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转注

转注

转注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422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专利文献262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理论导刊、绥化学院学报、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等; 转注的相关文献由841位作者贡献,包括丁辰、叶仲斌、施雷庭等。

转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37.91%

专利文献>

论文:262 占比:62.09%

总计:422篇

转注—发文趋势图

转注

-研究学者

  • 丁辰
  • 叶仲斌
  • 施雷庭
  • 朱诗杰
  • 江志玲
  • 王振有
  • 王高升
  • C.贝塞姆斯
  • F.方蒂内尔
  • G.迈尔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秀月; 孔德琴
    • 摘要: “六书”是古人总结的六种造字方法,“转注”是“六书”之一种。东汉许慎给“六书”下了定义后,关于“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的定义皆无争议,但是对“转注”的争议不断。原因主要在于许慎对于“转注”除了定义中举了“考”“老”两个例字,《说文解字》正文中没有一个字分析为转注。文章在总结前人关于转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许慎的八字定义以及所举例字,阐述了许慎转注的涵义,并提出了对许慎转注定义的质疑以及个人的转注观。文章认为转注是根据义类确立一个首字为字根,创造同义或者意义相通的新字就拿这个字根作为基础,添加新的部件,这种造字方法就叫转注;转注字就是亦声字。
    • 米丰; 宋佳忆; 王爱民; 艾兵权; 王昕; 汪洋
    • 摘要: SJW油区为带边水的中低渗构造-岩性油藏,边水能量弱,区块油水井均压裂投产投注,目前含水率高,关停井多,采出程度低.本文采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搞清了砂体展布规律,分析了影响水驱效果的主控因素,目前主力延9油层的井网受效一般,顺河道方向砂体连通性好,为注采主流通道.经过生产动态分析、开发效果评价及开发技术对策论证,提出了3点开发调整策略:采用点状不规则注采井网,增加注水井数,温和注水,恢复地层压力;在油层下部注水泥,形成一定范围的水泥封堵层段,封堵下部压裂缝,同时降低单井注水量,防止油层底部水淹;使用油井转注、换层补孔、控液复产、堵水调剖、提液等油水井综合治理措施.
    • 宋喻; 彭传华
    • 摘要: 学界鲜有关注刘师培的语言哲学.按照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和语言的意义问题来考察,刘师培语言哲学思想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刘师培从语言文字的来源与本质、字义起于字音、转注的语言哲学意义三个方面,以语言哲学说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后半部分,刘师培以语言文字可窥政治治化之浅深、中土文字有益于世界两个方面,说明语言的意义问题.通过考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刘师培语言哲学的内在矛盾与张力,这种矛盾与张力是刘师培思想中的"反西化的西方主义"与"反传统的传统主义"的二律背反在语言哲学领域的深刻体现.
    • 宋晓晔
    • 摘要: “转注”是传统文字学“六书”理论中最具有争议的部分,长期以来“言人人殊”。《说文通训定声》是清人朱骏声研究转注、假借条例,考镜古今音变源流的专书,其卷首“转注”一文认为前人“以形体言转注”和“以训诂言转注”均不符合“转注”本意,而提出了“转注即词义引申”说,此说突破了传统转注说的局限,开辟了转注研究的新方向,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但朱氏“体不改造,引意相受”的观点仍有缺陷。转注实际上指的是词义孳乳推动下汉字字形的演变,转注字就是在本字基础上加注意符或声符而另造的新字。
    • Yu Bingyan; Su Jianan; An Gang
    • 摘要: 液氢容器在频繁加转注的移动罐中很容易积累固空,因此需要经常复温,清除其内部累积的杂质,防止容器被严重污染.通过对某液氢容器在转注过程中氧氮含量的测量,研究液氢容器氧氮杂质积累规律,得出了固氧、固氮累积量的计算公式.对该容器在现行复温周期下的合理性进行了核算,将正常使用情况下到复温周期时液氢容器内的氧氮含量与安全值进行了比较.给出了一定的使用时间、加转注频次下的液氢容器复温周期计算方法,初步建立了一套液氢容器复温周期确定方法.
    • 芦晓博1; 杨晓波1
    • 摘要: 本文在“六书”造字法的基础上对比了日本国字与汉字的构形,从国字与汉字的不同起源(他源性vs.自源性)、“六书”对国字构形的不适用、国字与汉字不同的发展进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国字在结构上基本为“合字”,即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的字;其造字基本原则是“合”,包括合音、合意与合音意,这些方法虽与“六书”有重合,但并无实质性关联。也正因如此,国字虽与汉字有亲缘性,但并未像汉字一样繁衍至今。
    • 芦晓博; 杨晓波
    • 摘要: 本文在"六书"造字法的基础上对比了日本国字与汉字的构形,从国字与汉字的不同起源(他源性vs.自源性)、"六书"对国字构形的不适用、国字与汉字不同的发展进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国字在结构上基本为"合字",即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的字;其造字基本原则是"合",包括合音、合意与合音意,这些方法虽与"六书"有重合,但并无实质性关联.也正因如此,国字虽与汉字有亲缘性,但并未像汉字一样繁衍至今.
    • 韩琳; 黄冉
    • 摘要: 段玉裁“转注”有两个支点,一是互训,义之交输犹水相灌注;二是六书中之用字法,“所以用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种文字者.”但其互训和我们现在所指称的直训中的互训并不对等,所谓用字法实即义训汇聚法.本文在清理段玉裁关于“转注”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段注中“转注”释例对“转注”真实面貌进行探究,认为段玉裁的“转注说”是“以字考经”“以经考字”的解经体系.
    • 王贵元
    • 摘要: 汉字构形的发展经历了从个体发展向群组发展的演变过程,在汉字构形的个体发展阶段仅专注于字形个体及其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在群组发展阶段则在关注字形个体及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同时,也关照字形个体之间的关系,即着力于字形群组的系统化和类别化,以及对字形表现对象进行分类.“转注”是在创制个体字形的同时,考虑与其他个体字形之间关系的一种造字方式,属于造字的兼顾模式.它所形成的结果是汉字构形的系统化,从而使众多个体字形有了归类分组的特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