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词调

词调

词调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28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2篇;相关期刊153种,包括社会科学研究、学术研究、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2014中国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词调的相关文献由22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尊明、潘慎、谢桃坊等。

词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2 占比:94.7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1.05%

专利文献>

论文:12 占比:4.18%

总计:287篇

词调—发文趋势图

词调

-研究学者

  • 刘尊明
  • 潘慎
  • 谢桃坊
  • 田玉琪
  • 秋枫
  • 朱惠国
  • 李飞跃
  • 张仲谋
  • 王海泉
  • 王靖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吴琼
    • 摘要: 《水龙吟》原名《鼓笛慢》,首见于欧阳修词,后经苏轼大力创作之后成为两宋及后世流行的词调。从调名看,“龙吟”本指龙鸣之声,后多用来指笛声。据相关记载,“龙吟”的声调特色高亢而悲怆。两宋《水龙吟》词调,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长于铺叙,节奏纡徐,情调深婉;用韵以上、去、入声韵为主,尤以第三部(纸寘[置]霁等)、第四部(语遇等)居多,两韵部多为齐齿呼、合口呼,韵字情调偏于婉约、悲凄、幽愁;主题情感既多有哀婉忧伤之调,又不少清旷劲健之情。总的来看,《水龙吟》词调的声情深婉蕴藉与豪迈慷慨并存,适宜抒发丰富深广的情感。
    • 摘要: 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世传以为戏。然文中要自有诗,诗中要自有文,亦相生法也。文中有诗,则句语精确;诗中有文,则词调流畅。谢玄晖曰:“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此所谓诗中有文也。唐子西曰:“古人虽不用偶俪,而散句之中暗有声调,步骤驰骋,亦有节奏。”此所谓文中有诗也。
    • 沈文凡; 林婉心
    • 摘要: 宛敏灏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词学家之一,在词人生平考证、名家词作笺释、词谱词韵研究等方面成绩斐然。他通音律、晓词法、擅于填词,并将平生词学研究与创作经验结合起来,撰写了《词学概论》。宛敏灏词学思想宏通博大、幽微细致,词调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他既在宏观上展现词调的由来与繁衍,勾勒出词调发展的小史,提纲挈领地构建词调观;还通过辨析指出词调三分是以节拍而非字数进行划分的,总结了词调别体产生的三条途径,阐释了调题最初的一致性问题。宛敏灏先生从词调研究的具体问题中寻求理论突破,实现了从宏观至中观再到微观层面的贯通,面面俱到而又要言不烦,展现出一代词学大师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学术素养。
    • 田玉琪
    • 摘要: 词与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当是词有词调词调是诗词之别的关键。张炎《词源》曰:“作慢词,看是甚题目,先择曲名,然后命意。”所谓择曲名,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调名,依乐填词。这是唐宋时期词人创作的主要方式。其所依凭的,就是词调的乐谱。后来词乐失传,依乐填词转变为以前人词作为标准而填词。至明代,有《词学筌蹄》《诗余图谱》《诗余》等专讲词调的字数、句法、用韵的文字格律谱,后世通称为“词谱”。
    • 闫赵玉
    • 摘要: 姜夔作为词人兼音乐家,善于将词境书写与音乐规范相结合。从词的意境内涵上看,音乐在姜夔词中被赋予了特殊意蕴,是其词心之寄托与情感之内化;姜夔在词中大量使用音乐类意象与情境,使得词境充溢着丰富的乐感,避免了词气的晦涩质实;从词调音乐来源上看,姜夔善于从雅乐、法曲中汲取词乐来源,以觱篥、箫、琴等乐器作为理想化的词乐演奏形态;姜夔采用按箫填词的创作方式,能更好地发挥宋词“低唱”之美,适应了南宋以来词律精严化的趋势;姜夔善于采用古琴音阶与旋律,并借鉴古琴品弦法创作词乐。概言之,在姜夔词中,词与音乐发挥着相互支撑的效用,共同促成了“清空雅正”词风之形成。
    • 郭献尹
    • 摘要: 二语习得的过程里,母语影响目标语的现象相当常见.其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便是"语音"产生的迁移现象."语音"是学习语言的根基,特别是超音段层次的表现与"沟通"及"语言自然度"息息相关,其习得相当重要.本文以中国日语学习者为对象,从语音学的观点,比较学习者及母语者在节奏、词调、强调、语调等超音段层次上的表现差异.同时,分析学习者在超音段层次的习得问题,并提出教学时的启发,期盼为日语发音教学提供参考.
    • 唐道琴
    • 摘要: 《江城子》词调起源于唐五代时期,最早由韦庄进行填词创作.在苏轼之前,运用该词调进行填词创作的词人仅有7位,词作数量仅有16首.苏轼在《江城子》词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在前人基础上首创《江城子》双调词体形式,拓新了该词调的章法、句式与声韵.苏轼运用《江城子》词调进行填词,仅个人数量就达11首之多,敢于坚守和突破,不以律害意,以"不能不为之为工"的创作态度为后人的艺术创作树立了良好的精神典范.
    • 王卫星
    • 摘要: 作为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在奠定词体特色与促成词体意识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参照作为词源的诗体、盛中唐文人词调与宋代流行词调,对"花间"词调作综合统计与对比分析,可知有两大类词调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一是基本律句主导类小令,包括纯奇字句式,从中唐起已占据文人词主流;奇偶句混合式,由《花间集》兴起,在南唐词中发扬光大.二是混合类小令,由《花间集》兴起,尤能彰显词体特色."花间"词调特色由温庭筠奠基,主要表现为篇句短、韵密、偶字句增加,押换韵频率、句式长短、结构、声律更灵变.因此,"花间"词调以繁促著称,更擅写细美柔婉意境,能别于诗源,奠定词体本色,促成词体演进.
    • 刘荣平
    • 摘要: 词调是华夏民族文学的重要语码,凝聚着华夏民族文学的审美心理,大多数词调能引起优美的联想.词人作词时,他们对词调的审美联想会影响到对词调的选择.词调在声、色两方面如表现出美听和直观的特色,会乐于为受众接受,并有可能成为词作量较多的词调.词调中经常出现的改名现象,并非无意义的行为,而是审美心理的诉求与表达,有些词调改名后,会导致该调创作的兴盛.词调的审美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流动不居的.词调审美是词学研究的重大任务,因为词调是词体的核心要素.
    • 曹兴隆
    • 摘要: 文章描写了甘肃清水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连读调、词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