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苏州城

苏州城

苏州城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建筑科学、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4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篇;相关期刊289种,包括文史知识、档案与建设、高等建筑教育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苏州城的相关文献由425位作者贡献,包括陶瑾、李楠、陈栋等。

苏州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40 占比:96.7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17 占比:3.05%

总计:558篇

苏州城—发文趋势图

苏州城

-研究学者

  • 陶瑾
  • 李楠
  • 陈栋
  • 江彤
  • 肖寒
  • 雷虎
  • 陈佳慧
  • 汤雄
  • 程子
  • 裘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章心怡
    • 摘要: 从对自然地貌和历史文化的追溯中展开,从收集与发掘地貌发育和人文历史的史料中追溯苏州形成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的来源,发现太湖内的“渔泽山”是“舜”之“泽渔之所”,而苏州城最早是周族始祖弃的庶子胥因同大禹一起治水有功而得的封地。这些史料不仅可以作为苏州历史文化的“顶层设计”,把太湖流域治水功臣姬胥作为姑苏地区的历史奠基人,还可以以诸樊为姑苏城的开拓者、伍子胥为创始人进行历史定位,以供地方史志界研究参考。
    • 葛剑雄
    • 摘要: 熟悉苏州的人都知道,阊门是苏州城的西北门。但在成千上万苏北人的心目中,阊门有其特殊的含义,因为几百年来,他们的祖祖辈辈都说,他们来自苏州阊门。苏北,一般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北、陇海铁路以南的大部分平原地区,大致就是明、清时的淮安府和扬州府(简称淮扬)。在苏北,几乎到处可以遇到声称是苏州移民的后裔,流传着大量苏州移民的传说。我的同事曾在宝应县县志办作过一次即兴调查,在座的有问、郑、范、刁、夏、胡、乐、陈、黄九姓,除了胡姓来历不详,范姓迁自安徽外,其余七姓都自称来自苏州阊门。
    • 黄金生
    • 摘要: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阁户,连臂而至.这是明代文人袁宏道万历二十五年(1597)《虎丘记》中的记载。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隅,泉石幽奇,名胜古迹众多,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称。这里距苏州府城较近,向来是苏州市民休闲娱乐活动的绝佳场所。每到中秋之夜,苏州城家家户户倾城而出,肩埃肩、人挤人,接睡而来。“锦帆开,牙槽动,百花洲,清波涌,兰舟渡。”
    • 许友超
    • 摘要: 教育的诗是用生命写就的。培育苏州新教育学校,需要整个新教育;成就苏州新教育学校,需要整个苏州城。苏州吴江新教育学校简称苏新校,位于吴江城的东部,与同里古镇相毗邻。校园不大,只有近五十亩,被称为“一亩荷塘”。这里生活着一群互称“先生”的人。老师和校工被称为“先生”,学生被称为“小先生”。每天上课、下课,或在园子里相遇时,都会有来自师生的彼此问候。善待一只校猫2021年12月20日,升旗仪式结束后,苏新校举行了独特的送别仪式:与校猫“小黑”话别。小黑在校园里生活了8个月,是工作室、教室、餐厅、公寓的座上宾,大家为它准备了猫粮,经常投喂。有小先生课间逗它,不小心被小黑抓伤,要送去医院注射疫苗。为了学生安全,学校决定把小黑送走。
    • 杨维忠
    • 摘要: 苏州东山镇古称“东洞庭山”,位于苏州城西南太湖中,明代时因四面围水,亦有“包山”之称。“2000年,东山镇面积96.55平方公里(包括山地、小岛)。最高莫厘峰海拔293.5米。”[1]宋代以前,东山人烟稀少。“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经过东洞庭山附近的太湖水域,见洞庭山地势险要,风光秀丽,不少朝廷重臣及中下级官员遂把家室留在了东山。这一大批北方世族在这里聚居和生活,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中原文化。800多年后,仍能在东山看出其繁衍的脉络、聚居的村落、遗存的古迹及“非遗”等记忆。
    • 刘亢; 刘巍巍
    • 摘要: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在吴王诸樊所筑城邑基础上扩建大城,苏州城由此奠基。2500多年,时光流转,这方水土经岁月沉淀而出的城市格调和生活美学,已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精美名片。诗意日子。每个人心里住着一个不一样的苏州,情调是打开这座城的第一把钥匙。苏式生活的精致,纷呈于四季的不同时辰。
    • 顾德乐
    • 摘要: 常言道:穿在苏州。自明清以降,苏州服饰"领袖海内风气",苏州成为引领潮流的时尚之都。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在不同礼仪场合,衣冠体现了审美意趣,传达了审美信息,华夏民族因而有"衣冠上国"之称。精致的苏州城,追求精致的苏州人,把波澜不惊的日子打扮得活色生香。电影《美食家》里有这样的镜头:身穿“八件套”的水乡妇女进城,将葑门外黄天荡的水八仙拿到城里叫卖,桨声欸乃,市井烟火,过来人脑海里的旧时光被软糯的叫卖声勾起,电影散场,掌声经久不息。
    • 许忠英; 雷虎
    • 摘要: 太湖之畔“天作之核”车出苏州城后一路向西,远处的天际线一直被错落的高楼大厦戳得参差不平,车在高楼的间隙中如同甲壳虫爬行在草丛里,巨大的城市让人产生错觉,仿佛自己便是《核舟记》中那置身核舟之中的人物般渺小。直到远处的天际线出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一车行近一个小时,我们终于抵达太湖之畔的舟山村,这里便是精巧的光福核雕原产地。
    • 潘敏
    • 摘要: 一直记得,几年前在苏州园林博物馆里看到的一段文字: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五代,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与建城2500余年的苏州古城基本同步产生。历代地方文献记载的园林约千处,其中记录较详的近800处。曾经,约千处的园林像花朵一样盛开在苏州城,却又在漫长而多舛的岁月里凋零了大半。对每一个爱苏州、爱园林的人来说,那是一种隐痛。
    • 杨维忠
    • 摘要: 地处苏州城西南太湖边的洞庭东山与太湖中的洞庭西山(现称金庭),古名莫厘山与林屋山。莫厘山以隋初丞相杨素部将莫厘驻兵而名,林屋山则以有林屋洞故名。明初因林屋洞中有金庭玉柱,称洞庭山。明王鏊《震泽编》载“稍东为洞山,林屋洞在焉,有金庭玉柱。”山之东称东洞庭山,简称东山,是太湖东北部的一个半岛;山之西世称洞庭西山,古称包山、西洞庭,是太湖东南部的一个岛屿。1956年苏东(苏州-东山)公路通车及2016年太湖大桥建成,东山和西山直接连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