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白质损害

脑白质损害

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7141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中国司法鉴定、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第一届华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北京地区神经病学学术年会、首届泛珠三角围产医学会议等;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文献由22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国庆、王建华、袁宝莉等。

脑白质损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7141 占比:99.72%

总计:27217篇

脑白质损害—发文趋势图

脑白质损害

-研究学者

  • 周国庆
  • 王建华
  • 袁宝莉
  • 刘锦霞
  • 卓平辉
  • 孙芳
  • 李瑞林
  • 段立晖
  • 熊英
  • 王美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娜; 张盼盼; 何慧君; 刘远洪; 刘素梅; 朱明振; 牛智领; 闫斌
    • 摘要: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114例偏头痛患者行磁共振成像、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检查,明确患者脑白质损伤及右向左分流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14例患者,发生脑白质损伤35例(30.7%),无脑白质损伤79例(69.3%)。脑白质损伤患者中存在单发病灶7例,多发病灶28例,共计72个病灶;脑白质损伤部位以额叶(36.1%)、顶叶(23.6%)为主。脑白质损伤患者头痛病程、头痛持续时间显著高于无损伤患者(P0.05)。有无脑白质损伤患者右向左分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白质损伤患者大量分流占比为50.0%,显著高于无脑白质损伤患者(P<0.01)。回归分析显示,头痛病程、右向左分流分级是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危险因素(OR=2.440、3.174,P<0.01)。结论部分偏头痛患者存在脑白质损害,主要病灶在脑额叶、顶叶;头痛病程及右向左分流分级是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害的危险因素。
    • 李东岳; 石丽君; 张金涛
    • 摘要: 呋喃唑酮(furazolidone),又名痢特灵,是硝基呋喃类抗菌药,为广谱杀菌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细菌感染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有较大处方量。现将1例长期服用呋喃唑酮致中毒性脑病及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进行报道,加强对其不良反应的认识。1病例报告患者男,50岁,主因“四肢麻木无力3个月,胡言乱语2周,意识模糊2 d”于2018-11-25收入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泰安院区。
    • 莫俊宁; 林均余; 翁国媚
    • 摘要: 目的:探讨卒中高危因素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20年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VP患者30例(VP组)以及帕金森病(PD)患者30例(PD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卒中高危因素,分析卒中高危因素的与VP相关性。结果:VP组高血压比例和Fazekas评分均高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组HDL-C水平低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6.038,95%CI:1.362~15.529,P=0.014)、HDL-C(OR=4.213,95%CI:0.133~0.019,P=0.040)是V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和HDL-C是VP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意义。
    • 苏施雅; 任丽; 黄铭娜; 冯季灵; 吴锡骅
    • 摘要: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对帕金森病(PD)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PD合并LA患者96例,根据Fazekas量表评分分为轻度LA组(n=37)、中度LA组(n=31)、重度LA组(n=28)三组.分析发生LA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三组患者预后各项指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之间的差异,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程度的LA与PD预后的各项指标相关性.结果:三组年龄、病程、吸烟、高血压、脑梗死史及Hoehn-Yahr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LA组、重度LA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低于轻度LA组,且MMSE评分、MoCA评分随LA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降低(P<0.05);而重度LA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轻度LA组、中度LA组,且评分随LA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MMSE评分、MoCA评分均与LA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NIHSS评分则与L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白质损害程度越高,PD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的预后情况越严重,应及时控制脑白质损害的进展,对防治PD患者不良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周国庆; 刘锦霞; 胡维维; 彭巧玲; 孙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对女性脑血管及认知功能的远期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67例有绝经前子宫切除病史者为病例组,67例年龄、教育、体重指数匹配的女性为对照组.采用颈部超声观察颈部血管斑块,头颅MRI及MRA检查脑白质损害(WML)、腔隙性脑梗死及脑血管狭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 子宫切除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教育水平、体重指数、初潮年龄、累积妊娠时间、血压、血脂水平及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子宫切除组的WML比率及颈部血管斑块比率显著增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切除在调整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后仍是WML(OR=2.85,95%CI:1.340~6.073,P=0.007)和颈部血管斑块(OR=2.98,95%CI:1.335~6.640,P=0.008)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子宫切除组的词语学习、动物流畅及符号数字转换测验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绝经前子宫切除后的患者发生WML及颈部血管斑块的风险增加,且认知功能减退.绝经前子宫切除可能对女性脑血管病及认知功能具有远期影响.
    • 刘锦霞; 周国庆; 胡维维; 彭巧玲; 孙芳
    • 摘要: 目的 比较是否有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史的绝经后妇女亚临床脑血管病及认知功能的差异,探讨EMT对亚临床脑血管及认知功能的远期影响及机制.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54例患者,根据有无EMT病史将绝经后患者分为EMT组(77例)和对照组(77例).采用头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脑白质损害(WML)、腔隙性脑梗死及颅内血管狭窄,颈部超声检查颈部血管斑块,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或配对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妇女发生颈动脉斑块及WML的风险因素.结果 EMT组与对照组WML分别为40.3%(31/77)和22.1%(17/77)(P<0.05)及颈动脉斑块分别为36.4%(28/77)和19.5%(15/77)(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调整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后,EMT是WML(OR=3.041,95%CI 1.405~6.586)和颈动脉斑块(OR=2.971,95%CI 1.340~6.483)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EMT组患者的词语学习、符号数字及动物流畅测试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EMT是绝经后妇女发生WML及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因素,对女性亚临床脑血管病及认知功能具有远期影响.
    • 邵嘉鑫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奈哌齐治疗合并脑白质损害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经头颅磁共振检查明确存在脑白质损害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且既往未服用过多奈哌齐,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继续原有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原有治疗基础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情况.结果 对照组在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认知功能改善;观察组在多奈哌齐治疗3个月后开始MoC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6个月后MMSE、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结论 多奈哌齐可改善脑白质损害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
    • 武止戈; 王惠玲
    • 摘要: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SCZ)患者的脑白质损害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精神分裂症患者(SCZ组)及健康对照(HC组)各30例,对2组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及临床症状评定、SCZ认知功能简明评测量表(BACS)测评;采用优化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对DTI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两组之间DTI扫描结果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症状、BACS得分的相关性.结果:SCZ组全脑多处纤维束FA值低于对照组(P<0.05);左侧小脑上脚FA值与符号编码得分呈正相关(r=0.384,P=0.039).结论:SCZ患者存在全脑多处白质纤维损害,且部分重要白质纤维损害与认知障碍存在相关性.
    • 刘云兵
    • 摘要: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的相关危险因素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连续住院、经诊断资料完整的脑小血管病患者432例为研究对象.全面探究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变各类亚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血脂异常、心梗、2型糖尿病、高血压为导致此类疾病发生以及发展的因素.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之后,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为引发此类疾病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动脉狭窄、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以及LI为引起脑白质损害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个影响之后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动脉狭窄、高血脂、高血压、LI为引发脑白质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为多类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引致的结果.对有关因素开展筛查实施及时干预,对于防治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来讲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