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附睾

附睾

附睾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00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7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74篇;相关期刊354种,包括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解剖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次男科学术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届全国计划生育学学术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等;附睾的相关文献由262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远、张永莲、何畏等。

附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7 占比:81.37%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1.29%

专利文献>

论文:174 占比:17.33%

总计:1004篇

附睾—发文趋势图

附睾

-研究学者

  • 李建远
  • 张永莲
  • 何畏
  • 吴玉章
  • 张秋养
  • 李晋涛
  • 梁志清
  • 王海燕
  • 吴明章
  • 张春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延辉; 陈余; 王梁; 吕学泽; 齐晓龙; 王相国; 倪和民; 邢凯; 盛熙晖; 郭勇
    •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种公鸡睾丸和附睾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2种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探究睾丸和附睾在鸡精子发生和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共以8只公鸡的睾丸和附睾组织为对象,采用RNA-seq技术分析2种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情况,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公鸡的睾丸和附睾组织的样本中平均获得3.1×107条clean reads,其中80%的clean reads比对到鸡参考基因组上。与附睾组织相比,睾丸中共有5124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300个上调基因和2814个睾丸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分化、细胞发育和细胞粘附以及蛋白质分解过程;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MAPK通路、谷胱甘肽代谢途径、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作用途径、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途径。综合分析基因表达水平,GO和KEGG富集结果表明,睾丸中上调表达基因LAMTOR3、AVBD10、HPGDS可能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附睾中上调基因TRIM36、TCP11在调节精子运动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睾丸在外源物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分析鸡睾丸和附睾功能差异提供了新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 李岩; 李建远
    • 摘要: 系统分析了AK4在成年大鼠各主要组织(心、肝、脾、肺、肾、睾丸和附睾)及在不同周龄大鼠睾丸和附睾中的表达谱。RT-PCR及Western结果表明,AK4在各组织中呈泛在表达,且在睾丸中AK4水平从2周龄到4周龄逐渐上调,5周龄后表达趋于稳定;在附睾中,AK4在2周龄大鼠中不表达,从3周龄到4周龄表达逐渐上调,5周龄后表达基本趋于稳定。此外,构建了成年大鼠睾丸、附睾的热应激和氧化应激模型,与对照组相比,两个模型中AK4在睾丸和/或附睾组织中表达均显著上调。在应激条件下AK4的过表达对雄性生殖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将为阐明雄性生殖系统中AK4在应激状态下参与的信号通路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 许娇霞; 张家新
    • 摘要: 通过附睾转运,精子经历了一系列的生化和形态变化逐渐成熟,在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其胞质成分含量逐渐减少,因此精子对氧化应激更为敏感,进而导致精子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故而附睾管腔微环境中抗氧化酶的作用非常重要。活性氧(ROS)在精子功能中起着双重作用:生理水平的ROS可促进精子受精前的获能,而过高水平ROS则会导致精子发生氧化损伤。在附睾中清除多余ROS的抗氧化酶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s)以及过氧化物酶(PRDXs),但是不同年龄的哺乳动物附睾不同部位中各种抗氧化酶的含量均会发生变化,不同抗氧化酶对ROS也具有不同的清除机制。当附睾缺乏某一抗氧化酶时,会使精子DNA受损、精子质量下降,最终导致异常生殖结果增加。因此,哺乳动物附睾中各类抗氧化酶需要相互协调将ROS维持在生理水平,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附睾上皮细胞分泌的抗氧化酶以附睾小体的形式传递给精子,以清除自身有氧代谢以及异常精子所产生的ROS,进而保护精子正常成熟。作者综述了附睾精子所面临的氧化应激以及附睾中各类抗氧化酶对精子的保护作用。
    • 张倩; 崔燕; 余四九; 何俊峰; 潘阳阳; 王萌
    • 摘要: 旨在研究免疫细胞在健康雄性牦牛附睾和输精管的分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方法对幼龄(5~6月龄)及成年(3~4岁)牦牛附睾(头、体、尾)和输精管中CD68+巨噬细胞、CD3+T淋巴细胞、CD79α+B淋巴细胞、IgA+和IgG+浆细胞的分布特征及其表面标志分子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显示:CD68+巨噬细胞、CD3+T淋巴细胞、CD79α+B淋巴细胞、IgA+和IgG+浆细胞主要分布在附睾管和输精管的上皮和间质;另外,CD68和CD3 mRNA和蛋白水平在各年龄组牦牛附睾头和附睾体显著高于附睾尾和输精管(P<0.05),而CD79α、IgA和IgG mRNA和蛋白水平在附睾尾和输精管显著高于附睾头和附睾体(P<0.05);此外,在成年牦牛附睾和输精管CD3、CD79α、IgA、IgG、CD68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幼龄牦牛(P<0.05)。综上提示,牦牛附睾头可能主要是细胞免疫发生的位点,而附睾尾和输精管则主要进行体液免疫应答,此外,成年牦牛附睾和输精管的局部免疫可能更完善,以上数据为进一步研究高原牦牛局部生殖免疫和病理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 刘佳美; 路婷婷; 姚婷; 要荣宇; 李发弟; 乐祥鹏; 李万宏
    • 摘要: 为深入了解不同阴囊围度的湖羊公羔类固醇激素生成和曲细精管生精环境差异,本研究选择137只165日龄湖羊公羔作为试验对象,根据阴囊围度大小分成小围度组[S组,(18.53±0.42)cm]和大围度组[L组,(27.29±1.13)cm],每组9只,共18只。结果表明:1)L组的睾丸重量、睾丸体积、睾丸系数、附睾重量、曲细精管直径、附睾尾部精子数量均极显著高于S组(P<0.01)。2)L组血清的睾酮和雌二醇浓度显著高于S组(P<0.05)。3)相较于S组,L组促性腺激素受体(FSHR、LHR)、雄激素结合蛋白(ABP)、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STAR、HSD3B1和CYP19A1)的mRNA表达和HSD3B1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芳香化酶基因CYP11A1表达上调但差异不显著(P=0.086)。综上所述,阴囊围度大的165日龄湖羊公羔控制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蛋白以及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囊围度小的湖羊公羔,进而导致阴囊围度大的湖羊公羔的睾酮和雌二醇分泌能力增强,其具有较好的生精环境并有利于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
    • 李岩; 石慧; 赵振军
    • 摘要: 采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DGE),探讨成年和双侧去势大鼠附睾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在初步筛选的2 448个差异表达基因中,与对照组相比,双侧去势组大鼠附睾中分别有1 632/816个基因表达上调/下调。qPCR验证了随机挑选的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表达趋势均与DGE结果相符。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布相似,但上调组的突触部分和辅助转运蛋白是唯一的,而电子载体和病毒粒子部分仅出现在下调组。在差异表达的基因中,有1 881个基因被定位到KEGG数据库中的250条通路。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代谢通路、氧化磷酸化通路和溶酶体通路是三条显著富集的通路。本研究将为深入研究基因在附睾中的功能提供数据支持。
    • 林自立; 王瑀; 陈露; 陈六; 张亚光; 王权胜
    • 摘要: 目的:探讨续断种子方对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附睾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续断种子方组(10 g/kg)、左卡尼汀组(0.1 g/kg)。除空白组外,均诱导为少弱精子症。其中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续断种子方组给予续断种子方溶液灌胃,左卡尼汀组给予左卡尼汀灌胃,8周后HE染色观察附睾组织结构;通过精子质量检测大鼠附睾精子浓度和活动率;采用RT-qPCR、免疫组化检测附睾组织Nrf2、NQO1、γ-GC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HE染色:空白组附睾管排列紧密规则,组织结构完整,上皮细胞排列规整,管腔精子数目多,分布均匀。模型组附睾管出现结构萎缩,排列疏松,间质变大,细胞碎片增多,精子细胞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续断种子方组、左卡尼汀组附睾管腔病变具有显著改善,腔内正常精子量增多,分布均匀。(2)各组精液质量比较结果: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动率:相较于空白组,其余组精子密度、活动率均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精子密度、活动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续断种子方组和左卡尼汀组精子密度和活动率均明显升高(P<0.05)。(3)RT-qPCR: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附睾Nrf2、NQO1、γ-GCS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相比,续断种子方组、左卡尼汀组Nrf2、NQO1、γ-GCS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续断种子方能够减轻少弱精子症大鼠氧化应激损伤,提高少弱精子症大鼠精子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少弱精子症大鼠附睾组织Nrf2-NQO1/γ-GCS信号通路活化,上调Nrf2、NQO1和γ-GCS蛋白表达相关。
    • 邢引弟; 袁莉刚; 陈少宇; 马晓杰; 杨大鹏; 王华; 宋娟娟
    • 摘要: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5(glutathione peroxidase-5,GPx5)在成年牦牛隐睾及正常附睾组织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索其对牦牛精子成熟及生殖机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4岁成年牦牛隐睾及正常附睾各8对,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SP法、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及IPP图像分析研究GPx5的表达及分布特征。【结果】(1)牦牛正常组附睾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管腔内有大量精子,管腔外围结缔组织丰富;隐睾组附睾组织趋向纤维化,间质内胶原纤维增生,无正常精子。(2)GPx5在牦牛正常组附睾头部和体部表达均显著高于隐睾组(P<0.05)。(3)GPx5在2组附睾基细胞、晕细胞、管周肌样细胞、静纤毛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表达,正常组附睾上皮主细胞GPx5呈强阳性表达,而隐睾组主细胞无阳性表达;正常组附睾头部和体部顶端细胞GPx5呈阳性表达,尾部顶端细胞GPx5则呈强阳性,隐睾组附睾头、体和尾顶端细胞GPx5均呈强阳性表达。【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牦牛隐睾附睾趋向纤维化;隐睾附睾头及附睾体GPx5显著降低,且主要表现为主细胞及基细胞的表达缺失,提示其与精子氧化应激损伤及抗氧化调节密切相关。
    • 铁雅楠; 杨喜喜; 王志亮; 王欣荣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日龄伊拉兔睾丸和附睾组织在性成熟前的变化规律,为其初情期及性成熟的判定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将45只伊拉兔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从30日龄开始每隔15日采集1组试验兔的睾丸及其附睾,运用形态学与组织解剖学方法对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随着日龄的增加,睾丸指数、睾丸重、睾丸长径、睾丸短径及厚径等指标逐步增加,且150日龄时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均显著高于30日龄;120、135、150日龄时附睾头、体、尾的直径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附睾头的柱状上皮厚度和纤毛长度则从105日龄起就显著高于30、45、60、75和90日龄组(P<0.05)。【结论】伊拉兔睾丸和附睾随日龄增加同步发育,在120日龄时达到初情期,在150日龄时睾丸和附睾已发育成熟,基本达到性成熟。
    • 王红梅; 杨刘玥玲; 吴逸韬; 杨献康; 郑旭昕; 赵旺生
    •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牦牛附睾精子成熟机制,本实验成功克隆获得牦牛附睾DPP4基因CDS全长序列,并对其蛋白基本信息进行分析预测;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DPP4在牦牛附睾不同部位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牦牛DPP4基因CDS区长度2 298 bp,编码765个氨基酸,DPP4蛋白为带负电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分子量88.37 ku,分子式为CHNOS;跨膜预测结果显示其存在跨膜螺旋区但没有信号肽;qPCR检测结果显示,DPP4基因在附睾头部的表达显著低于附睾的体部和尾部表达,说明DPP4基因在牦牛附睾不同部位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