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生物标本

微生物标本

微生物标本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58661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医学信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中华预防医学会第25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12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2016)联合会议等;微生物标本的相关文献由31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波、张卫红、张永祥等。

微生物标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58661 占比:99.98%

总计:358749篇

微生物标本—发文趋势图

微生物标本

-研究学者

  • 刘波
  • 张卫红
  • 张永祥
  • 张苏明
  • 李惠芬
  • 李松琴
  • 陈文森
  • CHEN Wen-sen
  • LI Song-qin
  • LIU Bo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玲玲; 陈韵; 吴晓英
    • 摘要: 目的应用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方法调查2018年9月—2020年8月某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2019年9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签订责任书、工作质量考核与反馈、知识培训、信息系统控制等,比较干预前(2018年9月—2019年8月)与干预后(2019年9月—2020年8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标本、无菌性标本、呼吸道标本及血培养标本送检情况。结果共调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40335例,干预前21441例,干预后18894例。干预后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分别为65.20%、67.36%、99.02%,高于干预前的63.64%、64.68%、9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菌性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的13.81%提高至干预后的15.85%,呼吸道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的37.63%下降至干预后的35.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无菌性标本占比由干预前的30.43%提高至干预后的34.84%,呼吸道标本占比由干预前的45.74%下降至干预后的40.09%。两套及以上血培养标本占比由干预前的18.63%上升至干预后的2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可同时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与送检质量。
    • 王旭辉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180份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这180份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开展回顾性分析,对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80份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之中痰液标本所占比例最大为:42.22%(76/180);其次是尿液标本31.67%(57/180);血液标本15.00%(27/180);分泌物标本6.11%(11/180);粪便标本3.89%(7/180);无菌液体标本的不合格率最低1.11%(2/180);各种类型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主要影响因素为样本污染、操作过程不规范占比均在40%以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采血不足,占比为74.07%.结论: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很多,其中操作过程不规范与样本被污染是最主要的原因,医院要加强检验人员管理,规范操作流程,避免样本被污染,不断提升微生物标本合格率.
    • 赵静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的结果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未全面落实微生物检验规范阶段的5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A时段研究对象,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全面落实微生物检验规范阶段的5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B时段研究对象,比较2个时段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阳性率.结果 2个时段的粪便标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时段血液标本、尿液标本、脑脊液标本阳性率均高于A时段,痰液标本、脓液标本阳性率均低于A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不同时段临床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阳性率,可了解微生物标本的质量情况,进而为微生物标本检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 龙霞; 岳丽霞
    • 摘要: 目的 对影响公共微生物微生物标本检验合格率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具体原因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 将500份于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生物标本检验的样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500份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标本检验合格率的相关因素,在总结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针对具体的不合格因素,制定具体的控制和管理措施.结果 在500份微生物送检标本中有85份标本的检验结果是不合格的,不合格率为17.0%.不合格的样本主要包括水质检验标本、公共卫生用具标本、一次性消毒餐具标本、空气标本.致使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有二:一是送检微生物标本自身的问题,另一项原因是样本送检过程中出现了质量破坏.结论 水质标本和公共卫生用具的不合格率在微生物检验不合格中占比偏高,因此,在下一阶段的质量控制中,要着重关于不同检验类型的质量问题,加大监督和控制力度.同时,疾控中心各部门之间要多沟通、多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各自职能和作用,保障微生物标本送检流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最大程度上提高送检微生物标本的质量.
    • 张颖
    •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总结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不合格微生物标本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不合格的具体原因,并依据原因总结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不合格痰液、尿液和血液样本样本占比居前三位,分别为144例(38.10)、112例(29.63%)、76例(20.11%).就原因来看,取样采样不规范、标本污染各有178例和155例,所占比重分居前两位,各有47.09%和41.01%.结论: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现象客观存在,其中取样不规范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以有效提升标本送检治疗.
    • 关佳妮
    • 摘要: 目的 为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中心提供未进行有效措施的样本400例作为对照组,另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提供施行有效措施的样本400例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检验准确率.结果 ①两组标本检验准确率对比:观察组在施行有效措施下采集样本的血液标本、肛拭子标本、城乡生活饮用水样本及公共场所微生物检测样本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标本工作人员检验满意度对比:同时观察组工作人员对检验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生物标本采集不够规范、检验人员操作不足、标本保存与运输方式不合理或不及时等均是临床检验中影响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关键因素.在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中,需提高标本送检管理、标本保存规范性、采集流程严谨以及提高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等进而提升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为临床疾病诊断和公共卫生监测提供科学性的参考依据.
    • 贾娟; 何萍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微生物送检标本在培养前进行涂片镜检的临床效果,目的在后续操作提供相应参考资料.方法:规定研究资料入组时间为2021年1月至2月,在此段时间内选择500份在我院采集的送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标本都先进行镜检,再接种培养,对比两种培养的合格率.结果:本次研究的500份微生物标本中,痰液标本、尿液标本、分泌物标本、其他标本(包括胸腹水标本、脓液标本)分别有290份、100份、50份、60份.经过检验有25份不合格样本,不同类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00%、87.50%、88.37%、84.38%.结论:微生物送检标本在培养前进行涂片镜检能够有效改善送检标本质量,减少培养结果的误差,对于微生物的检验尤为重要,因此值得在微生物的检验中进行推广.
    • 杨瑞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临床微生物标本阳性率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17348微生物检验样本作为A期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20264份微生物检验样本作为B期研究对象,比较2期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 两个时期粪便标本、尿液标本、痰液标本在B期的阳性率低于A期,而全血、脑脊液和脓液标本的阳性率高于A期(P<0.05).结论 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阳性率,可以了解微生物标本的质量,为微生物标本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梁发东
    • 摘要: 目的:调查目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现状,探讨能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方法。方法:以2018、2019年该院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微生物标本的质量进行监测,分析微生物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过程的规范性和检验人员专业素养等干预措施对标本合格率的影响。结果: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污染、采集数量不足、送检延误、送检数量不符合要求及暂时保存不当等,通过干预,送检微生物标本合格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微生物标本检验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同时能够降低医院感染漏报情况,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