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9653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全国第二十三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201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美容分会学术年会、第四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全国经方论坛等;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相关文献由309位作者贡献,包括梁凤云、蔡元龙、张双喜等。

薏苡附子败酱散—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6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9653 占比:99.49%

总计:29806篇

薏苡附子败酱散—发文趋势图

薏苡附子败酱散

-研究学者

  • 梁凤云
  • 蔡元龙
  • 张双喜
  • 杨雪军
  • 严兴海
  • 任存霞
  • 何素敏
  • 刘涛峰
  • 吴会灵
  • 吴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小娟
    • 摘要: 目的研究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生素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炎症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具有抗炎、消肿等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王泽田; 王丹; 吴春荣; 徐丹; 齐越; 孙科远; 王余民; 唐建国
    • 摘要: 目的探究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对湿热内蕴型脓毒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且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型患者160例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各8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7日、第14日的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胃动素(MTL)、胃泌素(GAS)、D-乳酸、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前白蛋白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AGI、APACHEⅡ、中医症状评分、MTL、GAS、D-乳酸、IgG、IgA、CD3+、CD4+/CD8+、前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日、第14日,两组GAS、D-乳酸、AGI分级、APACHEⅡ、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MTL、IgG、IgA、CD3+、CD4+/CD8+、前白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与西医治疗组比,中西医结合组GAS、D-乳酸、AGI分级、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MTL、IgG、IgA、CD3+、CD4+/CD8+、前白蛋白均明显升高(P<0.05)。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死亡案例,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可明显改善湿热内蕴型脓毒症患者急性肠道损伤的中医症状,可能与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降低改善胃肠功能、增强免疫、改善营养状态有关。
    • 王晨
    • 摘要: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原用于治疗湿热阻滞,阳气不足的肠痈。其病机为阳气不振、湿热内蕴,根据这一病机将其应用于痤疮、湿疹、结节性红斑等皮肤病的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何霞
    • 摘要: 痤疮是临床最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最常见于青春期的男女,该病非常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青少年颜面部的美感。作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及自身临床所见,认为阳虚寒凝是痤疮常见的证型,以阳虚为本,寒凝为标,文章通过详细探讨扶阳思想的理论基础,并结合病案指出痤疮在治疗上以扶阳散结法为总则,主以扶阳,辅以散结,方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
    • 张双喜
    • 摘要: 此文从外科“痈”的认识入手,提出气血壅滞乃病机之本;“肠痈”之病,乃肠腑气血壅滞不散,肠腑水湿聚集所致,若瘀久化热,热毒炽盛,则有脓成破溃之势。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兼顾了寒、湿、热、瘀、阳虚、脾虚等多种证候要素,此方寒温并用,通达气血,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理论依据充分。
    • 刘婷; 孙月婷; 陆为民
    • 摘要: 薏苡附子败酱散始载于《金匮要略》,为治疗肠痈脓已成的名方。该方制方精于辨证,用药精纯,仅薏苡仁、附子、败酱草三味,配伍体现了寒热并用、标本兼顾、升降相调、补泻兼施的特点。本病病机关键为阳气不振,寒湿兼夹瘀热。国医大师徐景藩认为临证运用时,只要把握病机,在辨证基础上合理调整各药剂量,灵活合方、加味,则该方可适用于胆囊炎、胰腺炎、慢性结肠炎、盆腔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 刘全喜; 陶源; 王微; 李成卫
    • 摘要: 当代医家及注家将《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处方归类为泻下剂。文章通过重新厘清条文本义,回溯历代医家观点,分析处方中药物功效,从“脓已成”时使用攻下法可能造成肠穿孔的风险出发,应用“治未病”决策思路,理论联系实际,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处方当为“利小便”给邪以出路,而非“通大便”泻下攻积。教材将此方归为下法应当是忽略了仲景风险防范的处方策略。
    • 赵方方; 杨雪军
    • 摘要: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Uniprot数据库对薏苡附子败酱散进行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和标准化;利用GeneCards数据库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检索高尿酸血症疾病相关靶点,并获取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关键靶点,对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模拟对接。构建关键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将结果可视化,并对交集靶基因进行基因生物过程(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得到薏苡附子败酱散活性成分40种,预测靶点101个,其中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关键靶点27个。PPI网络中共包含27个节点,190条边,度值最高的靶点包括: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CASP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8,MAPK8)、MYC原癌基因蛋白(Myc Proto-oncogene Protein,MY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等。GO富集分析共得到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参与凋亡信号通路、等44个GO富集结果;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富集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信号通路、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等102条信号通路。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能够治疗高尿酸血症可能与特定的生物学过程和相关途径调节有关。为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 邹林焘; 陈鹏
    • 摘要: 目的:观察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病例分为联合组52例和常规组53例,在健康宣教和日常生活、饮食、作息调理的基础上,常规组服用西药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用药基础上服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对比两组疗效,指标包括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D-乳酸含量、二胺氧化酶(DAO)活性、T细胞亚群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乳糖含量和DAO活性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改善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D8+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D4+、CD4+/CD8+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可有效增强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缓解炎症反应。
    • 陈丽萍; 季蓉; 缪志伟
    • 摘要: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对相关靶点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利用TCMSP、TCMIP、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UniProt数据库筛选薏苡附子败酱散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得UC相关靶点,获取二者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使用OmicShare(基迪奥)在线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利用R软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UC小鼠模型并用薏苡附子败酱散进行干预,对核心靶点及相关通路进行初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UC的32个活性成分及100个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主要条目为细胞进程、代谢过程、生物调节、刺激反应等生物过程,连接、催化活性、分子功能调控等分子功能,细胞、细胞组分、细胞器等细胞组分。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涉及肝炎、病毒感染、癌症、AGE-RAGE、细胞凋亡、TNF、p53、PI3K/Akt等信号通路。实验结果表明,薏苡附子败酱散对UC小鼠的结肠病理有改善作用,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及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其作用靶点,PI3K/Akt是其作用通路之一。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UC,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