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脊柱压缩骨折

脊柱压缩骨折

脊柱压缩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1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66531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西藏医药杂志、基层医学论坛、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12届全国骨肿瘤学术会议、第六届医学影像山东国际论坛山东省第十八次放射学学术会议暨山东省第十六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等;脊柱压缩骨折的相关文献由395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天驷、张嘉、张福华等。

脊柱压缩骨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6531 占比:99.90%

总计:166696篇

脊柱压缩骨折—发文趋势图

脊柱压缩骨折

-研究学者

  • 唐天驷
  • 张嘉
  • 张福华
  • 曹飞
  • 杨惠林
  • 纪向辉
  • 邹德威
  • 魏新建
  • 仓定伟
  • 冯亚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占国
    • 摘要: 目的:评估X线、CT及MRI诊断骨质疏松和溶骨性转移瘤所致脊柱压缩骨折的影像学结果.方法:2018年4月-2020年6月医院诊断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其中骨质疏松患者50例纳入试验1组;溶骨性转移瘤患者50例纳入试验2组.两组均予以X线、CT及MRI诊断,统计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试验1组中,CT诊断的骨折线检出率高于X线、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及MRI诊断的附件骨折检出率及椎管狭窄检出率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中,CT诊断及MRI诊断的骨质破坏检出率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及MRI诊断的附件受累检出率、椎管狭窄检出率及软组织肿块检出率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骨质疏松检出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脊柱压缩骨折实施X线诊断,有助于明确进一步检测方式.针对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多建议实施CT诊断;针对不存在骨质疏松、存在恶性肿瘤疾病病史或是存在神经方面挤压情况的患者,建议实施MRI诊断.
    • 杜亚雷; 郑连生
    • 摘要: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59例老年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9例,采用PVP治疗)和观察组(80例,采用PK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透视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百分比,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生存质量.结果 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及术中透视时间观察组均长(多)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Cobb角:两组术后1、6个月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椎体高度百分比、SF-36评分各项指标:两组术后1、6个月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KP和PVP治疗老年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PKP在镇痛效果、修复椎体高度百分比和安全性方面优于PVP.
    • 孙英东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应用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中选择126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实施椎体后凸成型术)和对照组(椎体成型术).对比两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究组随访结束时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OD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应用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可促进患者疼痛减轻、机体功能良好恢复,同时也是并发症较少的治疗术式,适合老年人应用.
    • 王哲
    • 摘要: 目的:探讨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于2018.02至2021.0整一年期间,将于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共选择64例用于本次的调查,以患者入院的顺序为其随机分组,有32例患者行PVP治疗为对照组,以及另外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PKP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加以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PKP治疗效果最佳,利于患者的尽快恢复,值得推广.
    • 黄杰峰; 梁浩华; 陈炳泉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单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17-05~2020-05纳入100例单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观察,单双号分组,对照组单用椎体成形术,观察组+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恢复情况、关节生理结构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Oewestry评分是(27.32±2.59)分,VAS评分是(1.26±0.27)分,BI指数是(86.26±3.27)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椎体高度压缩率是(22.09±3.28)%,椎体高度恢复率是(62.68±3.29)%,椎体后凸角是(8.23±1.09)°,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所见并发症比对照组少,发生率是4%(2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成形术对单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疗效好,可促进关节功能以及关节生理结构的恢复,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确保固定妥善.
    • 唐光; 唐泓; 王增艳; 谷四全
    • 摘要: 目的 探讨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病程、体重、骨折部位均衡匹配的原则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赵海越
    • 摘要: 目的 分析骨水泥在脊柱压缩骨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8年1月—2021年4月该院患者中随机选出100例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课题研究.入院即编码,取1~50号患者作对照组,行保守治疗;51~100号患者作观察组,行聚甲基丙烯酸酯骨水泥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随访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评价疼痛状况和功能障碍指数,比较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是(19.57±3.74)mm,椎体中间高度是(21.63±1.45)mm,椎体后缘高度是(22.40±1.64)mm,后凸Cobb角是(12.80±4.15)°,较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7、7.608、6.603、3.233,P<0.05);观察组患者 VAS 评分和ODI 指数评分分别是(2.31±1.01)分、(13.21±2.8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7、14.716,P<0.05).结论 骨水泥在脊柱压缩骨折微创手术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椎体高度,减轻疼痛,降低功能障碍程度,应当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江晖; 成重玉; 邓春雷; 黄俊杰; 李海平
    • 摘要: 目的:分析遥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具体作用及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75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7例,2组均行PVP治疗,对照组手动灌注骨水泥,观察组使用远程可遥控骨水泥自动推进器灌注骨水泥,比较2组骨水泥灌注时间、骨水泥灌注量、椎体高度、骨水泥渗漏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水泥灌注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中应用遥控PVP治疗,骨水泥灌注时间短,椎体高度低,很少发生渗漏情况,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了有效缓解,安全性强.
    • 陈庆运; 黄其杉
    •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alloon kyphoplasty,PKP)治疗对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iractures,OVCF)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行PKP术治疗患者83例,对比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手术前后椎体丢失高度变化、疼痛水平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83个骨折椎体安全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6.85±9.16)分钟;平均骨水泥用量(4.35±1.11)ml;术中失血量(72.65±9.67)ml;术后椎体前、中缘丢失高度减少、Cobb角减少(P<0.05),手术后VAS评分降低(P<0.05).结论 采用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对患者疗效较好,疼痛反应较轻,无明显不良反应,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张卓; 回瑾; 邱建星
    • 摘要: 目的:探讨CT联合3.0T超导磁共振成像诊断评估脊柱骨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和随访一年证实的90例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依据良恶性结果将其分为良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良性组(46例)和恶性压缩骨折的恶性组(44例),两组患者均行CT、3.0T超导磁共振成像及两者联合检查,对比3种诊断方法的MRI征象、CT征象、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及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性.结果: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程度、椎体病变范围、病灶位置、椎体压缩后形态、椎弓根形态、椎体软组织、椎体静脉形态及信号改变的MRI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39,x2=15.548,x2=5.239,x2=4.586,x2=50.094,x2=27.957,x2=6.619,x2=63.707;P<0.05),两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41,P<0.05).CT诊断良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准确率高于恶性压缩骨折(x2=6.727,P=0.014);CT联合MRI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经Kappa检验,3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分别为0.95、0.914和0.876.结论:CT联合3.0 T超导磁共振成像在评估脊柱骨压缩性骨折良恶性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在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