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身份危机

身份危机

身份危机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07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0500篇;相关期刊229种,包括中国行政管理、现代交际、青春岁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成立庆典暨“孔子与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身份危机的相关文献由32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莉、徐瀛、万雯雯等。

身份危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6 占比:1.4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0500 占比:98.52%

总计:20807篇

身份危机—发文趋势图

身份危机

-研究学者

  • 周莉
  • 徐瀛
  • 万雯雯
  • 何朝辉
  • 刘俊
  • 吴倩
  • 宋德发
  • 崔随庆
  • 庞好农
  • 彭舒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倩
    • 摘要: 本·方登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摆脱战争小说传统的宏大叙事,将故事设置在以比利·林恩为代表的伊战士兵在因意外被媒体拍摄到而成为战争英雄,回国进行短暂的“胜利归来”的背景下,从另一角度刻画了全新的战争英雄士兵形象。比利作为士兵对自身价值的否定,与政客、石油公司老板、投资商人、啦啦队员、保安、家人、同伴等多种身份在利益、情感、阶级上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士兵面临的身份认同缺失、精神迷茫、狂躁、暴力倾向、情感孤独冷漠、被亲情与爱情抛弃等多方面的身份危机。比利对伊战以及士兵身份正义性的怀疑,民众把B班士兵当作商品进行消费的心理,以及大众媒体下英雄的产生过程,大资本家诺曼以及石油公司老板等对B班的利用与剥削都揭示了士兵身份危机的多重原因,包括个体缺乏精神信仰被身份裹挟,消费时代下民众的冷漠心理及媒体的娱乐化导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导致的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等。士兵的身份危机并不仅仅是个人危机,更反映出时代背景下,美国社会虚伪、异化、阶级撕裂的扭曲现状。
    • 袁英哲; 田俊武
    • 摘要: 作为书写当代英国犹太群体生存困境的行家里手,雅各布森在其改编的新作《夏洛克是我的名字》中刻画了犹太人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身份焦虑和伦理混乱。通过引入文学伦理学批评,本文着力考察书中斯特鲁洛维奇和夏洛克面临的认同困惑与身份焦虑,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他们陷入身份危机与伦理混乱的真正缘由,探讨其在族裔与公民、自我与他者、传统与现代等对立冲突中做出的伦理思考和伦理选择,揭示雅各布森在喜剧帘幕之下精心编制的伦理之帷。
    • 石天润; 黄晖
    • 摘要: 坦桑尼亚裔英国作家古尔纳的小说《多蒂》聚焦20世纪黑人流散者在英国的身份认同问题,侧重于从人物的伦理身份出发,通过展现其被疏离的过程,考察英国战后高压的宗主意识与残存的殖民思想对边缘群体造成的心理创伤与伦理困境,进而探讨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如何在历史记忆与社会现实的双重挤压下实现独立的心路历程。拟从小说主人公多蒂的身份危机切入,通过文本细读和对文本历史语境的考察,以多蒂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分析其对自我认同的追求与挖掘自我价值的伦理选择,以期阐明黑人女性在个人意识被抑制的社会空间中对主体建构的诉求。古尔纳通过《多蒂》为女性群体发声,也是对“英国性”的再思索。
    • 李学学
    • 摘要: 作为“印第安文艺复兴”的先锋,美国印第安裔作家斯科特•莫马迪的《日诞之地》在1969年荣获普利策奖,这是美国主流文化第一次正式承认美国印第安作家可以写出严肃的书面文学作品。莫马迪在小说中讲述了一个混血印第安青年阿韦尔战后重塑自己印第安身份的故事,主人公既无法融入自己原先的部族,也无法在遭受白人歧视的主流社会中生存。在追寻“我是谁”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阿韦尔内心必然充满着矛盾,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个“中心”,并最终治愈了自己,重塑了自己的身份。
    • 桂亚飞
    • 摘要: 《寒夜》是一部意蕴丰富的作品,其悲剧内涵历来为研究者所关注。结合当时的历史语境与人物自身的心理机制,可以从身份认同视角重新审视主人公的悲剧原因。研究表明,《寒夜》两个主人公的自我身份认同“叙事”均出现了断裂,由此形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其中汪文宣表现为从“新青年”到“老好人”的困境,曾树生则表现为从“新女性”到“花瓶”的困境。
    • 冯雨秋
    • 摘要: 《赞美沉默》是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的作品,探讨了非洲移民在其新的居住地英国协商构建其流散身份的话语策略,捕捉了叙述者在独立之后动荡不断的家园桑给巴尔和新的截然不同的环境之间的矛盾立场,通过朴实细致的故事叙述和人物刻画,真实地再现了坦桑尼亚人民在殖民统治结束后的处境,让非洲民众意识到文化身份缺失的现实和身份重建的必要性。
    • 傅琪
    • 摘要: 德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台奥多·冯塔纳的婚恋小说不仅是女性主义佳作,更在立体的社会语境和生动的两性关系中揭示了隐匿的男性性别焦虑和身份危机,呈现了性别结构和权力关系影响下的男性气质模式转换。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以丰富的实践话语主动或被动地进行或参与自身男性气质构型的建构、解构与重构,并反向影响社会性别机制的动态发展。
    • 谭少茹
    • 摘要: 菲利普·罗斯的《反美阴谋》是一部美国新现实主义的力作。该小说将历史文本与小说文本并置,虽涉及真实的历史事件,却又毫不掩饰自身强烈的虚构性。它以戏仿、互文、多重视角等为叙事策略,援引片段化、碎片化的新闻报道和历史资料,从而既表现出“自我指涉”的元小说特征,又保留了现实主义作品的“写实性”风格。在《反美阴谋》中,虚与实的双重编码解构了单一逻各斯的现实世界,瓦解了自我身份所确定的权力秩序,否定了一切对于同一性的追求,作品的后现代主义政治话语得到了充分的显露。
    • 任剑涛
    • 摘要: 政治哲学既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边界非常模糊的学科.边界模糊引发了政治哲学的身份危机.这种身份危机是政治哲学从紧邻学科那里吸取资源,却又无力澄清自己与这些学科的界限所导致的.试图将政治哲学与紧邻的政治神学、政治诗学、道德哲学等学科区分开来,就必须在绝对价值、诗性感悟、应当预设与理性分析之间划清界限,从而让政治哲学真正成为理性描述与分析政治生活的专门学科.任何试图将政治哲学作为完备性学说对待的尝试,都会将政治哲学推向漫无边界的身份危机境地.克服政治哲学的身份危机,有必要确立“政治地思考”政治哲学的理性精神与分析意愿,将政治哲学严格限制在政治领域而不是广及一切领域,并严格克制建构完备性学说的内心冲动.
    • 胡辉华
    • 摘要: 本文从西蒙的行政学研究切入公共行政学科学地位的讨论,尝试从知识论的角度探讨使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科学的可能性.使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社会科学至少需要为这门学科确定专门的研究对象、划定适当的研究范围、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找到适当的研究视角、形成适用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在这五个方面需要形成学界的共识,而形成共识的关键则在于出现某一体现这五个方面要求并足以成为范例的理论成就.只有这样,公共行政学的知识合法性危机才有可能得到化解,公共行政学的科学地位才有可能得以确立,进而公共行政学身份危机的梦魇才有望祛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