔隙结构等储层特征,通过统计分析认为;1)不同的页岩孔隙类型和结构组成特征不同,主要受控于页岩干酪根类型和演化过程;2)不同类型页岩孔隙都具有较高的复杂度,微孔隙越发育复杂度越高;3)不同类型页岩孔隙演化路径存在较大差异,在不同成熟阶段孔隙组成成分不同,中高成熟度海相页岩储集能力主要来自有通过气泡变孔形成的沥青质气孔。以上认识对于认识评价不同类型的页岩,指导页岩气勘探层系优选评价具有重要勘探意义。
    • 李梦莹; 朱如凯; 胡素云
    • 摘要: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丰富,历经十余年的基础研究、重点地区攻关和选区评价,在技术创新、工业化试验与试生产、规模性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接替领域。通过对全球典型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资源潜力、开发现状进行系统调研和分析,为我国陆相页岩油地质评价和勘探开发部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美国尤因塔盆地Uteland Butte段的有机质丰度高且具有超压的脆性钙质层和多孔白云岩层为有利区。(2)除美国外,全球101个页岩油盆地152个页岩油层系中,陆相页岩油层系为24个,陆相页岩油资源量占比约为19%。(3)阿根廷6个在产富油气盆地发育6套陆相页岩油层系,其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受限于低有机碳含量和烃源岩厚度。(4)澳大利亚库珀盆地REM组以埋藏深度(小于2 000 m)、镜质体反射率(R_(o)为0.7%~1.0%)以及储层厚度(大于15 m)为标准确定3个页岩油有利区,预测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4亿t。(5)乍得邦戈尔盆地Prosopis组、Mimosa组和Kubla组页岩TOC含量高、热成熟度适中(R_(o)为0.7%~1.2%)和浅埋深(500~3 000 m),是页岩油开发的目标层段,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42亿t;(6)乍得Doseo盆地早白垩纪湖相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为9.77亿t。(7)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盆地发育Brown Shale组和Talang Akar组页岩层系,技术可采资源量分别为3.8亿t、5.61亿t。(8)西欧、北欧地区陆相页岩油资源主要分布于法国巴黎盆地Permian-Carboniferous组和德国下萨克森盆地Wealden组,以有机质成熟度和埋深为依据确定其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分别为4.36亿t和0.18亿t。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提供借鉴。
    • 史志伟; 白志达; 董国臣; 王旭
    • 摘要: 海相枕状玄武岩分布广泛,而大规模陆相枕状玄武岩在国内罕见。内蒙古察右后旗陆相枕状玄武岩属上新世汉诺坝玄武岩。枕状玄武岩厚10~12m,堆积序列自下而上为深湖相灰白色钙质泥岩、枕状玄武岩、气孔状玄武岩和块状玄武岩。枕状玄武岩由黑色枕状体和黄色淬碎角砾组成,枕状体结构完整,国内罕见。橄榄拉斑玄武岩枕状体,呈斑状结构,气孔、杏仁状及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单斜辉石和橄榄石。基质为玻晶交织结构和间隐-间粒结构,主要由微晶斜长石、辉石和玻璃质组成,含量为70%~85%。枕体间的填充物主要为玄武质淬碎碎屑,包括集块、角砾和凝灰级碎屑,其中凝灰级淬碎碎屑的确定丰富了火山灰的成因类型。海相和陆相均可形成枕状玄武岩,水是必要条件,但其形成与水深关系不大,主要受熔岩的温度和流速控制。水下玄武质熔浆在1150~1000°C时易形成枕状构造,而低于1000°C则很难形成枕状熔岩,相对缓慢的流速利于枕状体形成。陆相枕状玄武岩常分布于火山口周围,属近火口相堆积物,具有明确的指相意义,这对恢复火山机构面貌及火山喷发过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赵文智; 张斌; 王晓梅; 吴松涛; 张水昌; 刘伟; 王坤; 赵霞
    • 摘要: 源内和源外油气成藏过程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二者对烃源灶的要求明显不同.基于中国陆相已知常规油藏的源-藏对应关系和页岩油烃源灶特征研究,论证常规油藏与页岩油的烃源灶差异性.常规油气藏大多数都分布在源外,其形成是油气受浮力作用发生由分散到富集的过程,油气聚集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母质丰度,但需要较高的排烃效率和排烃量,烃源岩TOC门限值为0.5%,最佳区间为1%~3%.源内油气藏以页岩油气为主,是油气在源内的滞留,缺少大规模运移富集过程,对烃源岩质量和规模要求更高.中高成熟度页岩油TOC门限值为2%,最佳区间为3%~5%,中低成熟度页岩油TOC门限值为6%,且越高越好;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倾油型有机质为宜.开展烃源岩品质与分级评价,寻找规模优质烃源岩富集区和富集段,是油气勘探从源外进入源内必须关注的科学问题,目的是为即将到来的页岩油富集区选区和选段、经济发现与客观评价资源潜力等提供理论指导.
    • 赵峦啸; 朱伟林; 耿建华; 刘金水; 姚云霞; 钟锴; 麻纪强; 邹采枫; 陈远远; 付晓伟; 朱晓军
    • 摘要: 烃源岩的定量地震刻画对于勘探开发区块的优选、盆地油气资源量的估算都具有重要意义.陆相沉积环境下的浅湖或半深湖相的烃源岩横向变化快,其空间展布需要依靠钻井约束下的反射地震进行刻画,但是其地震弹性特征与岩性和有机质含量的映射关系呈现高度非线性化,因而很难利用传统基于地震岩石物理模型驱动的烃源岩地震预测方法进行有效刻画.本文以低勘探区的东海盆地长江坳陷为例,提出了一种在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框架下,综合利用地质约束、钻井录井、测井、地球化学和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烃源岩的定量地震刻画的工作流程.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随机森林集成学习算法对小样本数据表现优异的特征,以井位处的测井弹性数据(纵波速度和密度)、岩性、地球化学标定的总有机碳含量(TOC)为样本标签数据,在地质导向约束下通过随机森林算法生成学习网络,并将该网络与叠前地震反演结果相结合,采取先预测泥岩再预测总有机碳含量的"两步走"策略,完成对烃源岩空间分布及其非均质性的定量地震刻画,并对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价.测试结果显示,随机森林算法相较于其他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更准确的识别陆相沉积地层的泥岩,并比传统的利用阻抗转化方法获得更可靠的总有机碳含量预测结果.
    • 于守业
    • 摘要: 我国当前面临着严重的油气资源短缺现状,如何在各大老油区有效提高油气的采收率、提升我国的油气资源自给率,是国内各个油公司所面临的重点问题。本次研究通过对我国各大老油区陆相砂岩油藏在高含水的开发后期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调研入手,总结了低渗透油气藏、中高渗油气藏以及断块油气藏在高含水后期所面临的开采难题及开采现状。并制定了各自对应的调整策略。该研究成果对我国陆相砂岩油气藏在高含水后期的持续开采、效益开采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 胡斌; 刘运标
    • 摘要: 淮北闸河煤田主要煤层为山西组的C煤层和D煤层及下石盒子组的F煤层和G煤层.经研究发现各煤层沉积条件各不相同,通过对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主要煤层沉积岩性和岩相分析得出,C煤层是近海型煤,为滨海沼泽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D煤层属于远海型泥炭沼泽相沉积类型煤;F煤层是远海型沉积的大陆湖沼相型煤;G煤层是标准的大陆沼泽相环境产物.掌握这些沉积条件和岩相特征,能够判断煤层的大致位置,对找煤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 张金川; 黄宇琪; 史淼; 王东升; 仝忠正; 侯旭东; 牛嘉亮; 李兴起; 李中明; 张鹏
    • 摘要: 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较高,勘探开发页岩气是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尽管我国页岩气在短时间内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但目前仍然处于勘探发展方向选择的"十字路口".为此,系统梳理了我国页岩气地质条件的特殊性,结合页岩气成藏机理研究成果,指出了我国不同领域的页岩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页岩气勘探可分海相、陆相及海陆过渡相3大基本领域,华北、扬子及塔里木3大板块页岩气地质特点各异,构造沉积演化、页岩生气成藏、后期改造破坏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中国页岩气地质分布的复杂性及勘探领域的多样性;②海相页岩有机孔缝发育,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页岩气勘探的主体,扬子地区的寒武系牛蹄塘组和震旦系陡山沱组、滇黔桂地区的泥盆系罗富组和石炭系旧司组、华北地区的蓟县系洪水庄组和中元古界下马岭组等可以作为页岩气勘探战略突破的对象;③大中型陆相盆地的构造深部位和斜坡部位、中小型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是陆相页岩气勘探的两大主要方向,页岩层理缝和粒间孔发育,多类型有机质与热演化程度的匹配常使得页岩油、页岩气共生,将成为陆相页岩气进一步探索的重要领域;④海陆过渡相页岩主要形成于晚石炭世—二叠纪,页岩与砂岩、泥岩、煤层及碳酸盐岩地层之间的旋回组合特点明显,页岩中成岩裂缝发育,较好的构造保存条件与成岩保存条件是该类型页岩气富集的两大要素,潮坪—潟湖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大中型叠合盆地和中小型残留盆地,以及盖层发育且构造保存条件好的深层是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 贾庆升; 钟安海; 张子麟; 丁然
    • 摘要: 为了掌握济阳坳陷博兴洼陷北部沙四纯上亚段页岩脆性各向异性的规律,选用该区块樊页X井泥灰质纹层页岩岩心,以通过室内试验获得的岩心应力–应变曲线为基准标定岩石力学参数,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分析了岩心的泊松比、弹性模量和强度参数;并采用4种典型的脆性指数计算方法,计量了所有岩心的脆性指数.研究发现:随着围压升高,各力学参数的各向异性度都呈下降趋势,且弹性参数较强度参数的各向异性对围压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建议采用弹性参数评价岩心力学特性的各向异性;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脆性指数计算方法计算出的脆性指数较为客观;脆性指数随围压升高而显著降低,且随着层理倾角增大,脆性指数总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也即在与内摩擦角角度接近的方向,脆性指数最低,0°和90°取心方向上的脆性指数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可压性评价及选井选层提供理论依据.
    • 罗意淳; 张超谟; 张占松; 石文睿; 刘伟男; 周雪晴; 张亚男
    • 摘要: 为解决 Δlog R方法应用于沉积环境较复杂的陆相页岩气储层精度低的问题,以四川盆地D地区X组陆相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分析陆相页岩气与海相页岩气储层在测井响应上的主要差异原因,将去铀伽马曲线计算的相对黏土质量分数作为电阻率校正因子,在低成熟度环境下拟合声波时差转化系数,建立一种加入电阻率校正因子、优化声波时差转化系数的改进 Δlog R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改进 Δlog R模型能够大幅提高 Δlog R模型的预测精度,且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和适用性.该结果为四川盆地D地区陆相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计算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