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血管储备能力

脑血管储备能力

脑血管储备能力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专利文献74536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等; 脑血管储备能力的相关文献由236位作者贡献,包括祁风、余科、肖霖等。

脑血管储备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74536 占比:99.88%

总计:74629篇

脑血管储备能力—发文趋势图

脑血管储备能力

-研究学者

  • 祁风
  • 余科
  • 肖霖
  • 莫绮娴
  • 韩玉乐
  • 刘湘媛
  • 刘镜升
  • 李传斌
  • 王广杰
  • 裴巧玲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万晓强; 雷波; 陈利; 吴嘉川; 张道宝; 陈舒; 吴虹刚; 游国亮; 郑念东
    •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和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治疗的10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动脉溶栓与介入联合治疗,评估其治疗前后NIHSS评分、治疗疗效、脑血流动力和CVR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DVp和DVm均较治疗前下降,Vp、Vm明显增高,研究组改变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疗效分布及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PI明显下降、CVR明显增高,研究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 动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可稳定缺血脑组织,有利于改善脑组织缺血状态。
    • 李丹
    • 摘要: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脑血管储备能力(CVR)及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2019-04~2021-04)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各48例。检测患者的CVR及血脂[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is of HeaI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CVR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TG、LDL、TC比对照组低,HDL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CVR,调节患者血脂,改善患者脂代谢。
    • 陈伟亮; 黄宝荣; 许尊创
    • 摘要: 目的探讨中重度CWI患者应用丁苯酞的脑血管储备能力改善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就诊的50例CW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25例)实施常规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分析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临床疗效、脑血管储备功能.结果研究组NIHSS评分、PI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00%),ADL评分、CVR、MCV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应用在CwI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较佳疗效,较大程度上修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逐渐恢复,是一种对患者长远预后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的治疗方案.
    • 成宜舜; 栾丽芹; 李奇; 张克忠
    • 摘要: 目的分析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对帕金森病(PD)病人脑神经功能、脑血管储备能力、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P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DBS治疗。比较两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第二部分(UPDRSⅡ)、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脑血管储备能力[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屏气指数(BHI)]、神经电生理检查指标[双侧上下肢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波幅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末梢波幅]、药物剂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UPDRSⅡ、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延迟回忆评分、屏气后Vm、BH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短于对照组,运动神经末梢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末梢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左旋多巴药物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S治疗帕金森,可改善病人运动症状,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脑血管储备功能,改善周围神经损害程度,减少抗PD药物应用剂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延迟回忆,对其他认知功能领域无明显影响。
    • 朱丽娜; 吴江; 杨朝慧; 牛衡; 郝晓勇; 李璇
    • 摘要: 目的利用双时相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病人的脑血管储备能力(CVR),并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4月—2019年8月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病人60例,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有无急性脑梗死将病人分为脑梗死组(27例)与无脑梗死组(33例),分别对其行全脑3D-pCASL[长、短两个标记延迟(post label delay,PLD)=1525 ms,PLD=2525 ms]扫描,计算CVR的估计值即△脑血流量(△CBF),比较两组的CVR,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CVR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PLD=1525 ms时患侧CBF值低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梗死组患侧PLD=2525 ms时CBF恢复不完全,与健侧PLD=2525 ms时CB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无脑梗死组患侧PLD=2525 ms时CBF明显恢复,与健侧PLD=2525 ms时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脑梗死组患侧△CBF小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健侧△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CVR估计值△CBF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呈负相关(r=-0.608,P=0.001)。结论3D-pCASL采用PLD=1525 ms与PLD=2525 ms成像能够无创、直观地评估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病人的CVR,其中CVR越强,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性越低。
    • 许璇; 余科; 祁风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否作用于脑血管储备能力机制,进而影响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及神经功能。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组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d)组。记录半年后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脑血管储备能力。结果大剂量组的MMSE评分、NIHSS评分优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的脑血管储备能力改善明显,2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脑血管储备能力提高与认知功能改善有相关性。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血管储备能力,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
    • 张卫星
    • 摘要: 目的: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脑血管储备能力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脑血管储备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脑血管储备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 张娜; 姜敏; 白立红; 李晓云; 王哲涛; 韩雪娟
    • 摘要: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于发病24 h内给予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发病的24 h内给予丁苯酞联合尤尼泰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尤尼泰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好,且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梁燕谊; 黄叔恺
    •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脑血管储备能力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按照交叉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55例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显著、有效、无效等临床疗效.根据脑血管储备能力(CVR)、屏气指数(BHI)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脑血管储备水平.根据髓过氧化物酶(M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观察组显著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VR、BHI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PO、GSH-Px、SOD等氧化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增加脑血管储备能力,同时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值得推广.
    • 陈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0例患者,按照投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45例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作为对照组,45例在此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脑血管储备能力、高凝状态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