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管狭窄

血管狭窄

血管狭窄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8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6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39162篇;相关期刊323种,包括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2012中国·北京超声医学学术大会等;血管狭窄的相关文献由1691位作者贡献,包括程增兵、林林、苗涛等。

血管狭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6 占比:1.40%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9162 占比:98.54%

总计:39741篇

血管狭窄—发文趋势图

血管狭窄

-研究学者

  • 程增兵
  • 林林
  • 苗涛
  • 刘辉
  • 凌锋
  • 任映
  • 卜林鹏
  • 宋崇顺
  • 戴欣
  • 杨金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芯蕾; 张顺清; 张亚玲; 王妍妍; 郭雅聪
    • 摘要: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ratio,NLR)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发病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2020年1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1周内神经系统症状是否继续加重(NIHSS较入院时增加2分以上)将其分为PIS组和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non-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NPIS)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入院NIHSS,入院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检验血脂、空腹血糖、Hcy、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count,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granulocyte count,LYM)、CRP水平,计算NLR。采用颈动脉彩超、MRA或CTA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血管狭窄情况。3个月随访患者的m RS,以mRS 0~2分为预后良好。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对PIS发病的影响,绘制ROC曲线,评价NLR对PIS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患者216例,PIS组98例,NPIS组118例。PIS组高血压病史(P=0.014)、糖尿病病史(P=0.039)、血管中-重度狭窄(P<0.001)的比例高于NPIS组;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空腹血糖(P<0.001)、Hcy(P=0.036)、NEUT(P<0.001)、NLR(P<0.001)、CRP(P<0.001)水平高于NPIS,LYM水平低于NPIS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病史(OR 2.432,95%CI 1.065~5.553,P=0.035)、空腹血糖(OR 1.230,95%CI 1.036~1.461,P=0.018)、NEUT(OR 5.545,95%CI1.151~26.710,P=0.033)、NLR(OR 1.519,95%CI 1.030~2.240,P=0.035)、CRP(OR 1.242,95%CI 1.073~1.436,P=0.004)、血管中-重度狭窄(OR 1.915,95%CI 1.321~2.776,P=0.001)均为PIS的独立危险因素。PIS组3个月mRS高于NPIS组(中位数:2分vs.1分,P<0.001),预后良好率低于NPIS组(64.29%vs.97.46%,P<0.001)。当NLR临界值为3.16时,诊断PIS的效能最佳,预测PIS的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78.4%,AUC为0.822。结论 PIS的发病与NLR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早期PIS的预警参考指标。
    • 张赞; 宋媛媛
    • 摘要: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甚至阻塞,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诱发的一种心脏疾病。现阶段,临床常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此疾病,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但PCI并无法有效地消除冠心病存在的危险因素,不能完全保证患者的远期预后。
    • 陈光学; 吴丽君
    • 摘要: 目的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评价低场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低场强MRA和DSA检查,分析颅内大血管(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并相互比较。结果共分析颅内大血管192根,低场强MRA诊断正常血管90根,轻度狭窄血管46根,中度狭窄血管37根,重度狭窄血管11根,闭塞血管8根;DSA诊断正常血管112根,轻度狭窄血管38根,中度狭窄血管29根,重度狭窄血管8根,闭塞血管5根。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100)。其中,35根血管在MRA上显示的狭窄程度重于DSA,未发现有血管在MRA显示的狭窄程度轻于DSA。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中,低场强MRA可部分代替DSA检查,且其阴性结果较真实可靠。
    • 赵辉; 张吉权
    • 摘要: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血管斑块特点与狭窄情况预测心肌缺血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疑诊或已知的冠心病患者88例(病变血管196支)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CCTA、冠状动脉造影(CAG)与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金标准为心肌FFR测定值,根据FFR值分为缺血组(n=45,99支病变血管,FFR值≥0.8)与非缺血组(n=43,97支病变血管,FFR值75%狭窄)、CT高危斑块、病变长度、联合检测预测心肌缺血的AUC分别为0.626、0.605、0.696、0.759。结论CCTA血管斑块特点、血管狭窄率预测患者心肌缺血的效能良好,两者联合可作为心肌缺血的重要诊断指标。
    • 杨旭峰; 韩超
    • 摘要: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机械性或者动力性等诱发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导致血管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发病[1]。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偏头痛、耳鸣、眩晕、视力及记忆力减退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临床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暂无特效药物治疗,西医针对病情严重者多采用手术改善症状,但由于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并非临床首选[2]。我国传统医学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归为“眩晕”范畴,临床主要通过内服、外敷中药及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为主,其中针灸作为中医绿色疗法具有疗效较佳且不良反应发生少等特点[3]。浮针与电针均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临床上关于二者疗效存在一定争议[4]。鉴于此,本文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2例,对比浮针与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总结如下。
    • 吕彦辉; 陈建华; 张丽; 王春杰; 田甜; 薄飞
    • 摘要: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使用AVF行MHD治疗的患者186例,根据随访过程中超声检查AVF是否出现并发症[狭窄和(或)血栓]分为并发症组48例和非并发症组138例,收集2组患者透析龄、透析中收缩压下降≥30 mmHg(1 mmHg=0.133 kPa)例数、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例数、是否合并糖尿病等临床资料,并检测2组患者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等指标,比较2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VF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并发症组合并糖尿病、血液透析中收缩压下降≥30 mmHg、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发生率及PCT、CRP、透析龄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2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尿素清除指数、体质量指数、每月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滤过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高水平的PCT、血液透析中收缩压下降≥30 mmHg、穿刺失败或血肿形成是发生AVF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PCT是MHD患者AVF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对微炎症状态的改善,并注意合理控制血压,避免血液透析中血压快速下降,不断提高穿刺技术。
    • 吉善创; 李文美; 韦明晖; 李向荣; 秦宇红; 韦启君; 陈振涛; 贾昌凯; 杨燕灵
    • 摘要: 目的:探讨多期相超短回波四维磁共振血管成像(mUTE 4D MRA)在评估颅内血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59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受试者均先行3D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和mUTE 4D MRA扫描,然后在同一天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由2位神经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对血管狭窄情况进行评分(4分法),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评分情况,采用Dunn’s检验进行3D TOF MRA与mUTE 4D MRA的组间比较,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以及两种MRA检查方法与CTA评分的一致性。结果:3D TOF MRA、mUTE 4D MRA、CTA在评估手术干预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狭窄程度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mUTE 4D MRA在评估手术干预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时评分均高于3D TOF MRA(P值均<0.01)。手术干预组3D TOF MRA与CTA评分一致性很差(ICC=0.02),而mUTE 4D MRA与CTA评分一致性极好(ICC=0.88)。3D TOF MRA与CTA在评估颈内动脉(ICC=0.54)、大脑中动脉(ICC=0.53)时一致性中等,在评估大脑前动脉(ICC=0.75)、大脑后动脉(ICC=0.74)、椎动脉(ICC=0.66)时一致性较好;mUTE 4D MRA与CTA在评估颈内动脉(ICC=0.92)、大脑前动脉(ICC=0.88)、大脑中动脉(ICC=0.90)、大脑后动脉(ICC=0.88)、椎动脉(ICC=0.87)时一致性极好。结论:与3D TOF-MRA相比,mUTE 4D MRA可更好地显示颅内血管狭窄情况;以CTA为参考标准,mUTE 4D MRA较3D TOF-MRA与CTA有更好的一致性。
    • 常保超; 陈峥; 张继强; 吴雪平; 刘磊; 陈卫东
    • 摘要: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是透析患者最理想的长期血管通路[1-2]。部分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长期受高血糖、高血压等诱因的刺激导致外周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钙化,血管狭窄及闭塞,此外,维持性血液透析许多患者已经多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而无理想的动静脉重建AVF。
    • 翟茂雄; 张庆国; 钱朝星; 刘雲; 熊喜
    • 摘要: 目的:探讨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显示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于瓮安县人民医院影像科2020年8月—2021年7月使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MRA)和三维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phase contras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PC-MRA)行脑血管检查的3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主观评价法对两种血管成像技术的脑血管成像质量、血管狭窄显示能力进行评分,总结两种不同技术的血管成像特点及对血管性病变显示效果。结果:两种方法对脑血管图像质量和血管狭窄显示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部分血管性病变如脑血管动静脉畸形(AVM)的显示效果存在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对脑动脉的显示都能取得满意效果,3D-PC-MRA对AVM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3D-TOF-MRA,并能较好观察颅内静脉窦情况,提供更多血管诊断信息,3D-PC-MRA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航; 杨冬谊; 孙瑞敏; 焦勤书; 李鹏; 吴涛
    •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入组病例分为无症状组1163例,轻度血管狭窄组209例,中度血管狭窄组71例和重度血管狭窄组26例。收集外周血进行免疫细胞检测,流式分析不同免疫细胞亚群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及青中年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脑血管狭窄组外周血中CD3^(+)(无症状vs狭窄组:67.58±0.32 vs 67.11±0.70)、CD3^(+)CD4^(+)(无症状vs狭窄组:37.48±0.28 vs 35.64±0.51)T细胞亚群、CD16^(+)CD56^(+)(无症状vs狭窄组:19.17±0.48 vs 17.40±0.52)的NK细胞亚群、CD19^(+)(无症状vs狭窄组:12.29±0.24 vs 10.28±0.36)的B细胞亚群比例均明显低于无症状组,CD3^(+)CD8^(+)(无症状vs狭窄组:26.58±0.28 vs 27.81±0.63)T细胞亚群比例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CD4^(+)/CD8^(+)(无症状vs狭窄组:1.64±0.03 vs 1.55±0.04)比值显著下降(P<0.05),呈现外周免疫抑制。青中年血管狭窄组免疫抑制更为明显。结论血管狭窄水平与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变化密切相关,免疫抑制是预测青中年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及检测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