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融合器

融合器

融合器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3年内共计194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923097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天津理工大学学报、解剖与临床、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军第四届关节镜暨运动医学国际研讨会暨全军第五届上颈椎外科国际研讨会等;融合器的相关文献由2882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汝琛、孙杨、吴爱悯等。

融合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0.0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23097 占比:99.99%

总计:2923244篇

融合器—发文趋势图

融合器

-研究学者

  • 赵汝琛
  • 孙杨
  • 吴爱悯
  • 赵杰
  • 王玉珏
  • 倪文飞
  • 刘浩
  • 董骧
  • 孙陆
  • 张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彭建城; 姚晓玲; 凌海乾; 赖盈; 李捷
    • 摘要: 背景:椎间植入物下沉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了解该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总结关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国内外文献,以期对脊柱外科医生进行临床指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以“intervertebral implant,subsidence,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cage,review,biomechanical analysis,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ology,complications,biomaterials”及“椎间植入物,下沉,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器,综述,生物力学研究,三维有限元,3D打印技术,并发症,生物材料”为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结果与结论:(1)在术前因素中,骨质疏松、体质量指数较低、更高的T1倾斜率和倒置的颈椎角是颈前路术后出现椎间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2)C6/7是颈前路术后椎间融合器下沉的好发节段,长节段的发生率高于短节段,大多数文献认为,钛板-融合器内固定系统能有效降低下沉风险。(3)植入物的宽度、直径、高度与术后下沉率相关,植入物放置趋于终板中央时下沉风险增高。(4)矩形、解剖型、12-叶形、多孔结构融合器及仿生凹坑表面置于融合器侧面时可有效降低下沉风险。(5)聚醚醚酮材料融合器较钛合金融合器的下沉风险较低,可降解材料、复合材料在近年得到更多的研究,但仍需进一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6)过度刮除终板、椎间过度撑开、颈椎牵开器撑开时间过久、螺钉置入位置较差、植入物置入角度欠佳是导致术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危险因素,术后过早去除颈托会增加下沉风险。(7)生物力学研究、材料学研究、3D打印技术、远期随访是未来研究颈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椎间植入物下沉的有效途径。
    • 潘保顺; 方镇; 高明杰; 方贵明; 陈金水
    • 摘要: 背景:国内外有关寰枢椎后路融合器的报道较少,且存在许多不足,缺乏操作方便、植骨区域大、植骨稳定的融合器.目的:依据寰枢椎解剖学特征设计一款带融合器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收集100例(男、女性各50例)正常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的CT影像学资料,测量寰椎后弓高度及厚度、枢椎椎板斜率、寰椎后弓下缘至枢椎棘上缘突高度、寰枢椎椎间隙高度、两侧寰椎椎弓根外侧缘距离及后结节处至该线的距离并计算后弓外侧缘半径;取后结节旁4 mm处为进钉点,测量后弓螺钉置入长度及螺钉与后弓中线角度.分析解剖参数并设计带融合器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结果 与结论:①寰椎后弓下缘至枢椎棘突上缘高度为(19.07±2.73)mm,寰枢椎椎间隙高度为(6.83±2.01)mm,枢椎椎板斜率为(58.34±7.60)°,寰椎后弓外侧缘半径为(26.77±2.14)mm,寰椎后结节高度为(10.45±1.61)mm,寰椎后结节厚度为(8.12±1.57)mm,寰椎后弓螺钉置入长度为(11.21±1.61)mm,螺钉与后弓中线角度为(53.34±6.30)°,左侧与右侧数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依据寰枢椎影像学测量数据成功设计了带融合器的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并申请获得国家专利,为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提供新的补充内固定方式.
    • 陈政宇; 童洁; 李学林; 晏怡果
    • 摘要: 背景: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椎间植入材料的问世与改良,有效促进了椎间融合术的发展,椎间植入材料的革新也为提高融合率夯实了重要基础.目的:阐述目前常用的各类椎间植入材料的发展历程和优缺点,为临床上选择合适椎间融合材料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21年4月间,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英文检索词:"Interbody fusion materials,Autogenous bone,Allogeneic bone,Hydroxyapatite,Titanium alloy,Tantalum,Polymer,Carbon fiber,PEEK,BMP2,Lumbar fusion,Lumbar interbody fusion";中文检索词:"椎间融合材料、融合器、自体骨、羟基磷灰石、3D打印钛合金、钽金属、聚醚醚酮、骨形态发生蛋白2、腰椎间融合术",经筛选后最终纳入66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与结论:①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椎间融合材料种类繁多,具体可分为:自体骨、异体骨、羟基磷灰石、钛合金/钽金属类、高分子聚合物和骨诱导复合型材料等,且每一种材料均有着各自特性、优势及适用范围.②从客观方面来说,自体骨移植仍是临床腰椎间融合术的首选方式,但因其最大的不足是取骨量有限及供骨区相关并发症等问题,使得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但同时也间接促进了其他椎间植入材料的不断发展.③从椎间融合的发展历程来看,现如今更多的研究者进一步追求脊柱仿生性的融合,以期望到达生理性解剖和功能的重建.④随着材料学、组织工程学、生物力学和增材制造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复合型椎间植入材料或含诱导因子共同组成的生物复合骨替代内植物,通过复合的形式进行了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了椎间融合率,在脊柱融合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仍需要更长的研究周期和更大的临床样本量来探究证明真实的临床疗效.
    • 陈政宇; 童洁; 李学林; 晏怡果
    • 摘要: 背景: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椎间植入材料的问世与改良,有效促进了椎间融合术的发展,椎间植入材料的革新也为提高融合率夯实了重要基础。目的:阐述目前常用的各类椎间植入材料的发展历程和优缺点,为临床上选择合适椎间融合材料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21年4月间,在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英文检索词:"Interbody fusion materials,Autogenous bone,Allogeneic bone,Hydroxyapatite,Titanium alloy,Tantalum,Polymer,Carbon fiber,PEEK,BMP2,Lumbarfusion,Lumbar interbody fusion";中文检索词:"椎间融合材料、融合器、自体骨、羟基磷灰石、3D打印钛合金、钽金属、聚醚醚酮、骨形态发生蛋白2、腰椎间融合术",经筛选后最终纳入66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椎间融合材料种类繁多,具体可分为:自体骨、异体骨、羟基磷灰石、钛合金/钽金属类、高分子聚合物和骨诱导复合型材料等,且每一种材料均有着各自特性、优势及适用范围。(2)从客观方面来说,自体骨移植仍是临床腰椎间融合术的首选方式,但因其最大的不足是取骨量有限及供骨区相关并发症等问题,使得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但同时也间接促进了其他椎间植入材料的不断发展。(3)从椎间融合的发展历程来看,现如今更多的研究者进一步追求脊柱仿生性的融合,以期望到达生理性解剖和功能的重建。(4)随着材料学、组织工程学、生物力学和增材制造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复合型椎间植入材料或含诱导因子共同组成的生物复合骨替代内植物,通过复合的形式进行了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了椎间融合率,在脊柱融合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仍需要更长的研究周期和更大的临床样本量来探究证明真实的临床疗效。
    • 张振山; 黄福立; 李健; 朱豪东
    • 摘要: 目的研究自体骨腰椎椎间融合器(自体骨cage)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中山市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疾患行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自体骨腰椎椎间融合器、对照组采用人工融合器;观察两组融合器联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等各项临床指标、植骨融合率、相对椎间隙高度等影像学指标及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临床疗效评分,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与ODI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腰椎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生物力学稳定性,与人工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融合率高。
    • 陈镜臣; 朱文雄; 刘先银
    • 摘要: 目的 了解无融合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别采用无融合器(20例)或有融合器(20例)PLI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腰腿痛改善、融合率、融合节段稳定性、疗效差异。结果 两组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3个月或12个月融合节段Cobb角变化、术后3个月椎间高度变化、术后12个月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融合器组术后12个月椎间高度丢失大于有融合器组(P<0.05)。结论 无融合器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稳定性及椎间融合效果与有融合器PLIF相似。
    • 李瑶; 常恒瑞; 刘振鹏; 徐佳欣; 孟宪中
    • 摘要: 目的 总结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 以"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腰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椎弓根螺钉""终板损伤""骨质疏松""微创融合术"和"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interlumbar fusion""cage""subsidence""complications""pedicle screw""end plate damage""osteoporosis""minimally invasive fusion"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2020年3月之前发表的OLIF在治疗脊柱退变疾病术后融合器沉降发生情况的相关文献856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性研究或存在设计缺陷的文献,对最终纳入的30篇文献有关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和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率为4.38%~27.90%.发生融合器沉降的原因主要为缺乏有效的钉棒系统固定、融合器型号选择不佳、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板损伤、骨质疏松等.结论 OLIF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较高,原因较多,如何采取措施预防融合器沉降仍需进一步探讨.
    • 曹金; 郎雪梅; 熊山; 王景; 季文军; 张怡; 王信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们生活习惯改变,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然而,对于不同类型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截然不同.即使是同一类型颈椎病,手术方案的选择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相关临床工作者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提供不同手术方案供患者及家属选择,为患者谋取最大化治疗效益.现综述不同节段颈椎病颈前路手术相关进展,为治疗颈椎病提供临床参考.
    • 许鹏; 史磊; 李学元; 肖以磊
    • 摘要: cqvip: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颈椎前路手术已广泛用于颈椎病、颈椎肿瘤、颈椎外伤等疾病。由于颈椎前路涉及较多解剖结构,其手术难度较大,因此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关于ACDF手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开展较多,但对于融合器选择不合适而导致相应并发症研究开展较少。深入探讨此类手术椎间融合器放置的大小和技巧,对于避免因术后椎间孔变小而导致神经根受压水肿引起剧烈疼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