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脱磷

脱磷

脱磷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1924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矿业工程、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7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113274篇;相关期刊282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鞍钢技术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2011中南·泛珠三角十一省(区)炼钢连铸学术年会、第十六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第七届中国钢铁年会等;脱磷的相关文献由3620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建华、杨森祥、梁新腾等。

脱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7 占比:0.76%

会议论文>

论文:63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13274 占比:99.19%

总计:114204篇

脱磷—发文趋势图

脱磷

-研究学者

  • 曾建华
  • 杨森祥
  • 梁新腾
  • 陈均
  • 戈文荪
  • 陈炼
  • 王建
  • 董元篪
  • 陈兆平
  • 陈永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胡纯; 闪腾宇; 张靖晗; 肖耀东
    • 摘要: 为分析溶磷真菌对矿石中磷素的有效性影响,以鄂西某高磷鲕状赤铁矿为研究对象,对选育的一株黑曲霉进行微生物脱磷能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选育的黑曲霉菌株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在浸出过程中能分泌主要含柠檬酸的多种有机酸。黑曲霉对高磷鲕状赤铁矿中的磷具有较强的脱除能力,在1%的矿浆浓度下脱磷率达81.37%,矿石中磷含量由0.85%降低至0.16%。相对于传统生物冶金中细菌浸出时间较长的缺点,真菌黑曲霉的脱磷周期只需要较短的12 d左右。本研究为微生物作用于矿石的浸出脱磷技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 吴世超; 李正要; 孙体昌; 李小辉; 徐承焱
    • 摘要: 世界对铁矿石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磁铁矿资源逐渐枯竭,高磷铁矿的利用成为焦点。分别以碳酸钙(CaCO_(3))、氯化钙(CaCl_(2))、硫酸钙(CaSO_(4))为添加剂,使用直接还原-磨矿-磁选的方法,从热力学、铁金属化率、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等方面研究了高磷铁矿(磷主要以Fe_(3)PO_(7)和磷灰石形式赋存)直接还原提铁降磷的过程。结果表明:在无钙化合物条件下,Fe_(3)PO_(7)中的磷被还原为单质磷,磷和金属铁反应生成铁磷合金,导致还原铁产品中磷含量高。CaCO_(3)促进了赤铁矿和磁铁矿的还原,提高了铁金属化率,但抑制了金属铁颗粒的生长。CaCl_(2)有利于金属铁颗粒的长大,由于挥发性FeCl_(2)的生成,降低了铁的回收率。CaSO_(4)促进了铁颗粒的生长,由于非磁性FeS的生成,铁的回收率急剧降低。CaCO_(3)、CaCl_(2)或CaSO_(4)均可与Fe_(3)PO_(7)反应生成磷酸钙(Ca_(3)(PO_(4))_(2))。添加CaCO_(3)生成的Ca_(3)(PO_(4))_(2)与细小铁颗粒结合紧密,通过磨矿磁选难以铁磷分离,还原铁产品中磷含量为0.18%。添加CaCl_(2)或CaSO_(4),生成的Ca_(3)(PO_(4))_(2)与金属铁颗粒的界限明显,磷通过磨矿磁选除去,还原铁产品中磷含量低于0.10%。
    • 纪祥辉; 罗果萍; 张婧; 贺腾
    • 摘要: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了解磷元素对钢的危害,通过研究矿石中磷的赋存状态和存在形式,对不同种类的矿石进行了微生物浸出法、化学法、普通烧结气化法、直接还原焙烧法、微波法等不同脱磷技术的研究,并对其优缺点做出归纳总结。对钢铁冶炼制备过程中磷的脱除机理这一科学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对脱磷过程进行动力学机理的分析,从而对实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扩大规模、绿色高效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希望后期可以帮助更多的学者研究出可以提高脱磷率更成熟的技术,对世界的钢铁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 陈龙; 柳玉杰; 李强; 李昂
    • 摘要: 基于转炉脱磷的热力学机理分析与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7.2模拟,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采集数据、取渣样分析等,深入研究探讨了转炉冶炼后期渣中FeO、渣中P_(2)O_(5)、终点温度和吨钢石灰加入量对脱磷效果的影响。结合某钢厂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控制终渣w(FeO)在18%~20%,终渣w(P_(2)O_(5))在2.5%以下,终点温度控制在1620°C左右,吨钢石灰加入量控制在35 kg/t左右,可以使转炉终点脱磷率达到85%以上。
    • 郑恩文
    • 摘要: 对1350°C下的转炉炼钢新工艺低碱度渣对铁水的脱磷效果进行了研究。当脱磷时间为20 min时,脱磷率达到最高值84.3%。脱磷时间分别为4、8 min时,脱磷渣的主要物相为黑色富磷相和白色富铁相;脱磷时间分别为12、16和20 min时,主要物相为富磷相、富铁相和基体相;脱磷时间为24 min时,主要相为富铁相、基质相和含镁铝尖晶石相,但不含富磷相。随脱磷时间的延长,渣中富铁相的面积不断减小,基体相的面积不断增加。
    • 许华杰; 吴永琴; 陈芹卉
    • 摘要: 为探索酱香型酒厂窖底水中氮磷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以酱香型酒厂窖底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鸟粪石法回收酱香型酒厂窖底水中氮磷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大小为pH值>反应时间>镁与磷的摩尔比,其中pH值对结果的影响较显著(PpH值>反应时间,其中镁与磷的摩尔比、pH值对结果的影响较显著(P<0.05)。最佳回收工艺条件为:pH值11,镁与磷的摩尔比1.1,反应时间60 min。在此最佳反应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为70.0%,总磷去除率为72.6%。
    • 牛莉莉
    • 摘要: 提出了“留渣+双渣”转炉炼钢新工艺,对此工艺的过程控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留渣+双渣”炼钢工艺的主要工序是,脱磷期终止→排除脱磷渣→脱碳期→脱碳期终止→排除脱碳渣→转炉内固化处理→下一炉冶炼。全程紧密调控转炉内的钢渣渣量、氧化性、碱度等指标,确保在脱磷期终止时的脱磷渣渣量在6~8 t钢,在完成一轮冶炼后,确保炉内渣量在12~13 t钢,平均渣量在8 t钢左右;在后续持续冶炼过程中,可适量缩减石灰投用量,从6.5 t钢逐步下调至3.1 t钢,同时钢水含量也从0.018%降低为0.005%。
    • 梁柏勇; 于治民
    • 摘要: 简述了日本钢铁企业铁水脱磷工艺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内钢铁企业铁水脱磷处理的方式及其特点,并对未来铁水脱磷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
    • 华福波; 魏福龙; 谢祥; 杨昌涛; 刘明波
    • 摘要: 针对品种钢转炉双渣法脱磷效果差的问题,结合转炉脱磷机理和生产实践,对该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工艺优化优化方案。优化结果表明:热平衡控制差、未利用轻烧白云石进行固钛、脱磷期时间短是致使脱磷效果差的关键因素;工艺优化后双渣法脱磷率由88.28%提高至93.7%,一次倒炉磷命中率由58.6%提高至95%以上;转炉冶炼周期缩短1.9 min,日产炉数提高2炉次。可见,工艺优化后脱磷效果提升明显。
    • 祁永旺; 王德勇; 许志明; 王海; 王永红; 宁培栋
    • 摘要: 介绍了酒钢120 t转炉低铁耗生产条件下,为保证基本的钢水温度、成分,对转炉的主要操作制度进行了操作方法的改进,对造渣制度、温度制度、成分控制、炉况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法,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