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软弱结构面

软弱结构面

软弱结构面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852189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程地质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8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试验及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大坝协会2012学术年会、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软弱结构面的相关文献由41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林、唐鸣发、吴廷尧等。

软弱结构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52189 占比:99.99%

总计:1852342篇

软弱结构面—发文趋势图

软弱结构面

-研究学者

  • 张林
  • 唐鸣发
  • 吴廷尧
  • 周传波
  • 夏宇磬
  • 宋刚
  • 张玉琦
  • 朱斌
  • 李孙权
  • 杨宝全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锐; 李琦; 张方涛; 杜治洲; 黄淦成; 方彬
    • 摘要: 层间剪切带作为一种特殊的软弱结构面,因直接威胁到工程岩体稳定性,一直是工程勘察的重点之一。通过理论分析、试验和工程类比等手段,对姚家平水利枢纽坝址区具典型特征的层间剪切带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层间剪切带在各岩性分界处呈密集产出,岩层越薄,剪切带越发育,其岩屑夹泥型剪切带的工程性质要好于泥化夹层型。研究成果为各相关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
    • 谭银龙; 许万忠; 张黎明; 曹国献; 贾建强
    • 摘要: 为研究软弱结构面的位置对岩质顺倾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耿马县河底岗某石灰岩矿山为例,采用GeoStudio及MIDAS/GTS软件,对该岩质顺倾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软弱结构面愈接近坡脚,边坡沿软弱结构面发生失稳破坏的可能性越大,潜在滑移面可能穿越软弱结构面;随着软弱结构面距离坡脚位置越远,其对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越小,此时边坡失稳的潜在滑移面与软弱结构面无关。
    • 罗群; 王哲; 王俊杰; 赵天龙
    • 摘要: 针对含夹层材料的软弱结构面进行了大型室内剪切试验,以分析轴压条件及夹层材料含水率对结构面抗剪强度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轴压条件对结构面抗剪力峰值影响显著,但对峰值位移的影响不大,而夹层材料含水率对结构面抗剪强度影响规律与之相反.在以上试验基础上,选择软弱结构面直剪试验结果进行了结构面摩擦分量与粘聚分量的作用过程分析,发现剪切过程中,摩擦力的增长同结构面抗剪力合力增长规律较为类似,接近于理想弹塑性剪切过程,而粘聚力在剪切初期阶段存在先增长后减小的趋势,且随着轴压的增加,粘聚力损失的量值呈增大趋势.
    • 宋丹青; 黄进; 刘晓丽; 张鲁军; 王恩志
    • 摘要: 由于地震波的随机性及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导致岩质边坡的地震响应特征变得十分复杂。以金沙江地区某跨江桥梁岩质岸坡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地震波在岩质边坡内的传播特征,分析了不同类型结构面对边坡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探究了边坡的动力变形演化规律及其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软弱结构面对岩质边坡的波传播特征影响较大,在波传播过程中结构面使坡内出现局部的放大效应,相同条件下边坡的动力放大效应为:块状边坡>顺层边坡>反倾边坡;边坡高程、坡表微地貌及结构面对边坡的动力放大效应具有较大的影响,边坡动力放大系数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坡表微地貌变化使平台区域出现局部放大现象,块状边坡中放大效应主要集中于最上层顺向结构面以上的表层坡体;地震作用下块状边坡的动力放大效应随激震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边坡动力变形演化过程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滑动破坏3个阶段;软弱结构面对块状边坡的地震破坏模式具有控制性作用,最上层顺向结构面为潜在滑面,其地震破坏模式为拉裂—滑移—倾覆式破坏。
    • 宋丹青; 黄进; 刘晓丽; 张鲁军; 王恩志
    • 摘要: 由于地震波的随机性及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导致岩质边坡的地震响应特征变得十分复杂.以金沙江地区某跨江桥梁岩质岸坡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地震波在岩质边坡内的传播特征,分析了不同类型结构面对边坡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计算结果,探究了边坡的动力变形演化规律及其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软弱结构面对岩质边坡的波传播特征影响较大,在波传播过程中结构面使坡内出现局部的放大效应,相同条件下边坡的动力放大效应为:块状边坡>顺层边坡>反倾边坡;边坡高程、坡表微地貌及结构面对边坡的动力放大效应具有较大的影响,边坡动力放大系数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坡表微地貌变化使平台区域出现局部放大现象,块状边坡中放大效应主要集中于最上层顺向结构面以上的表层坡体;地震作用下块状边坡的动力放大效应随激震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边坡动力变形演化过程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滑动破坏3个阶段;软弱结构面对块状边坡的地震破坏模式具有控制性作用,最上层顺向结构面为潜在滑面,其地震破坏模式为拉裂—滑移—倾覆式破坏.
    • 姜超; 孙宇超; 龚梦洋; 李忠鹏
    • 摘要: 露天矿岩质边坡稳定性是影响矿山安全生产和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矿山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尤其是顺层岩质边坡在开挖过程中极易产生滑坡危险.因此本文采用FLACD3D数值模拟技术针对不同软弱结构面的赋存条件对顺层边坡的劣化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边坡为单结构面顺层边坡且结构面以上岩体无切角岩层出现时,边坡安全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当结构面角度为40°时,边坡稳定性最差;当边坡为多结构面顺层边坡且边坡存在切角岩层时,边坡的稳定性随着结构面数量的增加,边坡安全系数呈"先缓后急"的下降趋势.且边坡的位移和拉应力主要集中在切角岩层及结构面附近,说明边坡会沿着所有的滑动面产生滑动,且在多结构面劣化影响下,边坡的稳定性急剧降低.研究结果为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露天矿边坡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 陈志; 贾朝军; 雷明锋
    • 摘要: 铁路隧道建设不可避免会遇到断层、破碎带、泥化夹层、节理和裂隙等软弱结构面.软弱结构面的蠕变力学特性直接关系到隧道工程的长期稳定性.采集无扰动的天然软弱结构面立方体试样,开展不同正应力条件下的室内蠕变力学试验,以探究天然软弱结构面岩体的剪切蠕变特性,并讨论软弱结构面的长期强度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剪切蠕变过程分为瞬时阶段,瞬态蠕变阶段,稳态蠕变阶段和加速蠕变阶段;瞬时变形和蠕变变形受正应力和剪切应力的影响;稳态蠕变速率与剪应力的关系可采用指数函数或幂函数表示.软弱结构面长期强度与稳定应变率有关的确定方法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与人工预制水泥砂浆材料的结构面岩体相比,天然软弱结构面的剪切蠕变机理更复杂,在低正应力作用下,填充的土石混合物会显著影响剪切蠕变变形.
    • 赵晨阳; 雷明锋; 贾朝军; 张逆进; 彭龙; 龚琛杰
    • 摘要: 针对现有岩体蠕变力学模型在岩体加速蠕变阶段模拟存在的不足,基于Kachanov-Rabotnov蠕变损伤理论研发一种非线性元件,并将该非线性元件和Burgers蠕变模型串联形成六元件的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模型,以实现对含软弱结构面岩体加速蠕变阶段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若试样未发生加速蠕变,则蠕变变形为稳态蠕变速率与时间的积;若发生加速蠕变,则需要乘以材料常数λ;试样在衰减蠕变阶段的蠕变速率随时间逐渐降低;当剪切应力较低时,剪切蠕变速率减小至恒定值,处于稳态蠕变阶段;随着剪应力增加,经过稳态蠕变后的试样蠕变速率迅速增加,蠕变变形也急剧增加并最终导致试样被破坏;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描述结构面的时间相关特性,可以对含软弱结构面岩体的剪切蠕变特性进行较全面描述.
    • 王海; 张梓钦; 杨国香; 张彬; 徐能雄; 石盼
    • 摘要: 为揭示开挖和降雨对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山西五盂高速公路顺层岩质边坡为对象,通过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含软弱结构面顺层岩质边坡在开挖及降雨条件下的变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降雨条件下,含单层软弱结构面边坡主要表现为沿软弱结构面的多级牵引式滑动破坏;含双层软弱结构面顺层岩质边坡滑动破坏受降雨的诱发作用更为明显,其中软弱结构面作用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为雨水对结构面本身的软化使其强度降低从而形成滑带,另一方面为软弱结构面的存在减弱了雨水向下层岩体的入渗,导致其上覆岩体迅速饱和,强度急剧降低,上覆破碎岩体沿滑动面发生大规模的整体破坏.可见强降雨是此类边坡破坏的主要诱发因素也是重要的致灾因素.
    • 姚依凡
    • 摘要: 反倾岩质滑坡因结构面特点,往往易发生变形破坏,危害较大。以怒江流域的格堆村滑坡为例,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滑坡变形累积到破坏的全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斜坡体的位移最先出现在坡表,随后向坡内扩展,且位移量呈现出由坡外向坡内逐渐减小的趋势,表现出倾倒破坏的特征;综合野外调查及数值模拟结果推断,格堆村滑坡的发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河谷下切为坡体变形破坏提供了临空面,卸荷作用使坡体岩性变差,最终导致变形破坏,且破坏模式为倾倒-弯曲-滑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