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气

胃气

胃气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1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14481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祝您健康、光明中医、河北中医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全国第十九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等;胃气的相关文献由495位作者贡献,包括冯兴志、徐珊、茹清静等。

胃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7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4481 占比:99.86%

总计:214779篇

胃气—发文趋势图

胃气

-研究学者

  • 冯兴志
  • 徐珊
  • 茹清静
  • 张平
  • 李浩
  • 杨涛
  • 王东生
  • 袁肇凯
  • 单德红
  • 吴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思雯; 李思耐; 张鑫; 张羽; 徐霄龙; 宋麦芬
    • 摘要: 目的:探讨多因素与脓毒症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相关性以及中医干预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5月友谊医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急性胃肠损伤分为急性胃肠损伤组(n=88)和对照组(n=252),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发热、心率、呼吸频率、感染部位、肠鸣音、大便、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总胆红素(TB)、血小板(PLT)、肌酐(Cr)及入院30 d预后情况;再根据患者是否应用中医药干预将脓毒症并发AGI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非中西医结合组,收集胃肠道症状及体征,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发病因素。结果:并发急性胃肠损伤患者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影响急性胃肠损伤的因素有机械通气比例、心率、发热比率、呼吸系统感染比率、消化系统感染比率、TB、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GI组患者MAP、PLT、中西医结合干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为机械通气(OR 2.508,P=0.005)、TB(OR 1.01、P=0.044)、中西医结合干预(OR 0.19,P<0.01)3个指标为脓毒症并发AGI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干预可有效改善脓毒症合并AGI患者的肠鸣音消失(P<0.01)及便秘(P<0.05)。结论:机械通气、TB、中西医结合干预是临床判断脓毒症合并AGI的有效指标,中西医结合干预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
    • 王晓群; 钱会南; 白雪芳; 黄兆涵; 杨凤; 胡佳卉
    • 摘要: 明代医家张景岳临证重视诊察脉中胃气,在其著作《景岳全书》《类经》中对脉中胃气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运用阐发颇多,继承与发展了《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相关理论,体现了崇中尚和的古典思维,对现代临床脉诊及论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主要从胃气分布广泛、脉气源于胃气,胃气与五脏脉共处脉中,脉中胃气应指从容和缓、取于中位、居于关部,诊察脉中胃气判断病情,诊察脉中胃气指导立法用药,以及案例举隅等方面进行论述。
    • 韩洁
    • 摘要: 藿香正气散,以具有调正胃气作用的藿香为主药而得名,最早见于古代名医方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到了现代,藿香正气散衍生出了多种剂型,《药典》中一共收录有八种:藿香正气水、颗粒、口服液、合剂、片剂、滴丸、胶囊和软胶囊。不同剂型,药物组成会稍有不同,但功效基本一致。
    • 薛辉
    • 摘要: 提起气、血、津液这些名词,想必熟悉中医的人都不会陌生。中医理论认为,这些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其中气更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中医学所说的气有两种涵义。一方面,它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比如饮食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另一方面,它又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比如肝气、肾气、胃气等脏腑之气,以及经络之气等。
    • 张峰源; 李佳琳; 张璐雨; 赵汉青
    • 摘要: 饮食对健康人体脉象的影响缺乏理论和实践依据,本研究通过总结临床经验并使用脉诊仪观察健康人群饮食前后脉象的变化,主要从理论上探索各脏腑将外来物质转化为机体可吸收的营养物质这一过程中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健康人群进食前后的桡动脉运动参数的变化,推理进食之后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的生理变化,来阐述古籍中关于“胃气”的理论。研究发现饮食前后的双手关脉的脉象参数变化显著,说明进食过程中,脾经和肝经参与程度较高,且参与程度与性别有关。但由于本次实验研究在设计、实践操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许多问题还尚未阐明,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工作以验证相关推论。
    • 孙闵; 王荣; 孙冰; 唐迎雪
    • 摘要: 李氏继承《内经》相关理论,对于脾胃关系强调"胃为主,脾为从",即李氏于脾胃二者之间对胃的重视程度相对更高,不同于传统的"脾为主,胃为从"的认知.本文梳理李东垣脾胃论主要代表著作中阐述的脾、胃功能及关系,并以此为前提和依据分析李氏"人以胃气为本"的提出依据及"胃气"一词的根本含义,以及治疗时强调"固护胃气"的用药和防护缘由,以期为梳理脾、胃功能和关系,以及完善中医的藏象理论提供参考.
    • 杨大伟; 贾颖
    • 摘要: 扶阳首要是温通阳气,重点是保全津液,关键是顾护胃气.气血津液赖于阳气的蒸化,同时又资助阳气.有胃气则生,强壮胃气亦在扶助阳气.邪之所凑,银屑病病发,扶助阳气,正气存内,邪自退矣.
    • 李振钰; 王松楠; 单德红
    • 摘要: 此文分析了津液理论、脾肾在先天与后天关系和脾胃的相互关系,探讨津液在健脾补肾中的作用.依据津液理论,提出津液生成在胃肠,输布初始在脾;梳理脾肾相关理论的历史发展,提出脾肾互济是生命的基础;依据脾胃的特性和功能,指出脾胃通过纳运相合、升降相因和燥湿相济而完成津液的生成和初始转输.因此,提出健脾可以通过促进津液生成和初始转输而补肾.
    • 段彦青; 王梦妮; 刘松; 杜毓洁; 李孝波
    • 摘要: 闭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现代医学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闭经病机虽多,简而言之,无非虚实两端.虚者多因肝脾肾亏虚,冲任不充,无余血可下;实者多由痰瘀等实邪阻滞胞宫,冲任失司.而临床难治者,门九章教授认为多属虚实夹杂,且以寒凝血瘀证为常见,病机以肝脾亏虚为本,寒瘀于经为标,受六气、七情、饮食等多因素的影响.治当从肝脾两脏入手,在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的基础上调肝补脾,重视胃气的盛衰、肝气的条达以及肝血的充盈,运用门氏养荣汤、理中汤为主方,组成联合方组证因同治.在治疗的同时,也要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重视心理疏导,综合调治方可收功.本文对门九章教授从肝脾论治寒凝血瘀型继发性闭经的经验进行整理,以期在传承与创新名老中医思想的同时,为临床继发性闭经的治疗拓宽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