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17) >中国陆相古近系年代地层学研究新进展

中国陆相古近系年代地层学研究新进展

摘要

中国的陆相古近系分布广泛,产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是我国古近纪地层研究的重点.以哺乳动物为基础的生物地层划分通常被用作古近纪地层对比的标准.依据哺乳动物化石的地层分布和演化规律,亚洲古近纪被划分为11个哺乳动物期(Land Mammal Ages):上湖期(Shanghuan)、浓山期(Nongshanian)、格沙头期(Gashatan)(古新世)、崩班期(Bumbanian)、阿山头期(Arshantan)、伊尔丁曼哈期(Irdinmanhan)、沙拉木伦期(Sharamurunian)、乌兰戈楚期(Ulangochuian)、额尔吉期(Ergilian)(始新世)、三达河期(Hsandagolian)和塔奔布鲁克期(Tabenbulukian)(渐新世),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应用于相关地层的时代确定和对比中(Vandenberghe et al.,2012).上述分期构成了东亚地区陆相古近系年代地层学研究的基础,其中大多数都是基于中国的古近纪哺乳动物动物群命名的。 近年来,针对上述分期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分期界线的标定、基础地层资料的补充清理等工作。结果显示,上湖期与浓山期的界线(即浓山期的底界)可置于古地磁极性期C26r/C27n界线上,界线年龄大约为62.22Ma;浓山期与格沙头期的界线(即格沙头期的底界)可置于古地磁极性期C26n/C26r界线上,界线年龄大约为59.24Ma;崩班期与阿山头期的界线(即阿山头期的底界)可置于古地磁极性期C23r内部,界线年龄应该在52.2-52.6Ma之间(Clyde et al.,2010;孙勃等,2009)。 由于陆相地层的横向变化很大,地层发育往往不连续,前人的工作中存在地层划分精度不够,并且存在对比错误的情况。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发现了能够代表完整渐新世地层的剖面,在不同层位采集了大量的化石(Zhang et al.,2016),有望以此为基础建立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渐新世年代地层框架。对典型地区的中一晚始新世地层的基础资料清理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将纠正长期存在的地层划分对比错误,为进一步建立相关的年代地层框架奠定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