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词源

词源

词源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7篇,主要集中在汉语、常用外国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34篇、会议论文3篇、相关期刊715种,包括文史知识、教师博览、辞书研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农村沼气发展与农村小康建设研讨会、CTATEE’2011--2011年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等;词源的相关文献由1169位作者贡献,包括曾昭聪、陶振孝、杨琳等。

词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34 占比:99.7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4%

总计:1237篇

词源—发文趋势图

词源

-研究学者

  • 曾昭聪
  • 陶振孝
  • 杨琳
  • 长山
  • 伍铁平
  • 于淼
  • 哈斯巴特尔
  • 孙虹
  • 李敬尧
  • 林穗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张春雷
    • 摘要: “生口”一词,史书习见,学界对其多有讨论,莫衷一是。“生口”本义为“活人”,根据“生口”的来源和去向,其并不单纯指“俘虏”“奴隶”,而是对来源于战争掠夺、暴力抓捕、诱拐、进献,失去户籍且未被固定在私家户籍下,可以被拥有者自由买卖或赠与他人的这一类活人的统称,属于偏正式复合词。由于“生口”多来源于战争,故其有“战俘”义;因为“生口”去向多为奴婢,故其又有“奴仆”义和“奴隶”义。“生口”不仅可以指称“活人”,而且可以指称“活的牲畜”,其表“牲畜”义的始见时代应在东汉末到南朝梁之间。表“牲畜”义的“牲口”出现在明代,或因“牲口”“生口”同音相混,而“牲”本身就可以指“牲畜”。随着时间的推移,“牲口”逐渐取代了“生口”,而“生口”的“战俘”义和“奴隶”义则一直沿用到清代。
    • 李唯梁
    • 摘要: 作为近代从日文借用而来的新名词,“出版”在晚清民国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创新扩散过程。“版”字保留了中国传统技术工具用语的意味,而“出”字更多体现了现代性“解释框架”的向面。这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技术与社会的双重语义内涵,使“出版”成为一个“纠缠式”的关键词。(1)
    • 张瀚文
    • 摘要: 本文通过同源词概念的归纳,选取相同和相近声符的同源词实例分析和形成理论的阐述,来对形声字的同源词进行研究。最终得出形声字声符示源具有普遍性,但是声符字声符与意义的约定俗成并不任意,往往具有一定的理据性,且词组与词族之间具有层级性等结论,以期对日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 韩丽嵘; 杨腾原; 刘瑞
    • 摘要: “组织”是汉语原生词,其源头可追溯至战国时期。起初,传入日本并成为日语的“組織”,后又被用来翻译“organization”,而这一英语单词实际上源自古法语。清末民初,这一译词先由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形式上从日语中引进国内。之后,严复将其完整地用在汉语表述中,完成了与“organization”的实质性对译。后经《新青年》等的传播,这一概念得以真正进入中国的主流话语,并以其内含的科学、权利与权力等观念塑造了其现代含义。对“组织”的词源探析表明,这个概念既有时代性,也有历史性;既侧重表达近代以来形成的科学观,又在今义与古义之间保持了连续性。
    • 周子伦; 自正权; 夏霁
    • 摘要: 在跨语际词源研究和话语分析视角下对经济学意义的“价值”“价格”两个概念的历时研究发现,由于东西方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value和price词源和翻译演变既有交叉重叠,又有区别和联系,各具语境特色,汉语和日语相互借译各自的“价值”和“价格”,近代英华字典对这两个概念的翻译和严复的翻译也深受英和字典的影响。马克思等欧美各学派对“价值”“价格”的命题和论述都包含了计算、断言、推测情态、认知情态、比拟等的言语行为,是言语发话(论述)者所处的民族、社会、历史语境中为实现交际(争鸣)目的使用语言的行为,而言语行为既反映了马克思等欧美各学派对“价值”“价格”概念语义的认知过程,也反映了言语发话(论述)者实现的人际功能。
    • 郑颖; 罗思明
    • 摘要: 文章采用词源理据,通过词典语料,探索英语不规则动词的第一词词源分布,并总结相关规律。经研究发现:1)不规则动词第一词源主要来自15类不同语言来源。2)最主要来源为古弗里斯兰语,其次为古英语、古撒克逊语、西弗里斯兰语。3)英语动词“不规则性”主要是其在语言演变发展中遵循“简洁原则”,直接基础来源语动词的强变化而来。
    • 蒋来
    • 摘要: 在吴语及部分方言区中,表示填塞、钻挤、支撑等义的一个方言词,常写作“䂻”“挣”,其本字为撞击义的“朾”,与之同源的一个词是“棖”。“朾”的语义向两条途径引申:一是外撑义,二是填塞、钻挤义。从“棖”的支柱义引申而来的支撑、外撑义,则朝着三个方向实现词义引申:一是撞触义;二是张展义;三是上举义。这三个义项,分别体现支撑义动词“前后”“横向”“纵向”的动作延伸轨迹。“撑”的支撑义和“棖(掁)”一样,都是木柱义的引申。填塞、钻挤义的“䂻”,是“棖(掁)”的后起分化字。“䂻”“挣”的支撑、外撑、填塞等词义,均因与“棖(掁)”音近,受其词义沾染而来。
    • 约翰·D·本德森; 陈思(译)
    • 摘要: 1854年,马丁·豪格提出名不见经传的德国神伊尔明(Irmin)与印度小神雅利安门(Aryaman)存在根源联系。从语音兼容性、语义相似性、语用兼容性、个人名称模式化和宇宙学而言,这一假说仍成立。Irmin的简明含义是“伟大的、巨大的、崇高的”,且是日耳曼语中印欧语中间分词的唯一残余,该观点并不可信,Irmines-的形式显然是一个名字的属格形式。最古老的资料源和比较神话学证明,Irmin/Irmun是一种与主权、祖先和人民集体生活密切相关的神圣或英雄实体(irmin-diot),在日耳曼和凯尔特人的后基督教文学传统中,这种最初的形式被扭曲和转换。
    • 田玉琪
    • 摘要: 词与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当是词有词调。词调是诗词之别的关键。张炎《词源》曰:“作慢词,看是甚题目,先择曲名,然后命意。”所谓择曲名,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调名,依乐填词。这是唐宋时期词人创作的主要方式。其所依凭的,就是词调的乐谱。后来词乐失传,依乐填词转变为以前人词作为标准而填词。至明代,有《词学筌蹄》《诗余图谱》《诗余》等专讲词调的字数、句法、用韵的文字格律谱,后世通称为“词谱”。
    • 韩涛; 王云姣
    • 摘要: “爱情”这一概念是否由西方输入,在日本学界存在争议。借助多种语料库对日语「愛情」一词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和归纳,并通过对比考察汉语“爱情”一词的历时演变,发现二者之间极有可能存在某种借鉴关系。同时,研究发现日本人的“爱情观”在明治维新后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也间接印证了“爱情输入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