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鉴藏

鉴藏

鉴藏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450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书法、篆刻、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0篇、专利文献7623篇;相关期刊146种,包括文物鉴定与鉴赏、紫禁城、收藏等; 鉴藏的相关文献由305位作者贡献,包括朱万章、吕友者、梁江等。

鉴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0 占比:5.57%

专利文献>

论文:7623 占比:94.43%

总计:8073篇

鉴藏—发文趋势图

鉴藏

-研究学者

  • 朱万章
  • 吕友者
  • 梁江
  • 王照宇
  • 秦明
  • 薛永年
  • 叶梅
  • 倪志云
  • 凌利中
  • 吴明娣1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万章
    • 摘要: 关于清代画家马负图的文献记载莫衷一是,笔者在梳理原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其传世作品,证实常州马负图为明末清初理学家,长山马负图为康熙年间山西凤翔知县,画家马负图即为建州马负图,是西安人,活跃于乾隆后期至道光后期,是高其佩之后的指画“能手”,擅画虎、鹰、人物及山水。马负图为清代职业画家,在晚清时期一度扬名于厂肆。马负图先是扬名而后寂寂无闻,这种情况在画史上并不鲜见。究其原因,除画艺本身是主因外,还与作者交游、绘画题材、艺术赞助人的身份及影响力、作品传播的广度等相关,这或许是考察以马负图为缩影的一批画史上非主流画家的意义所在。
    • 童兴强
    • 摘要: 董其昌提倡“南北宗”论,强调文人身份与绘画的联系,通过对于“南宗”绘画传系的确定与宣扬,明确自己的复古指向和“正宗”地位。“民抄”事件对董其昌的人生轨迹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比这一冲突前后董其昌的状态,有助于分析董其昌的艺术理念和为人交游的处境变化。
    • 王莹
    • 摘要: 清代书画鉴藏在我国书画鉴藏史上具有独特又重要的历史地位。明末清初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宫廷内府、官宦富贾以及大收藏家的藏品大量流出易主。在书画藏品流转的过程中,出现了清初私人书画鉴藏的兴盛局面。鉴藏家中有较高成就的主要有梁清标、安歧、高士奇、卞永誉、缪曰藻等。缪曰藻为江阴东兴吴门派,著有《寓意录》详细记载了其收藏过目的书画、碑帖作品的材质、尺寸、装潢、题跋诗文等。但目前学术界对缪曰藻的鉴赏成就尚未进行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故宫藏缪曰藻过目鉴赏及收藏的绘画作品进行梳理分析,同时参见徐邦达和张珩先生的鉴定意见,对其书画鉴赏能力进行考察。
    • 王古今
    • 摘要: 《熹平石经》始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典刻石。本文以故宫藏清前仅存古拓本之一的黄易本《宋搨汉石经》册为研究对象,探讨《熹平石经》破碎散落之后,人们对于这一残破石经的认识和接受角度的变化;并通过对黄易本各部分内容的分析,讨论该拓本所反映出收藏者黄易通过将拓本书册概念化,实现自我学术身份的建立,并最终得到后继者万航的认同、追忆和借鉴。
    • 郭靖超
    • 摘要: 本文以《快雪时晴帖》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在历代的流传情形和鉴藏情况,将乾隆帝的鉴藏方式和御题文字与过眼《快雪时晴帖》的帝王和文士的鉴藏方式及著录、题跋文字等进行对比研究,一方面论析乾隆皇帝在鉴藏方式和观念等方面与其他帝王和文士间的异同,另一方面从题跋中探究和归纳出兼具艺术家和政治家双重身份的乾隆帝的鉴藏特点和多重视角,继而阐释乾隆帝所拥有的文人情怀与独特的治国观,并表明其在鉴藏史中的重要地位。
    • 夏雨; 刘云峰
    • 摘要: 项元汴和天籁阁是明代书画收藏的重镇,其收藏之丰,堪称半部传统书画史。难能可贵的是,天籁阁虽为私人藏馆,却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公共美术馆”的特征,众多书画家莫不受其雨露,得益匪浅。项氏与其天籁阁也是嘉兴独有的文化名片。2022年5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嘉兴市委主办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在嘉兴美术馆开幕,“项元汴时代”是其中的一个篇章。本文通过分析项元汴家世、收藏、交游、文化贡献等因素,全方位呈现项元汴的艺术人格、创作、艺术品收藏与文化传承的贡献,以期读者深切感受四百多年前艺术品收藏大家的艺术和人文情怀。
    • 宁方勇
    • 摘要: 苏州博物馆馆藏《七君子墨竹图》是元代重要的画竹作品,汇集了柯九思、吴镇等六位名家之作。光绪年间,苏州蘧园(即网师园)主人李鸿裔曾经收藏此卷,重付装池之时,裁掉图后元代八人题跋。此事为沈梧见证,他认为题跋应属于其所藏《元倪元镇水竹居卷》。之后,题跋又被张大千拼入其伪作《赵松雪木石丛篁图卷》,成为吴湖帆的重要藏品。此卷后由顾麟士从李氏处购藏过云楼,填入一幅吴镇的墨竹小轴,成为今之《七君子墨竹图》。
    • 李淑辉
    • 摘要: 吴湖帆对王季迁的书画鉴藏理念影响深远。王季迁对吴湖帆书画鉴藏理念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试从两人的文献资料中梳理出他们的交往细节,厘出吴湖帆对王季迁鉴藏的具体影响,进而分析吴湖帆与王季迁在书画鉴藏取向和鉴藏方法上的传承关系:王季迁继承和发展了吴湖帆的“笔墨说”和“神韵说”,对于“笔墨”的形态、内容、品质做了详细的说明,将“神韵”落实在字体的结构、笔的排列与其相互间的关系,即一种生命的感觉上。相较于吴湖帆,王季迁的理论和鉴藏实践落在实处,更科学一些,与时代吻合。但从本质上看,吴湖帆的“神韵”说和王季迁的“笔墨”说,都属于笔墨形式分析法。
    • 王汝虎
    • 摘要: 在清代金石学和书学发展过程中,张廷济(1768-1848,字叔未,嘉兴人)以其金石书画收藏之富、鉴赏之精而著称于嘉道年间,其清仪阁之声名与阮元的积古斋、吴荣光的筠清馆相颉颃,为此时金石学发展的代表性人物。如徐钧在叙《清仪阁所藏器物文》时所称赞的,张廷济之金石著述,“可与仪征阮氏、北平翁氏诸书,并为艺林珍重也”。
    • 摘要: 本书分为"特稿""行业聚焦""独家访谈""鉴藏诠要""艺苑横议"五辑,收录130余篇文章,其中既有本刊学术顾问的倾情追忆,也有本刊记者的深入调研;既有古代书画的品评赏析,也有当代名家的鉴藏心得,内容丰富可读,兼具文献性和学术性,有助于读者增益见闻,扩大艺术视野,了解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历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