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阴燃

阴燃

阴燃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439篇,主要集中在安全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0376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煤矿安全、煤炭科学技术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消防协会电气防火专业委员会六届三次会议暨第十八次电气防火学术研讨会、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气动燃烧学学术会议、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年燃烧学学术会议等;阴燃的相关文献由90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芳、乔瑜、冯超等。

阴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5 占比:1.00%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0376 占比:98.97%

总计:20589篇

阴燃—发文趋势图

阴燃

-研究学者

  • 何芳
  • 乔瑜
  • 冯超
  • 徐明厚
  • 路长
  • 高翔鹏
  • 辛颖
  • 晏慧
  • 李永军
  • 刘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旭光; 吴庭富; 何诚
    • 摘要: 为了掌握林地腐殖质火阴燃温度变化特征。以南京栖霞区丁山的地表腐殖质可燃物为研究对象,将可燃物种类、可燃物燃烧深度、含水量、风速分别作为自变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组实验对照,建立了初步的阴燃蔓延模型,得出相关实验数据。数据表明,枯立木阴燃温度最高能达到689°C;地表土阴燃燃烧深度越深,阴燃持续的时间就越长,发生在土层表面横向的阴燃火蔓延决定了阴燃林火的范围,此外,因为阴燃的地下燃烧特征,阴燃会在地下将可燃物烧净,而地表没有燃烧,从而呈现空洞特征;当含水率大于42.3%时,腐殖质复燃的可能性极低;通过对比观察结果,风速对阴燃的复燃影响最为显著,燃烧深度则影响阴燃时间和燃烧范围。相关研究为今后的森林消防工作提供部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撑。
    • 李沅宁; 郭渊明; 侯晓松; 郭斌; 杨泽宇; 张美然
    • 摘要: 综述了石油污染场地修复的现状,原位修复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比较广泛,具有操作简单,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其应用到石油土壤污染修复中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中最受关注的原位热脱附、原位高级氧化、气相抽提、生物通风以及阴燃技术治理石油污染土壤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终,提出阴燃修复技术将是未来治理石油污染场地的发展方向。
    • 唐抒圆; 高博; 于渤; 王晓迪; 尹赛男; 单延龙; 韩喜越; 曹丽丽
    • 摘要: 【目的】模拟阴燃过程,研究土壤表层温度变化规律和气体释放特征,为阴燃燃烧动力学、阴燃蔓延机制和阴燃火灾监测等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阴燃炉实验,分析测定不同燃烧时间下的土壤温度和气体(CO_(2)、CO)释放量,及不同含水率(20%、30%、40%)对气体释放量的影响。【结果】阴燃过程中土壤表层温度呈现先快速增加,然后保持平稳,最后快速下降直至熄灭的变化趋势;根据土壤表层温度变化特征,将阴燃过程分为点燃期、上升期、稳定期和熄灭期4个阶段,各阴燃阶段校正燃烧效率(MCE)均小于0.75;阴燃过程中CO_(2)平均释放量为316.23 mg/m^(3),CO平均释放量为101.25 mg/m^(3);阴燃过程中CO呈现持续性释放状态,CO_(2)呈现间歇性释放状态;燃烧时间对CO_(2)和CO释放量存在显著性影响,但CO_(2)和CO释放量不存在相关关系;不同含水率下,CO_(2)释放量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阴燃中的温度和气体变化,阴燃在14 h后出现向明燃转化的趋势,但由于土壤中可燃物含量下降,最终未转化为明燃;由于含水率升高导致土壤氧气含量下降和热量损失增加,因此CO_(2)释放量降低;在含水率20%~40%的条件下,阴燃均可以维持蔓延传播,因此CO释放量无显著性差异。
    • 孙同成; 刘强; 王毛毛; 王修云
    • 摘要: 某油井注氮气增压机在运行过程中,其二级排气管路与空冷箱二级冷却管束发生爆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红外光谱测试、开口闪点测试及物相分析等方法,对其爆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级、三级和四级增压管路内润滑油沉积和积炭严重,三级、四级压缩缸内压缩杆活塞环磨损严重,这使得体系内的温度和压力均升高,润滑油氧化和分解加速,积炭增多,排空管高温热辐射进一步加剧了低闪点可燃性物质的氧化与积炭的阴燃,导致体系内CO含量达到爆炸极限,从而引起二级排气管路与空冷箱二级冷却管束爆裂.
    • 潘俊杰; 李君
    • 摘要: 为研究地下煤火的蔓延特性,根据真实煤火背景设计搭建了煤火阴燃的实验装置.采用加热棒进行强制点火,并根据工况需要改变实验装置的通风条件,揭示了自然通风下煤火阴燃过程中温度分布和质量损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点火过程表面裂隙的发育具有随机性,导致点火阶段不可重复.水平方向上,上、中层峰值温度稳定在590°C和540°C,传播速度为0.274 mm/min和0.261 mm/min.根据升温速率和加速度曲线将煤-氧反应过程分为吸附热控制区、水分蒸发控制区、氧化控制区、热解控制区和氧化-热解反应竞争区5个区间.将质量损失分为4个阶段,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损失速率不断减小.侧边通风增大边界处氧气浓度,氧气从侧面沿水平方向进入煤层有一个渗透距离,大约为6 cm.
    • 李宁宁; 邱怀骏
    • 摘要: 随着近年来我国消防事业的飞速发展,针对特定灾情的专业力量建设、技战术训练、装备器材配置等相应环节必须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以封闭式储煤仓燃煤煤堆作为处置对象,将探测器与消防炮有机结合,利用透视投影将搜索范围由平面缩小到线段的方式,快速查找出煤堆火灾中的阴燃起火点,有效改善了自动消防炮无法有效定位煤堆火灾阴燃起火点的实际问题,并将其有效推广到各类煤堆火灾的实战处置过程中。同时,对实战处置过程中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期为仓储类建筑的固定消防设施工程设计与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何颜远; 龙传富; 于贵生; 杨平
    • 摘要: 为治理花山矿4238工作面极复杂+1030 m水平四采大范围蔓延隐蔽阴燃状态火区,以主动灭火与分区隔离治火相结合为基本思路,先后采取远距离封闭后缩封、无机材料充填、液态二氧化碳降温冷却、注氮惰化、施工措施巷灌注粉煤灰浆、阴燃火区外围巷道充填等综合灭火技术进行治理.结果表明:4238工作面火区火已熄灭;外围阴燃火区经高强度、长时间治理,火已逐渐熄灭,CO气体体积分数控制在1×10-5以下,目前,火区治理处于收尾阶段.
    • 谢超; 毛熊
    • 摘要: 近年来对变压器短路后的明火火灾防范警惕性较高,但对大型变压器短路故障后阴燃火灾的危害认识不足.分析了一起500 kV变压器短路故障后阴燃现象及现场控制措施,为变压器消防设施设计和灾后抢修提供了一定经验.
    • 徐凯; 田星; 曹英; 何雅琦; 夏延致; 全凤玉
    • 摘要: 针对海藻酸钙纤维阴燃的现象,通过标准纤维解离器将阻燃涤纶与海藻酸钙纤维共混制备了阻燃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热稳定性以及锥形量热测试后的残渣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阻燃涤纶与海藻酸钙纤维以质量比为40:60混合时,复合材料的阴燃时间小于1 s,损毁长度为12 mm;在燃烧过程中,阻燃涤纶受热熔融覆盖在海藻酸钙纤维表面,隔绝了海藻酸钙纤维与空气的接触,从而抑制海藻酸钙纤维的阴燃;与阻燃涤纶相比,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热释放量和烟释放量;在复合材料质量损失的第3个阶段(350~600°C),海藻酸钙纤维热分解的中间产物避免了阻燃涤纶的快速分解,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稳定性,促进了残炭的形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