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训诂方法

训诂方法

训诂方法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汉语、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专利文献10217117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时代教育、昆明学院学报、东莞理工学院学报等; 训诂方法的相关文献由145位作者贡献,包括段观宋、姜宝琦、徐又芳等。

训诂方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217117 占比:100.00%

总计:10217278篇

训诂方法—发文趋势图

训诂方法

-研究学者

  • 段观宋
  • 姜宝琦
  • 徐又芳
  • 熊湘华
  • 王建莉
  • 黎千驹
  • 于峻嵘
  • 吴祺
  • 周复纲
  • 周桦森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叶佳; 刘祖国
    • 摘要: 南宋林希逸所著的《庄子口义》是宋代解庄的代表作之一,在庄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学界对此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评论、哲学思想、文献学层面,从训诂学角度对《庄子口义》进行探讨的极为少见。《庄子口义》中包含了丰富的道教训诂材料,运用了多种有价值的训诂方法,这些训诂方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具有重要的训诂学价值。林希逸在注解时能突破前人窠臼,自出新注,见解独特;释义灵活多变,严谨准确。对《庄子口义》中的训诂材料进行挖掘整理,可为汉语训诂学研究提供新材料。
    • 万茹
    • 摘要: 江声《尚书集注音疏》的训诂方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揭示字际聚合关系,即假借通用关系、古今关系、正俗关系、繁省关系、正讹关系等,正确认识字的形、音、义;二是通过揭示语词组合关系,语境证义。江声运用这两方面的训诂方法,在尊承汉注、融贯汉注的同时,又能自申新义,特别注重辨析词义之细微差别,有所发明,成一家之言,达到精准诠释经义之目的。
    • 汪维辉
    • 摘要: 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举世公认的清代乾嘉学派最杰出代表,《高邮王氏四种》中,精彩的校勘、训诂实例举不胜举,其间贯穿着他们的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梁启超将王氏父子的治学方法总结为六点:注意、虚己、立说、搜证、断案和推论。这已涵括了王氏父子“科学的研究法”之大要。不过,其中有的并非“研究法”,比如“立说”和“断案”;有的则语焉而未详,尚可补充,如“搜证”。“搜证”首先要寻绎文理,其次还要有系统的观念,即掌握一部书或一个时代遣词造句的“通例”。这两点都是王氏父子所最擅长者。在对梁启超所列的六条列举实例加以阐释和补充的同时,多以俞樾的相关研究做比较。指出王氏父子的局限性,正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
    • 张科研; 于峻嵘
    • 摘要: 本文举证新、旧红学时期训诂运用的实例,考察新红学考证派相比于旧红学索隐派在训诂应用上的不同。研究得出,合理运用文字训诂阐释文本之意,不因先见而迁就己说以致曲解原文,使得新红学考证派对训诂方法的应用更为科学,因此新红学考证派相对于旧红学在研究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 语文教学研究编辑部
    • 摘要: 尊敬的各位读者:《语文教学研究》第7-8期第66-69页角标标注与参考文献对应有误,参考文献更正为:参考文献[1][9]王宁.训诂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张瑞芳.“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在中学文言文词语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2).
    • 李一楠
    • 摘要: 《楚辞》注本数量众多,但专从训诂学的角度来研究《楚辞》注本的文章却相对贫乏 , 这对于传统训诂学的深入研究和当今楚辞学的进一步完善,都是一种明显的不足。因此本文选取汉代王逸《楚辞章句》这一经典《楚辞》注本,以《楚辞·离骚》篇作为具体的分析对象,从训诂学角度出发,研究《楚辞》注本的释词方法,并对其中的训释失误进行纠正。
    • 吴祺; 张学城
    • 摘要: 传统训诂方法为战国楚简的训诂研究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理论指导.文章即根据传统训诂方法中的据古训、破通假、据连文、据对文等四种方法,对郭店、上博以及清华三批楚简中的部分词语提出新的释读意见.认为《曹沫之陈》"喜"当训为"兴";《皇门》"叚"当读为"暇",训为闲暇;《尊德义》"備(服)殜"之"殜"当读"肄",与"服"均为"习"义;《越公其事》"攻"当训为"坚",与前文之"利"为同义对文的关系.
    • 王佳星
    • 摘要: 《毛诗正义》是孔颖达奉唐太宗诏命所编的《五经正义》之一,最具代表性,也最有价值。本文拟从训诂方法角度入手整理孔颖达《毛诗正义》的训诂材料,分别从声训、义训、语法通训诂、修辞通训诂四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以期对《毛诗正义》书中的训诂方法作一个考察。
    • 吴祺; 张学城
    • 摘要: 传统训诂方法为战国楚简的训诂研究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理论指导。文章即根据传统训诂方法中的据古训、破通假、据连文、据对文等四种方法,对郭店、上博以及清华三批楚简中的部分词语提出新的释读意见。认为《曹沫之陈》"喜"当训为"兴";《皇门》"叚"当读为"暇",训为闲暇;《尊德义》"備(服)殜"之"殜"当读"肄",与"服"均为"习"义;《越公其事》"攻"当训为"坚",与前文之"利"为同义对文的关系。
    • 周建忠; 吴慧鋆
    • 摘要: 俞樾是近代前期以朴学方法研究楚辞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运用因声求义与因形求义的方法发现误字,寻求本词,广引书证并结合文法与句法,训释楚辞原文,考辨周翔,论说有据.在“原本经典”、反对穿凿附会的同时能大胆质疑,得出了较有价值的结论.这种“求是”与“存疑”的研究方法在更深层次上统一于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这对还原著作原貌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受到现当代楚辞学者的重视与传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