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鄱阳湖湿地

鄱阳湖湿地

鄱阳湖湿地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管理、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0752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代商贸工业、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草学会草地生态专委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草地科学研究生论坛、《草业科学》创刊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等;鄱阳湖湿地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白秀玲、谢冬明、周云凯等。

鄱阳湖湿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93%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10752 占比:98.98%

总计:10863篇

鄱阳湖湿地—发文趋势图

鄱阳湖湿地

-研究学者

  • 白秀玲
  • 谢冬明
  • 周云凯
  • 周杨明
  • 宁立新
  • 张学玲
  • 肖复明
  • 蔡海生
  • 谭志强
  • 周国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薛晨阳; 李相虎; 谭志强; 李珍
    • 摘要: 群落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的关键属性之一,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植被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改进的M.Godron法以及Shannon-Wiener、Pielou指数研究了典型洲滩湿地植物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在不同水情阶段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芦苇—南荻(Phrag-mites australis-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稳定性都显著高于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群落(p0.05)。物种多样性和稳定性在不同水情阶段的变化不同,狗牙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各阶段无显著差异,而群落稳定性在丰水期明显低于其他时段;芦苇—南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涨水期和丰水期较高,而群落稳定性在退水期和枯水期较高;(2)群落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没有明确的关系,物种多样性不是群落稳定性的决定因素;(3)不同植物群落稳定性对土壤水分存在不同的最优区间,当土壤含水量在15%—20%左右时,狗牙根群落稳定性最高,而当土壤含水量在35%—40%左右时,芦苇—南荻群落稳定性最高。结果有助于了解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及变化规律,也对进一步揭示水情变化影响下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 以文
    • 摘要: 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古称彭蠡泽,水域面积396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每到秋冬时节,南迁的大雁、天鹅、白鹤等珍禽成群抵达鄱阳湖沿岸湿地越冬,鄱阳湖湿地也因此有了“候鸟天堂”“中国候鸟之乡”等美誉。余干县天良优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天良合作社”)理事长江良清依托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优势,采用绿色大米种植新模式,让千亩稻田成为“候鸟食堂”,也让在鄱阳湖湿地种植的大米有了响亮的品牌--彭蠡泽·鹤园稻米。
    • 袁明; 唐丽芙; 肖琴琳; 顾育铭
    • 摘要: 自2014年起,江西省认真组织实施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试点项目,并取得显著实效。通过项目实施,极大地缓解了鄱阳湖国际重要湿地周边区域“人鸟争食”的紧张情况,激发了群众参与湿地和候鸟保护的热情,调动了社会各方力量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鄱阳湖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总结该项目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与建议。
    • 刘晓波; 韩祯; 王世岩; 彭文启
    • 摘要: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典型通江湖泊,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浅水湖泊和国际重要湿地.2003年来,受长江与鄱阳湖之间"江湖关系"变化影响,加之流域区域人类活动干扰,鄱阳湖湿地退化特征明显.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综述国内外研究文献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梳理了鄱阳湖湿地保护研究的关键问题及研究思路.从确立恢复和保护目标、揭示湿地演替驱动机制,构建系统恢复和保护体系等方面提出未来需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从宏观与微观结合、过程与格局结合、结构与功能结合、热点与空缺结合等角度提出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思路,以期为鄱阳湖湿地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 庞洁; 靳乐山
    • 摘要: 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补偿一般理论框架,对鄱阳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补偿者、受偿者、补偿标准及差别化、补偿方式和补偿条件性等核心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表明,测算得到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为2 503.39元·hm-2·a-1;补偿标准需要差别化,考虑因素包括农作物受损失程度、土地与湖区距离以及土地质量等,其中农作物受损失程度是实现生态补偿差别化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补偿标准偏低、违约成本太低和实际监管概率偏低是弱监管的根源,应采用多种补偿方式相结合,或者分阶段选择不同的补偿方式.为了改进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应进一步明晰补偿主体,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并充分考虑农户资源异质性和机会成本异质性,实现补偿标准差异化,注重补偿的“条件性支付”,兼顾补偿的公平与效率.
    • 张全军; 张广帅; 于秀波; 刘宇; 夏少霞
    • 摘要: 枯落物分解过程是湿地生态系统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研究湿地枯落物分解过程是揭示湿地生态功能机理的关键.洪泛平原湿地枯水期的地下水位及丰水期的洪水淹没深度和持续时间都是湿地枯落物分解过程的重要调控因素.本研究采用分解袋法和原位观测模拟试验研究了鄱阳湖优势湿地植物薹草枯落物分解及碳、氮、磷释放对枯水期转化到丰水期的响应.利用鄱阳湖湿地洲滩的高程差选取4个水位梯度,在枯水期4个梯度分别是G-H(高地下水位带)、G-MH(中高地下水位带)、G-ML(中低地下水位带)和G-L(低地下水位带),而在丰水期这4个梯度又转变为G-H(深淹水带)、G-MH(中度深淹水带)、G-ML(中度浅淹水带)和G-L(浅淹水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枯水期内还是在丰水期内,4个梯度带之间薹草枯落物干物质残留率及分解速率都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在枯水期内,4个梯度分解速率的大小关系为:G-H>G-MH>G-ML>G-L,在丰水期内,分解速率大小关系发生了反转,即为:G-L>G-ML>G-MH>G-H.薹草枯落物碳、氮、磷相对归还指数表现出与干物质相似的差异性.本研究可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水文节律的响应研究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也为鄱阳湖基于水位调控下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新的认识和决策依据.
    • 钱海燕; 周杨明; 谢冬明; 任盛明; 刘木生
    • 摘要: [目的]深刻认识环境因子对湿地土壤碳、氮积累的影响,是理解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转化过程的基础.基于鄱阳湖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以及具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交替出现的独特水文特征,是研究水文急剧变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动态变化的天然实验室,探讨季节性积水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沿高程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季节性积水湿地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于鄱阳湖枯水期(2018年11月—2019年3月)开展野外调查并采集土壤样本,测定土壤理化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判别不同湿地类型环境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土壤碳、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集成推进树算法量化环境因子对湿地表层土壤碳、氮的相对贡献.[结果]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湿地表层(0~20 cm)SOC和TN含量随着高程梯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高值出现在高程梯度13~14 m或14~15 m的洲滩区域.蚌湖(SOC:(9.47±2.97)g/kg,TN:(1.14±0.32)g/kg)和常湖池(SOC:(7.92±3.20)g/kg,TN:(1.05±0.28)g/kg)比泗洲头(SOC:(2.36±0.49)g/kg,TN:(0.27±0.06)g/kg)具有更高的SOC和TN含量(P<0.05).SOC和T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分别与坡度、湖底高程、土壤含水量、铵态氮、硝态氮、全磷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和碳氮比存在显著负相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因子得分显示,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的环境性状具有明显分异,表明湿地类型与表层土壤碳、氮的分布具有密切联系.优化的集成推进树算法显示,所选环境因子中,湿地类型、高程梯度、土壤含水量、土壤碳氮比、铵态氮、硝态氮和全磷对SOC和TN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pH、湖底高程和坡度的相对影响微乎其微.其中,铵态氮、高程梯度是影响SOC积累的主要因素,湿地类型、土壤全磷是影响TN积累的主要因素.[结论]鄱阳湖碳、氮与磷的变化关系密切,湿地类型、高程梯度对鄱阳湖湿地土壤碳、氮的积累产生了深刻影响.
    • 许秀丽; 李云良; 谭志强; 郭强
    • 摘要: 选取鄱阳湖典型洪泛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8年4~10月降水、湖水、河水和湿地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变化特征,利用δ18O~δD关系确定了不同水文时期湿地各类水体的转化关系,并结合同位素端元混合模型估算了不同水源对湿地地下水的贡献分量.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δ18O和δD值在6~7月份偏小,其余月份较高,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和雨量效应.河水、湖水同位素与降水同位素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受蒸发分馏影响,重同位素更为富集,且变化幅度远小于降水同位素.湿地地下水同位素的季节变化较小,δ18O、δD均值(-5.26‰,-31.1‰)高于大气降水(-6.32‰,-40.1‰)、低于湖水(-3.60‰,-26.4‰),与河水同位素(-5.09‰,-34.4‰)较为接近,表明湿地地下水受降水、湖水和河水的共同影响.涨水期(4~5月)河水的补给源为降雨和流域内地下径流,湖水主要受河水和降水共同补给,湿地地下水主要受前期降水和河水补给的滞后影响,河水的贡献比重更大.丰水期(6~8月)地下水主要接受湖水和河水共同补给,湖水的补给贡献比例超过50%,退水期(9~10月)湿地地下水向河道和湖泊等地表水体排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