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送检率

送检率

送检率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84188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现代医院管理、中国卫生产业、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江西省第十四次妇产科学学术会议、2014现代护理论坛等;送检率的相关文献由26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波、张卫红、张永祥等。

送检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4188 占比:99.87%

总计:84301篇

送检率—发文趋势图

送检率

-研究学者

  • 刘波
  • 张卫红
  • 张永祥
  • 李惠芬
  • 陈文森
  • 张苏明
  • 李松琴
  • CHEN Wen-sen
  • LI Song-qin
  • LIU Bo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玲玲; 陈韵; 吴晓英
    • 摘要: 目的应用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方法调查2018年9月—2020年8月某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2019年9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签订责任书、工作质量考核与反馈、知识培训、信息系统控制等,比较干预前(2018年9月—2019年8月)与干预后(2019年9月—2020年8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标本、无菌性标本、呼吸道标本及血培养标本送检情况。结果共调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40335例,干预前21441例,干预后18894例。干预后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分别为65.20%、67.36%、99.02%,高于干预前的63.64%、64.68%、9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菌性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的13.81%提高至干预后的15.85%,呼吸道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的37.63%下降至干预后的35.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无菌性标本占比由干预前的30.43%提高至干预后的34.84%,呼吸道标本占比由干预前的45.74%下降至干预后的40.09%。两套及以上血培养标本占比由干预前的18.63%上升至干预后的2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可同时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与送检质量。
    • 董烨华; 俞小虹; 杨骥骐; 吕俊锋; 王淑颖; 聂世姣
    • 摘要: 目的 加强碳青霉烯类药物管理,促进其临床合理使用.方法 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为核心,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进行监管,并对监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率总体呈线性下降趋势.碳青霉烯类药物的AUD在实施专项病历点评后由第二阶段的4.46下降至第三阶段的3.77,下降幅度为15.47%;CRKP与CRAB的检出率分别从2017年的10.24%、41.00%下降至2019年的9.73%、28.72%,且总体均呈现线性下降趋势.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前的送检率均维持在94%以上.结论 AMS管理策略下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全流程监管,有助于促进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赖凌宇; 谢建忠
    • 摘要: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前病原微生物送检情况及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福建省肿瘤医院并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227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1—12月住院患者为干预前组,2020年1—12月住院患者为干预后组,比较综合管理措施干预前后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前病原微生物送检率、无菌标本送检比例、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抗菌药物使用疗程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经综合管理措施干预后,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前病原微生物送检率明显升高(均P<0.05),无菌标本送检比例增加(均P<0.05),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下降(χ2=3.93,P<0.05;χ2=4.19,P<0.05),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疗程均缩短(Z=2.182,P<0.05;Z=1.976,P<0.05),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综合管理措施干预提高了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前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同时缩短抗菌药物治疗疗程,减少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 赵辉; 孙义军; 于莉燕; 周阴娥
    •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合格率和阳性检出率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肺结核住院患者367例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1年5月肺结核住院患者40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留取痰标本的方法,观察组实施"一教二对三查"护理干预措施后留痰,比较两组标本的送检率、合格率、阳性检出率和确诊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标本送检率、合格率、涂阳率、培阳率和GeneXpert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确诊平均时间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送检率、合格率、阳性检出率以及缩短确诊时间均有较大的价值.
    • 印庆华; 王晔华; 杨玲玲
    • 摘要: 目的了解某二级综合性中医院2016—2019年的医院感染情况,为科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相关资料,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医院感染科室分布、感染部位以及病原菌构成情况。结果2016—2019年共发生医院感染391例和398例次,发病率为1.30%,例次发病率1.35%。四年中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75%、1.33%、1.23%、1.04%,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14.14,P<0.01)。肿瘤科、内科、外科的医院发生率较高。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手术伤口。主要病原菌以G-菌为主(62.75%),G+菌占26.72%,真菌占10.53%;G-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感染病原菌标本送检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应制定精准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印庆华; 王晔华; 杨玲玲
    • 摘要: 目的了解某二级综合性中医院2016—2019年的医院感染情况,为科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患者中的医院感染病例相关资料,并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医院感染科室分布、感染部位以及病原菌构成情况。结果2016—2019年共发生医院感染391例和398例次,发病率为1.30%,例次发病率1.35%。四年中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75%、1.33%、1.23%、1.04%,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14.14,P<0.01)。肿瘤科、内科、外科的医院发生率较高。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手术伤口。主要病原菌以G-菌为主(62.75%),G+菌占26.72%,真菌占10.53%;G-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感染病原菌标本送检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应制定精准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王爽
    • 摘要: [目的]分析痰培养标本管理的研究热点,为提高痰培养标本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提供借鉴.[方法]获取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主题为痰培养标本管理的研究类文献,聚类分析纳入文献的高频词,分析痰培养标本管理的研究热点.[结果]获取痰培养标本管理的研究类文献共145篇,共获取关键词337个,高频词聚类结果显示存在3个研究热点:痰培养标本的质量控制、痰培养标本的采集、痰培养标本的送检.[结论]痰培养标本管理领域的发文量较少,研究受关注度有待提高;基于当前痰培养标本管理的研究热点,建议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规范化痰培养标本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适宜病人病情的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的选择、医护一体化提高痰培养标本送检率等问题.
    • 杨璐淼; 谷君君
    •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新住院患者留取大便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升新住院患者大便标本送检率为主题,按照品管圈步骤,对我院新住院患者大便标本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及数据汇总,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新住院患者大便标本送检率由60%提升至76%.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升新住院患者粪常规送检率.
    • 武新颖; 贾文欣; 姚超
    •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医院治疗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变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治疗前送检率从39.55%提高到60.94%,同时改善了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标本送检率,改善科室人员的凝聚力,主观能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