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道德共同体

道德共同体

道德共同体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教育、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621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伦理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2国际儒学论坛等;道德共同体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乔清举、刘炜杰、吴洪涛等。

道德共同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3.3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621 占比:96.61%

总计:2713篇

道德共同体—发文趋势图

道德共同体

-研究学者

  • 乔清举
  • 刘炜杰
  • 吴洪涛
  • 姜赞东
  • 孟亚
  • 李勤
  • 李慧玲
  • 王莹莹
  • 白洁
  • 董军

道德共同体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万玛宁
    • 摘要: 在我国当前“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深刻理解“一流”的内涵和特质,对一流大学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切实达成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是正在开展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的高校必须认真面对的核心问题。文章尝试在当前普遍认同的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基础上,探讨道德建设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论述构建道德共同体对于大学的共同规范、专业理想、内在激励、团队精神的影响和促进,助力大学道德权威和学术权威的确立,进而实现一流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 陈思思
    • 摘要: 道德教育并非简单的线性教育。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教育的学习与展示的过程生发于人类的社会实践生活,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体的人生密切相关。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道德价值不简单地等同于社会价值,也不等同于个人价值或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双方的结合体,它是人在社会实践中整合并关联外在事实与内在自我,在对自身存在境况的诗意追求中,形成的具象的道德价值。回归到学校,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提供怎样的道德教育?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具象道德教育即给学生提供一个他们自己的道德教育课程,形成一种无压迫的“道德共同体”。
    • 陈佩辉
    • 摘要: 封建制一直被认为是圣人所造的神圣家国制度。柳宗元径直从社会历史变迁的角度分析郡县代替封建的必然性,并从制度设计和制度价值等层面否定了封建制,解构了封建作为儒家政治理想载体的意义。张载在反驳柳论的过程中重塑了封建制,并从制度设计和价值层面论证了作为道德共同体的封建制优于郡县制,最后通过《西铭》为封建制奠定了坚实的本体论和价值论根基,使封建制重新获得了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柳宗元对于封建的解构,为后世儒者坚守封建政治理想树立了典范。
    • 余辉
    • 摘要: 社区是社会有机体的微观缩影和基本单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快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从现实空间布局审视,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需要以主体存在为支点要素,以现实交往为空间要素,以“共同善”为目标要素。嵌入社区的真实生活情境,多元价值观激荡之下居民的道德自我缺场、空间完整性剥离中居民的道德交往缺乏、风险社会语境中居民的道德审美流失成为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的困境之源。聚合构建社区道德共同体诸要素之“力”,需要在关注个体中引领道德主体的回归,在空间交往对话中激发道德情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区道德审美。
    • 周谨平
    • 摘要: 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生活。应对危机需要人类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道德共同体成为防控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必然要求。重大公共卫生危机需要通过道德共同体的构建来凝聚合力、强化责任、消除偏见。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道德共同体的构建具有坚实的可能性基础,人类历史生活为道德共同体提供共同善的支撑,全球化加固了道德共同体的生活纽带,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为道德共同体赋予共同道德责任。要构建道德共同体,我们必须在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培育“共同理解”、维护共同利益、塑造共同身份。
    • 姚海涛
    • 摘要: 儒家哲学是具有深层生态本质的哲学。深入剖析孟子思想,可厘清其具有人性本善、何必曰利、山水禽兽三大生态哲学思想维度。“人性本善”为孟子生态之思的逻辑起点,旁通物情,外推于自然界事事物物,通过主体反身内求,恢复情感生态,诚敬而行,实现情感生态与自然生态相向而行。“何必曰利”所彰显的义利之辨对于破除生态功利主义,矫正人类中心主义有重要价值,而个体生存中的寡欲意识则具有深刻易行的生态意味。“山水禽兽”蕴含三层含义。其一,关于水土与山木,包含了孟子对平治水土、人居环境的思考,更有其对牛山之木案例的沉痛反思。其二,孟子推恩于动物的主张,立足于人物之别的基础上,仁民爱物,恩及禽兽,寓示着深厚的动物关怀。至于动物驱离与渔猎限制,则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以羊易牛提供了一个有关动物关怀的极佳案例。人之推恩,可建立起人与动物的道德共同体。其三,遵循自然,因时乘势,证成一幅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图景。孟子绾合心灵境界与现实方法的生态哲学思想,呈现出人文主义与整体主义特点,无论是其高深的生态境界还是其对具体的生态问题的解决策略,对于今天建立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李世雁; 许畅
    • 摘要: 从生态个体的维度探究道德效用,旨在确认道德对个体生存、自由与幸福的效用,引导行为主体自发地进行道德实践.首先基于道德效用相关概念的微观分析,道德效用包含着道德行为使受益者受益的思想内涵.其次从生存、自由与幸福这三个生态个体逐步递进的追求展开对道德效用的探微,具体表现为道德效用是利他的,意味着道德主体的行为使他人成为获益者,随着道德效用在时间与空间层面的推演发展,回馈效应又会使道德主体自身受益,最终演化为道德效用也是利己的,这是道德共同体的有效构建.最后站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道德效用的社会生态蕴意突显了生态个体与社会生态系统和谐共存的伦理智慧,其注重以人为本、利他与利己均衡发展以及培育公共品格的伦理思想可以提升伦理道德体系话语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使道德主体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去把握生态个体之间的关系.
    • 李勤
    • 摘要: 中国传统师道有着丰富的道德内涵,而新时代的教育对其提出了新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道德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人,要肩负起"师道显德"的时代担当,以深厚的师德修养和高超的育德能力,挑起示范显德、协同弘德和引领育德的责任,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使命。
    • 赵旭红; 刘剑; 黄刚; 赵翠芳
    • 摘要: 公德私德形态省思,紧盯的是当代中国的道德危机,投向的是私德与公德之种种偏失,落脚则是健全道德人格如何养成,以便维护道德共同体的稳定和谐.从孝的人伦规范重构,主体的"他者化转向"建构对多元他者的责任伦理,"包容道德自律"弱意义上的"自由优先",无国界的病毒与建构有国界的共同体的四向度审视,而赋予道德以公私特质的适宜性融合与划分.对个体可以有"美德"的期待,却不可强求;对个体必须有"公共道德"的规约,而不能例外,是"包容私德"弱意义上的"公德优先",并尽其所能地为个人道德保留空间.
    • 李勤
    • 摘要: 中国传统师道有着丰富的道德内涵,而新时代的教育对其提出了新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道德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人,要肩负起"师道显德"的时代担当,以深厚的师德修养和高超的育德能力,挑起示范显德、协同弘德和引领育德的责任,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使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