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钝化膜

钝化膜

钝化膜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3年内共计129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7篇、会议论文119篇、专利文献326249篇;相关期刊364种,包括材料导报、电镀与精饰、电镀与环保等; 相关会议90种,包括第16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2014北京国际腐蚀技术大会、第六届全国腐蚀大会等;钝化膜的相关文献由2925位作者贡献,包括林昌健、庄进、曹楚南等。

钝化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7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19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326249 占比:99.72%

总计:327155篇

钝化膜—发文趋势图

钝化膜

-研究学者

  • 林昌健
  • 庄进
  • 曹楚南
  • 李晓刚
  • 王福会
  • 宋诗哲
  • 李宁
  • 李瑛
  • 郑茂盛
  • 乔利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中娜; 王金霞; 姜磊; 宋志强; 罗懿; 杨阳; 王海锋; 金磊
    • 摘要: 某海上平台316L不锈钢液控管线发生泄漏,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并结合不锈钢液控管线的实际工况,分析管线泄漏的原因。结果表明:该不锈钢液控管线发生泄漏是表面受损和环境介质共同作用所致;在管线安装过程中,其与相邻管线或设备之间发生摩擦,管线外表面钝化膜破损,在含卤族元素的海洋大气环境中钝化膜来不及修复,使管线外表面发生腐蚀,最后在Cl;的加速作用下发生点蚀穿孔导致管线泄漏。
    • 姚莹; 宁培栋; 田成辉; 刘小华; 王瑾; 陈翠
    • 摘要: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及其配备的能谱仪,并结合钝化膜单位面积质量和表面粗糙度检测,对热镀铝锌方管表面发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镀铝锌钢板在辊压过程中外力较大,对钝化膜的破坏性较强,钝化膜因此而变薄,失去保护作用,甚至方管表面部分钝化膜脱落而露出铝锌镀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热使镀层发生氧化,且钢板与模具摩擦造成钝化膜分布不均匀,产生色差,导致镀铝锌方管发黑。
    • 杜晓洁; 张威; 丁骁; 贾玺泉; 徐震霖; 范光伟; 何宜柱
    • 摘要: 目的 研究Ce变质处理提高Fe-Cr-Ni中熵合金在3.5%NaCl溶液中抗点蚀性的机理。方法通过动电位极化实验,分析Ca变质处理与Ce变质处理的Fe-Cr-Ni中熵合金的抗点蚀性。利用SEM和EDS等手段观察了经不同变质处理后合金中夹杂物的形貌和元素组成,并结合阻抗谱分析与XPS技术研究了Ce对钝化膜保护力的影响。结果经不同变质处理的Fe-Cr-Ni中熵合金中的夹杂物形态不同,Ca变质处理合金中夹杂物为CaO-Al_(2)O_(3)和CaS-Al_(2)O_(3)复合夹杂物。在腐蚀过程中,CaS优先溶解导致点蚀萌生。Ce变质处理合金中夹杂物是具有核壳结构的(Ce,Si)_(x)O_(y)-(Al,Mn)_(x)O_(y)稀土复合夹杂物,降低了点蚀敏感度,提高了抗点蚀性。在3.5%NaCl溶液中,Ca变质处理Fe-Cr-Ni中熵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为3.108×10^(‒6)μA/cm^(2),Ce变质处理Fe-Cr-Ni中熵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为4.883×10^(‒7)μA/cm^(2),其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85%。Ca变质处理与Ce变质处理的Fe-Cr-Ni中熵合金的容抗弧均呈不完整的半圆状,钝化膜与基体间的电荷转移电阻分别为1.872×10^(5)Ω•cm^(2)和4.312×10^(5)Ω•cm^(2),Ce变质处理合金钝化膜中电荷转移电阻提高了1.3倍。稀土铈提高了钝化膜的Cr+Ni/Fe+Mn阳离子比,Ca变质处理与Ce变质处理的Fe-Cr-Ni中熵合金钝化膜的Cr+Ni/Fe+Mn阳离子分别为1.66和1.2。XPS分析结果同样表明,Ce变质处理Fe-Cr-Ni中熵合金钝化膜具有更好的保护性。结论和Ca变质处理Fe-Cr-Ni中熵合金相比,Ce变质处理合金具有更优异的抗点蚀性,这主要归因于稀土元素Ce的影响,一方面Ce使合金中的夹杂物改性,降低了点蚀敏感度;另一方面Ce增加了钝化膜的保护能力,提高了点蚀抗力。
    • 冉斗; 孟惠民; 刘星; 李全德; 巩秀芳; 隆彬
    • 摘要: 为了探明Cl^(-)浓度对汽轮机末级叶片常用钢腐蚀的影响,通过动电位极化法、电化学阻抗谱、Mott-Schottky曲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在不同Cl^(-)浓度模拟溶液中14Cr12Ni3WMoV马氏体不锈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Cl^(-)浓度的不断增大,不锈钢钝化膜点缺陷增加,稳定性下降,点蚀敏感性增强,对材料基体的保护能力下降;不锈钢表面点蚀坑的孔径随着Cl^(-)浓度的增大会明显变大,但腐蚀坑的深度无明显升高,腐蚀坑更易沿材料表面发展;不锈钢发生点蚀时,材料中Fe,Cr,Ni,W,Mo,V等发生选择性溶解,Fe和Ni会以离子形式迁移至溶液中,而Cr,W,Mo,V则会以氧化物形式沉积在腐蚀坑内。
    • 曹国钦; 陈朝阳; 万冬阳; 水季川; 马铭萱; 胡俊华
    • 摘要: 综述了高温海洋腐蚀环境的类型,以及各类合金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失效机理。重点考察了Fe、Ti、Ni基合金内部的主要元素在高温下的扩散行为,及其与侵蚀性离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从盐雾腐蚀以及熔融热腐蚀2个角度,讨论了化学/电化学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基于氧化腐蚀过程中复合氧化膜的形成过程,总结了氧化膜与侵蚀性离子以及杂质气体的再作用机理,明确了保护性氧化膜和非保护性氧化膜的类型。从合金化的角度,揭示了Cr、Al等元素对防腐性能提升的关键作用,指出了材料计算在高温海洋环境的潜在应用价值。最后归纳了高温海洋环境下的涂层防护手段和材料体系,其中结构稳定性和界面反应问题是涂层材料研究的重点。在未来研究方向上,指出应该重点关注腐蚀过程中活性元素的交互作用以及钝化膜的形成机理,筛选有效防护元素。利用氧化、盐雾等多种腐蚀条件,依托构效关系进行涂层优化,形成系统的海洋高温涂层防护方案。高熵合金涂层作为新兴体系在高温防护上的应用具有研究价值。
    • 陈文浩; 王闻捷; 于元元; 陈鹏辉; 郑波; 袁声召; 万义茂
    • 摘要: 借助磷掺杂多晶硅钝化接触结构卓越的钝化质量,n-TOPCon太阳电池可获得极佳的电学性能表现。在实际工业化制造过程,获得高性能量产n-TOPCon电池的关键之一是需要实现电池双面钝化结构的匹配与优化。对于硼扩散制备而成的电池正表面,工业上常采用叠层钝化膜沉积前添加热氧化工艺来优化钝化质量。该热氧化过程对n-TOPCon电池正反面钝化结构以及最终的电池电学性能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探究;发现热氧化过程可以优化重掺杂硼扩面的钝化质量,而对于轻掺杂硼扩面有害无益,同时热氧化会导致掺杂多晶硅钝化接触结构的钝化质量下降。未经过氧化处理的n-TOPCon电池在光注入退火工艺处理后可以获得更大的电学性能增益。使用无氧化工艺获得了平均效率达24.02%,最高效率为24.34%的量产n-TOPCon太阳电池。
    • 刘鑫鑫; 崔雨薇; 姚增健; 陈靓瑜
    • 摘要: 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优异生物相容性、优异力学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尤其是航空航天、生物医学、车辆工程等行业.文中简要概述钛合金在各大领域的应用现状.因其常在复杂腐蚀介质环境下工作,因此对钛合金腐蚀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钛合金在腐蚀介质中能够在表面快速地形成氧化膜,因此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但迄今为止,鲜有报道对钛合金氧化膜的特性以及生长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文中将对钛合金钝化行为、钝化膜的成膜机理、结构和成分、半导体性质、生长过程以及3种钝化模型进行系统地评述.
    • 朱博轩; 李建中; 赵静; 范连慧; 邢鹏飞
    • 摘要: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探索含铜不锈钢(316L⁃Cu)与人体尿液接触后钝化膜厚度及表面元素状态变化,研究在人体尿液中含铜不锈钢的铜离子释放机理和化学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含铜不锈钢表面由于吸附尿液中的无机盐等成分,形成Cr_(2)O_(3)和N,P等化合物混合的“调节膜”,且“调节膜”厚度小于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的膜;含铜不锈钢中的铜以离子形式溶出,且基体中的铜不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促进铜离子的释放,进而赋予材料持久的生物功能性.
    • 羊祥云
    • 摘要: 针对0Cr13Ni8Mo2Al不锈钢试验件,研究了不同的切削加工表面质量和钝化工艺对于钝化膜表面形貌结构、化学组成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表面粗糙时钝化膜表面凹凸不平、犁沟较深、并存在微裂纹,较深的犁沟含有较高的P、S元素,是钝化膜易发生腐蚀的薄弱区。对不同温度制备的钝化膜进行电化学测试和盐水浸泡测试,结果表明,合适的表面钝化温度为30°C,并探讨分析了钝化膜层的失效机制。
    • 梁莹; 张慧霞; 郝福耀; 李相波; 胡鹏飞
    • 摘要: 目的确定新型高强不锈钢在海水环境中的耐蚀性能和腐蚀机理。方法通过海水浸泡试验、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考察新型高强不锈钢在海水环境中的腐蚀性能,并结合金相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该不锈钢的组织结构和钝化膜组成。结果新型高强不锈钢在海水中的自腐蚀电位稳定在0.012~0.020 V,点蚀电位为1.10 V,保护电位为0.89 V。海水中浸泡45 d后,电化学阻抗值仍然保持在10^(6)Ω·cm^(2)数量级。这说明钝化膜表面并未出现点蚀的形核,钝化膜仍具有较好的保护性。该不锈钢具有典型的孪晶奥氏体结构,形成的钝化膜表层主要成分为FeOOH、Cr(OH)_(3)等氢氧化物,内层成分主要为Fe_(3)O_(4)、Cr_(2)O_(3)、CrO_(3)、单质Ni,具有较强的钝化膜修复能力。结论该不锈钢在海水中具有良好的耐蚀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