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近代汉语

近代汉语

近代汉语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888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5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820篇;相关期刊387种,包括辞书研究、语文研究、语文建设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6届年会、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等;近代汉语的相关文献由64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宗江、张泰、崔山佳等。

近代汉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5 占比:23.60%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35%

专利文献>

论文:2820 占比:76.05%

总计:3708篇

近代汉语—发文趋势图

近代汉语

-研究学者

  • 李宗江
  • 张泰
  • 崔山佳
  • 曾昭聪
  • 曹炜
  • 于正安
  • 周志锋
  • 唐韵
  • 郭芹纳
  • 冯雪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小平; 谢蕊
    • 摘要: 贵州清水江文书中出现“拆足”“后饭”“理落”“沙洋”“原本”“周牒”六个俗语词,意思费解,容易误判,造成清水江文书阅读障碍。根据语境,结合传世文献,联系地域方言,分析俗语词的构成,探析其意义及演变。“拆足”即“账目结清,已然无误,完全拿回来”。“后饭”即“后悔”。“理落”即“处理、过问;承担”。“沙洋”即“钞票,纸币”。“原本”即“成本、本金”。“周牒”即“买主与卖主之间交易记录的凭证”。
    • 王秋霞
    • 摘要: 汉语中的"打"有动词、量词、介词等很多种用法,而在现代很多汉语方言中,它还有一些其他更加灵活的用法,例如,"×打×"结构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对于"打"的这种用法有很多讨论,有人将其看作助词,也有人认为是中缀用法,还有人认为是量词。通过对汉语方言中的中缀"打"的产生及发展进行研究,可知"打"在这种用法中,其语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 徐悦然
    • 摘要: “生”最早作为实词使用,词缀“生”出现于唐代前后,后由词缀发展为“类事态助词”,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消失。厘清词缀“生”发展过程的同时,需讨论其来源、性质。词缀“生”应产生于六朝并在唐代被广泛使用。其来源应与中古助词“许”有关。在“形容词+生”这一结构中“生”不作词缀,而是表感叹语气的语气词。
    • 刘晓臻
    • 摘要: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的一部融笔记、散文、小说笔法于一体的作品。自面世以来,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注释本、译本众多。在一些注本中,对“张兰坡、沉速、天泉水、载花小影、领袜、飞钹耍盘”等词条的注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误与偏差。借助训诂学相关理论,对这些失误与偏差给出相对精确的解释和说明,以提高释义的准确性。这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此书,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清时期的一些文化现象。
    • 周子怡; 周阿根(指导)
    • 摘要: 《笑林广记》其刻本最早见于宋代,元、明、清三代,该书内容不断充实。可以说,《笑林广记》创作于近古期,具有近古期语言的特色。其语言富于口语化,故事贴近实际,对民俗研究和语言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分析《笑林广记》中的被动句,探究其中被动句的使用特色,以窥见近古时期被动句的发展情况。
    • 胡丽珍
    • 摘要: 近代汉语俗语词“踏狗尾”已有不少解释,但都各有缺陷。“踏狗尾”本指“随人之后占情爱便宜”,其义是通过狗擦骚的动作触碰狗尾(即“踏狗尾”)的转喻而形成的。随着语境的扩展,该义也可引申为指“随人之后捞取好处”之义。
    • 李为政
    • 摘要: 在近代汉语中,说明因果与推断因果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因果关系的最终形态即因果关系静态的完全展示,而后者则更注重因果关系的形成即由因及果动态的推出过程.推断因果必须具备完成义或推断义的要素,若无二者,则是说明因果.正因为如此,推断因果句常用保留了完成义的表因连词"既""既然"作原因标记,保留了推断义的表果连词"可见"作结果标记.而有无完成义也直接导致了"既/既然"句与"可见"句、说明因果句在原因句信息新旧上的不同.
    • 杨皓雪; 金成兰
    • 摘要: 朝鲜时代末期的民间汉语会话书,是朝鲜民间商人为前往清朝进行贸易而学习汉语的民间会话教科书,对于研究清末的东北方言、边境贸易和民俗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由于发现整理时间较晚,现阶段的研究多以总结其语言特点为主.称呼语作为称谓对方的独立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以最有代表性的《你呢贵姓(藏书阁)》《骑着匹(六堂文库)》《关话略抄(小仓文库)》《中华正音(阿川文库)》为例,通过构建语料库和频率统计,从结构形式、交际功能、制约因素等角度,探讨清末与朝鲜王朝边境贸易往来中主要的称呼语类型及其社交语用功能.
    • 杨皓雪; 金成兰
    • 摘要: 朝鲜时代末期的民间汉语会话书,是朝鲜民间商人为前往清朝进行贸易而学习汉语的民间会话教科书,对于研究清末的东北方言、边境贸易和民俗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由于发现整理时间较晚,现阶段的研究多以总结其语言特点为主。称呼语作为称谓对方的独立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以最有代表性的《你呢贵姓(藏书阁)》《骑着匹(六堂文库)》《关话略抄(小仓文库)》《中华正音(阿川文库)》为例,通过构建语料库和频率统计,从结构形式、交际功能、制约因素等角度,探讨清末与朝鲜王朝边境贸易往来中主要的称呼语类型及其社交语用功能。
    • 王金安; 欧阳云静
    • 摘要: 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借助COCA和古代汉语语料库对比分析近代汉语"深"与当代英语"deep"隐喻意义的异同,结合《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探讨译者对近代文学作品中"深"隐喻的认知与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近代汉语与当代英语普遍存在以"深"为代表的方位隐喻,二者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这与汉英两种文化的认知共性与认知差异密切相关.对比《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对"深"隐喻的处理,发现杨译本中多有"超额翻译""欠额翻译"现象,体现了译者主体较强的主观能动性;霍译本则更加忠实原文,风格也更加严谨,基本实现了与原文的"等值翻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